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誰在影響中國政策:中國高層文膽   》 第42節:倡導"南平經驗",引發政改話題(2)      西隱 Xi Yin

  潘嶽欣喜地看到,"用制度把資源和工作重點重新移嚮農村"的南平現象是值得嚮全國推薦的,它可視為南平經驗的核心。因為近年來的現實情況對農業的穩定十分不利,大量的人才、資金和技術都流到了城市,領導工作的重心也轉移到了大城市,農村潛在的危機已被許多人所忽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讓領導們來高度評價南平經驗。他認為,南平經驗反映了我國當前迫切需要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制度來配置人力資源。
  南平經驗的另一條經驗也是潘嶽為之叫好的:南平既不以下派村支書來否定過去已經開展的民主選舉,也不盲目支持選舉中某些非健康的自發力量,而是通過幫助村民學習村民自治,建立村民簡單易懂的村規民約等來有序、正確地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南平探索了一條下派村支書與基層民主建設良性結合的新途徑,實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傢做主和依法治村這三個方面的有機統一,走出了一條在黨的領導下,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可行之路。
  由此可見,南平市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到了實處,他們下派幹部到農村的做法符合"三個代表"中代表先進生産力、先進文化和最廣大人民群衆根本利益的要求。因而,潘嶽認為,南平經驗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但是,潘嶽從南平現象中也看到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如致富大戶的政治表率作用如何顯現出來的問題。在他看來,良性的中等收入階層纔是社會的穩定力量,非良性的致富大戶衹會造成新的社會貧富兩極,因此,一定要把基礎性政治指標和綜合指標建立起來,使得農村的致富大戶最終能夠真正體現黨的要求,能夠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形成政治、經濟的雙贏結果。
  正是基於以上這些意義,潘嶽纔把南平經驗上升到一個政治高度,認為它對應要解决的,是當前非常嚴峻的"三農"問題,它不僅具有豐富的經濟意義,更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
  "南平經驗"經潘嶽鼓吹推廣後,在社會上産生了強烈反響。許多專傢和群衆都認為"南平經驗"的確有許多的亮點值得重視。但懷疑者和責難者也大有人在。有人認為,這也許是一種奇特的連綿不絶的"潘嶽現象"--什麽事衹要與潘嶽沾點兒邊就會引起噪動。
  對潘嶽推廣"南平經驗"的懷疑,主要在這樣幾個方面。
  有人認為,儘管潘嶽在理論界和民間享有盛譽,但由於受着其地位、立場的限製,他對南平經驗的提倡最終衹會是解决農村問題的一場鬧劇。比如,潘嶽所總結的南平經驗和結論,一是把優秀的幹部派到基層去,二是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傢做主和依法治村有機統一起來。這兩條經驗表面看都不錯,過去已經做了不少,但在南平能否長期堅持,能否大面積推廣,是很可懷疑的。另外,在農村基層並不是要不要堅持黨的領導,而是應該怎樣堅持黨的領導的問題。在如今的很多農村地區,農民對村領導普遍比較反感,因為他們總是住着村裏最好的房子。潘嶽批評農村基層幹部文化程度太低、村書記年齡太大,這是他用城市管理角度的眼光看問題。
  也有人認為,潘嶽對"南平經驗"過於樂觀,就拿南平老百姓對幹部的評價來說:優秀的占39.1%,滿意的占57.4%;另有60.9%不優秀,不滿意的占42.6%。如果作為標桿的南平市衹有一半多一點的幹部讓農民滿意,那如何讓80%的農民滿意?這裏的社會成本有多大?因此,如果真正要讓80%的農民滿意起來,衹有紮紮實實搞好基層民主纔是正道。再者,潘嶽充滿熱情地推崇幹部下農村,仿佛嫌中國的官員不夠多,這樣農民負擔能減輕嗎?村支書要管事,那村民選舉算什麽?不管事,白養一個官員幹什麽?本質的問題是人民自己來管理自己的事情呢,還是由官員來管,事實說明官員無法管好,不是官員的能力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有信息的不對稱,也有衆口難調等問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美軍戰略報告裏的中國將領第2節:軍營長大,身份敏感
第3節:武大"文青"的浪漫愛情 激情演義"第五次中東戰爭"第4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1)
第5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2)第6節:暗中斡旋,促成中韓建交
第7節:痛定思痛,反思金門戰役第8節:探求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新思維
第9節:大國之策(1)第10節:大國之策(2)
第11節:大國之策(3)第12節:大國之策(4)
第13節: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第14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1)
第15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2)第16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1)
第17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2)第18節:求學之路,從諸暨到紹興
第19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1)第20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2)
第21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1)第22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2)
第23節:民主是一個陀蠃(1)第24節:民主是一個陀蠃(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