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 》 風雨歲月 》
第42節:來橫禍(7)
劉冰 Liu Bing
在各係輪流批鬥我們的同時,遲、謝等人組織人對我進行所謂提審。這種提審不同於批判大會的主要之點是,提審者人數很少,追問很多,比如追問我為什麽找鬍耀邦送信而不找別人?為什麽要鄧小平轉信而不找別的中央領導人?無論我怎樣解釋都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不能不使我懷疑遲、謝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猜想他們是要我供認鄧小平、鬍耀邦是我的後臺。不要說這樣嚴肅的問題,即便是一般的事,沒有事實,也不能鬍說八道,我衹能實事求是。每次提審,他們懷疑地問,我如實地講,每次都以駡我不老實而告終。批鬥加提審和蒯大富的辦法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遲、謝們不打人,這比蒯大富要高明一些。
在遲、謝加緊對我們批鬥的時候,11月下旬,中央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在北京召開了高級領導幹部一百三十多人參加的"打招呼會"。接着經毛主席批準,中央嚮全國黨、政、軍領導機關轉發了打招呼會的《講話要點》,要求在中央及國傢機關各部委黨組,各省、市、區黨委,部隊軍以上黨委常委中進行討論。《講話要點》傳達了毛主席對劉冰等人來信的批示,並且說:"中央認為,毛主席的指示非常重要。清華大學出現的問題絶不是孤立的,是當前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綫鬥爭的反映。這是一股右傾翻案風。儘管黨的九大、十大對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作了總結,有些人總是對這次文化大革命不滿意,總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賬,總是要翻案。"《講話要點》要大傢認識,對此開展辯論"是完全必要的"。《講話要點》還說"清華大學的這場大辯論必然影響全國"。這就在更大的範圍提出了"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問題。遲群、謝靜宜早就在清華說:"抓住了劉冰等人的兩封信就抓住了'反擊右傾翻案風'的突破口。"其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從清華點火,煽起這場全國性的"運動"。
12月1日,《紅旗》雜志發表北大、清華大批判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人民日報》12月4日予以轉載。文章說:"在大好形勢下,必須看到教育領域裏的階級鬥爭、路綫鬥爭仍然是尖銳復雜的。最近,教育界有一種奇談怪論,說什麽文化大革命以來,教育革命這也不行,那也不是,教育革命的方向'總沒有解决好',因而'就要扭'。"文章說:"問題很明顯,當前爭論的焦點在於:是堅持教育要革命的方向,把無産階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還是為修正主義教育路綫翻案,復闢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舊教育制度?"文章強調說:"我們必須抓住問題的實質,批判否定教育革命的錯誤思潮,分清路綫上的大是大非,繼續鞏固和發展教育革命的成果,加強無産階級在上層建築領域對資産階級的全面專政。"文章顯然是出自遲、謝乃至江青一夥的策劃,是清華正在進行的大批判的擴展。在清華開始時衹是批判劉、惠、柳、呂四人,11日19日起對教育部長周榮鑫開始了批判。起初衹是批判兩封信,沒過多久就給我們扣上"翻教育革命的案"、"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的帽子,說我們"要搞修正主義","要顛覆無産階級專政","要復闢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並把我同周榮鑫連在一起,說"劉冰和周榮鑫堅持資産階級教育路綫,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綫相對抗"。這預示着"四人幫"和遲、謝要把清華的大批判引嚮整個教育戰綫。
自從開闢大字報區以來,遲、謝們加緊組織力量書寫大字報,不斷擴大大字報區,一排一排張貼大字報的新席棚紮起來。除了通過北京市繼續組織市區各單位人員來校參觀外,他們還運用"四人幫"的淫威,強令各地方的領導來清華參觀。遲群等親自出面介紹《清華大學教育革命大辯論的基本情況》,推廣他們的所謂"大辯論"實則大批判的經驗,同時以報告形式把他們的"經驗"上報中央。12月14日中共中央批發了《清華大學關於教育革命大辯論的情況報告》。報告說:"今年7、8、9三個月,社會上政治謠言四起,攻擊和分裂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否定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賬,這是一股右傾翻案風。"說:"劉冰等人的信的出現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報告》極力為開展"反擊右傾翻案風"製造論據,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場狂風惡浪推嚮全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 第1節:再版序言(1) | 第2節:再版序言(2) | 第3節:再版序言(3) | 第4節:前言(1) | | 第5節:前言(2) | 第6節:山雨欲來(1) | 第7節:山雨欲來(2) | 第8節:山雨欲來(3) | | 第9節:山雨欲來(4) | 第10節:山雨欲來(5) | 第11節:狂風暴雨(1) | 第12節:狂風暴雨(2) | | 第13節:狂風暴雨(3) | 第14節:路難行(1) | 第15節:路難行(2) | 第16節:路難行(3) | | 第17節:路難行(4) | 第18節:路難行(5) | 第19節:路難行(6) | 第20節:路難行(7) | | 第21節:路難行(8) | 第22節:路難行(9) | 第23節:路難行(10) | 第24節:路難行(11)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