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的父親張恨水 》
第42節:“國如用我何妨死”(1)
張伍 Zhang Wu
“國如用我何妨死”
父親於1934年鼕由北平到南京有感而賦詩云:不必功名等白頭,早將心跡托浮鷗。
國如用我何妨死,事總因人大可羞。
腹儉已遭傢室纍,賣文還作稻粱謀。
憑欄無限憂時淚,如此湖山號莫愁。
詩言志,這些擲地作金石聲的詩句,就是父親的心志,為了國傢民族,他願意犧牲一切,情願投筆從戎,戰死疆場,馬革裹屍!這並不是書生的浪漫情懷,而是父親身體力行真正去做的事!《南京人報》被迫停刊後,父親於1937年底,把全家遷往故鄉安徽潛山,安頓好了以後,他拋棄了全部傢産和事業,還有他多年精心收集、視如珍寶的書籍和資料,停辦了北平華北美術專門學校和《南京人報》,為了抗日,他毀傢紓難,手提一隻行李箱,衹身入川。途經武漢時,我的四叔張牧野先生押運着裝有《南京人報》的機器、鉛字的木船,也到了武漢。父親原來的計劃是入川到重慶,或是復刊,或是把機器賣掉還債。可是在武漢,他看到許多愛國有心而又報國無門的人,內心充滿憤慨和無奈。這時又傳來了南京大屠殺的消息,父親在震驚中更感到無比的憤怒!他雖然是無權無勢的布衣,“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他有愛國的赤誠,浩然的正氣,他要用可以調動的一切,投身到抗日洪流中。我的四叔勸父親,幹脆把《南京人報》的機器扔了,回故鄉大別山打遊擊去!我的四叔雖是學藝術的,終日和點、染、皴打交道,但並非留長發穿怪衣不拘形跡的藝術傢,他習過武術,練就了一身好拳腳,還保留了“將門之後”的豪氣,“七七”事變時,他正在天津,參加了天津民衆抗日的保安團,和日本侵略軍進行過肉搏戰,可以說是已經有過“殺敵的經驗”。同時,武漢也聚集了不少家乡青年,他們都願意回到家乡親手殺敵,保衛自己的家乡,保衛自己的祖國。可是他們希望有些聲望的父親出面協助,好使他們能夠名正言順回家乡抗日。
這個建議,使父親怦然心動,他想到家乡大別山層巒疊嶂,林密山險,正是打遊擊與敵人周旋的好地方。“國如用我何妨死”,這個願望和諾言可以實現了,他願意用他的聲望和影響,號召組織一大批愛國青年,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壯舉!父親雖已是43歲的年紀了,但他仍然熱血沸騰了,他興奮地同意了四叔與家乡青年的請求,他毅然决然地要投筆從戎,扔掉筆桿拿起槍桿。
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父親用他的名義親筆寫了個呈文交給當時國民政府的第六部,請認可他們的這個行動,並寫明了他們不要錢,也不要槍彈,就衹要第六部的認可,免得家乡人誤會。呈文是遞上去了,結果呢?被拒絶了!
父親請纓無路,簡直為愛國而發了狂,所以父親入川後,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叫《瘋狂》,就是他這種憤慨心情的發泄。由於當時的政治原因,連載時受到各方面的掣肘,下筆出言,都受到很大的限製,最後寫成的與原意已有很大的出入,父親自己對此書是不滿意的。我的四叔不管這一套,硬是回到家乡,在潛山組織了一支抗日遊擊隊,和日本侵略軍進行了數年的遊擊戰。父親曾根據這支遊擊隊的英勇事跡寫了一部小說《巷戰之夜》,其中的景物、地名都是真實的。
事隔多年,聽母親打趣父親這段“投筆從戎”的往事時,我們實在想象不出父親架上老花眼鏡,手托步槍的情景,不免掩口葫蘆,忍俊不禁,但是看到父親那斑白的頭髮,笑而不答的清瞿面孔,我們笑不出來了,一種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父親在武漢時,還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書。那就是恰逢“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父親被推選為第一任理事,他欣然從命。這在他是破天荒的,因為在此以前,他都是願作“超人”,從不做官,從不參加任何黨派,也從不參加任何文學團體,但是為了民族大計,為了抗日,他改變了自己過去的主張。
由於報國無門,父親把愛國熱忱及一腔孤憤,全都書之於紙上,這一時期,他寫了大量的抗日遊擊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1) | 第3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2) | 第4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1) | 第5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2) | 第6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3) |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 | 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 | 第9節:青年時代的摯友(1) | 第10節:青年時代的摯友(2) | 第11節:青年時代的摯友(3) | 第12節:青年時代的摯友(4) | 第13節:主編《夜光》與《明珠》(1) | 第14節:主編《夜光》與《明珠》(2) | 第15節:主編《夜光》與《明珠》(3) | 第16節:《春明外史》的“外史”(1) | 第17節:《春明外史》的“外史”(2) | 第18節:《春明外史》的“外史”(3) | 第19節:民國的“《紅樓夢》”(1) | 第20節:民國的“《紅樓夢》”(2) | 第21節:民國的“《紅樓夢》”(3) | 第22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1) | 第23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2) | 第24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