小说评论 六小齡童品西遊(下)   》 第42節:《西遊記》的藝術精髓(2)      六小齡童 Liu Xiaolingtong

  巧妙的“西遊記思維”
  《西遊記》為何能成為老少皆宜、受中外歡迎的傑作呢?如果我們再細心地研讀一下《西遊記》就不難看出其中的奧妙。這歸功於作者極其成功的寫作思維,即在小說中所表現出的“三元思維”。這也就是寫作創意的“科幻思維”,寫作結構的“整體思維”和寫作過程的“目標思維”。為了便於理解,在此將“三元思維”統稱為“西遊記思維”:
  作者的“寫作——內容——技巧——展現”的寫作過程,即從寫作創意——寫作結構——寫作過程;從科學幻想——整體施行——目標實現;以及從“寫作”——“成書”的整體寫作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寫作思維”是周到而縝密的,全面而立體的,龐大而復雜的,豐富而多彩的。這就是由科幻思維、整體思維和目標思維所組成的“三元思維”的結果。可以說沒有這種作者大膽而巧妙的運用的“三元思維”和作者的聰明才智和天才創造,就不會有令中國人民所驕傲的、令世界人民所喜愛的世界名著百回本《西遊記》。
  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和一件偉大而光彩的事業一樣都是在很多人共同努力的基礎上而總其成的。甚至有的要經過幾代人、幾十代人的努力。《西遊記》則更不例外,它是在唐代人所撰的《大唐西域記》的基礎上,繼唐、宋、元、明四個朝代,歷時一千多年,經過無數人加工提煉,到了明代則由淮安人吳承恩,以百回本而問世。
  吳承恩時代的淮安可謂是經濟富裕、商賈雲集、人文薈萃和文化發達的地方。此處也是明清小說創作盛行的地方。現存的很多歷史資料都證明,吳承恩少年時代聰明過人,成人後博覽群書、學術淵博,是一個多才多藝而飽盡艱辛的狂放文人。正是他憑藉自己的卓越才智、豐富的社會經歷,在博覽群書、廣泛收集有關《西遊記》寫作素材的基礎上,博採衆長,大膽而巧妙地在寫作上運用了“三元思維”,最終寫出了百回本《西遊記》這部偉大而不朽的世界名著。由此可見,《西遊記》問世的條件主要有兩個:其一就是前人所共同努力的基礎;其二則是吳承恩的自身努力,即大膽而巧妙地運用“三元思維”寫作的結果。另外,運用“三元思維”來寫作的人,衹有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吳承恩這樣的人才能做到,而且非他莫屬。
  那麽,讓我們再來看看吳承恩是如何大膽而又巧妙地運用“三元思維”來寫作的。
  首先是“科幻思維”,即科學幻想思維。“科幻思維”的寫作創意是《西遊記》深受人們所喜愛的關鍵。一般來說,童話,即擬人化的作品,充滿生動、快樂的色彩,是深受人們所喜愛的。神話的作品因充滿神秘,驚奇更加吸引讀者。二者在同一作品中,很難兼包並容地共存,往往是互相排斥,唯我獨尊。但在《西遊記》中卻是童話加神話,二者融合在一起並且加以升化,這在古往今來的小說中是難覓的一例。本書將一個普通的猴子刻畫成一個神通廣大、變化多端、威力無比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深受廣大觀衆所喜愛。這一切是“科幻思維”在寫作創意中大膽而巧妙運用的結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經過科學化的神猴孫悟空身上所體現的神秘的科技色彩,幾乎大部分都在當今社會中得到驚人的驗證。從火眼金睛——顯微鏡;從千裏眼——望遠鏡、雷達;從順風耳——電話、手機;從騰雲駕霧——飛機、飛船;從大鬧天空——星球大戰(衛星遨遊太空);從毫毛變猴——人體基因;從改寫生死簿——剋隆動物等等。我們不得不贊美“科幻思維”的偉大。遺憾的是到今天為止,我們在對《西遊記》中科學技術成果的研究和挖掘仍然是太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序Ⅰ鄭淵潔推薦
第3節:序Ⅱ王石推薦(1)第4節:序Ⅱ王石推薦(2)
第5節:序Ⅲ馮軍推薦第6節:《西遊記》著作權之謎
第7節:《西遊記》吳承恩的生平(1)第8節:《西遊記》吳承恩的生平(2)
第9節:《西遊記》吳承恩的生平(3)第10節:《西遊記》吳承恩的創作過程(1)
第11節:《西遊記》吳承恩的創作過程(2)第12節:《西遊記》的章回分析
第13節:《西遊記》尋遊孫悟空的“老傢”第14節:吳承恩故居與《西遊記》
第15節:吳承恩墓的發現(1)第16節:吳承恩墓的發現(2)
第17節:《西遊記》“西天”究竟在哪兒?(1)第18節:《西遊記》“西天”究竟在哪兒?(2)
第19節:《西遊記》吳承恩創作出的天宮(1)第20節:《西遊記》吳承恩創作出的天宮(2)
第21節:玉皇大帝為何要設個“弼馬溫” (1)第22節:玉皇大帝為何要設個“弼馬溫” (2)
第23節:《西遊記》老子與太上老君第24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謎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