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藝術人生 》
第42節:絶對幕後之《紅樓夢再聚首》(1)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絶對幕後
《紅樓夢再聚首》節目是《藝術人生》創辦以來嘉賓人數最多、時間最長、動用工作人員最多、通訊設備最多的一次錄像。它是《藝術人生》一次艱巨的挑戰,也是一次創新的嘗試。
選題
2002年早些時候,我在提交給製片人王崢的一份《未來節目發展的建議》中就提出了擴大節目樣式的建議,“可以用特別節目的樣式重聚《渴望》、《紅樓夢》等劇組成員”。節目發展到第三年時,我們提出了“集體記憶”的概念,這時就將《紅樓夢》列入了計劃日程。為此我們的導演馬寧還作了一些采訪,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都沒錄成。
2003年的年底,隨着央視8套、12套的《紅樓夢》熱播,以及第一名、第二名的高收視率,《紅樓夢》再一次引起了我們的註意。更加關註“新聞熱點”的我們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選題時機已成熟。
策劃
初期策劃會的內容主要是“補課”。我們邀請了中國紅學研究所的所長和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導演、編劇來給我們講課,從中瞭解了許多幕後的故事。為了進一步瞭解《紅樓夢》的內涵,組裏買了大量的DVD、音樂、書籍等,主創人員們利用業餘時間重讀、重新研究這部名著。一般節目的前後期基本上就半個月的時間,而這期節目光前期我們就用了20多天。
在接下來的策劃中,我們和作傢畢淑敏、著名電視策劃徐小帆、鹿郡、張紹剛、史航等人展開了討論。畢淑敏提出的“要對劇組成員縱嚮、橫嚮對比”、鹿郡提出的“紅樓夢人生之TOP”、張紹剛的“挂歷的禮物”、苗棣和馬東的“儀式感”等一些好想法都對這期節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次的聚會十分難得,我們聯繫到了北京市大觀園管理委員會。恰巧他們也在籌劃第二年的《紅樓夢》劇組成員重遊活動。在王扶林導演的幫助下,我們共同策劃了此次錄製後的《紅樓夢再聚首》之劇組成員觀衆見面會、重遊大觀園、紅樓宴三個係列活動。一時間,《藝術人生》成了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
尋人
本期節目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人”的問題,上哪兒去找這麽多人呢?我的助理編導李婧琛和觀衆導演宋飛可愁壞了。因為綫索不多,我們衹能逐個地追問查找。從最初的八九個人到後來的近100人(最後到場參加錄製的有70人左右),是我們都沒有預料到的。
找人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我們動用了媒體的力量。最典型的就是尋找“寶釵”了。因為我們實在沒有這位神秘人物的任何綫索,就在我即將按動鼠標發出尋人啓事的那一刻,突然一個靈感涌上心頭,為什麽不把“《藝術人生》緊急尋人”改成“緊急尋找薛寶釵”呢?一字之差,結果卻大不相同,網絡尋人一登出立刻就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註。尋人啓事發出的第二天,製片人王崢在錄像現場竟然接到了“寶釵”的電話。原來她的朋友看見了新浪上的消息,轉告了她,然後她又通過別的渠道找到了王崢。
為了尋找當年出國的幾位演員,我們幾經周折多方打聽,曾經工作的地方、父母親朋的姓名、工作單位等,凡是能想到的我們都采取了行動。所以在節目中大傢就看到了賈元春、秦可卿、晴雯等的自拍DV。
道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解讀《藝術人生》(1) | 第3節:解讀《藝術人生》(2) | 第4節:解讀《藝術人生》(3) | 第5節:解讀《藝術人生》(4) | 第6節:解讀《藝術人生》(5) | 第7節:朱軍訪談錄(1) | 第8節:朱軍訪談錄(2) | 第9節:朱軍訪談錄(3) | 第10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1) | 第11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2) | 第12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3) | 第13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4) | 第14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5) | 第15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6) | 第16節:絶對幕後之趙本山 | 第17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1) | 第18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2) | 第19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3) | 第20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4) | 第21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5) | 第22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1) | 第23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2) | 第24節:激情現場之陳坤(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