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讲义   》 八佾第三(8)      李里 Li Li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我侍奉国君,完全按照礼仪,有的人认为我在献媚。比如说,学生在外边碰到老师了,是不是应该给老师行个礼,说声“老师好”?这是应该的,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礼仪,你问候老师,老师也会回敬你。这是一种礼仪,相互尊重,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可是有很多同学看到老师往往装作没看见就走了,或者看见了也埋头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目中无人:“这是谁啊?我不认识。”相反的,有个学生很尊重老师,看到老师就说“老师好”,很谦和,本来这个学生是对的,其他同学反而觉得他在巴结老师——把正常当非常,把非常当正常。不给老师行礼明明是你不对,人家行了礼,你心里还不舒服,还认为人家是在献媚,是在讨好。所以孔子说我侍奉国君尽我的礼仪,我是对的,只是有的人以为我在献媚。圣人从容平和,如果换作别人或许就会说“小人以为谄也”,那些小人反倒觉得我是在献媚。圣人从容平和,他没有批判人家,只是解释自己;即使被冤枉了,也只是澄清事实,而不是去责备冤枉他的人。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孔子,国君要使用臣子,臣子要侍奉国君,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孔子就说,“君使臣以礼”,国君对待臣子以礼节;“臣事君以忠”,臣子服侍国君要忠,要竭尽全力。上对下要合礼,下对上则要竭尽全力,要忠。比如,作为老师,就要依老师的礼给你们上课,给你们辅导,给你们布置作业,这就是老师的礼,老师的本分。近代的四大高僧之一,弘一大师李叔同先生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做老师的时候有一段对学生以礼的佳话,这在他的弟子丰子恺先生的回忆文章中有描述。有学生迟到,一般的老师都要批评,但是李叔同先生反而给迟到的学生行礼,说:“我的课不好听,让你迟到了,以后我一定尽量把课讲得更好,使你不会迟到。”有学生上课睡大觉,李叔同先生也过去给他行礼,说:“我没有使你耳目聪明,让你开智慧,反而使你在课堂睡觉,实在是我对不起你啊。”有学生上课放屁,李叔同先生也过去给他行礼:“这个课没有引出你的香,而把你的这个引出来了,请你以后到教室外边去泄气。”有这样的老师,学生还能不受教化吗?学生还会迟到吗?他还会上课睡觉吗?他还会很不文雅地在教室里放屁吗?肯定不会了。同样的道理,国君以礼节对待臣子,臣子对国君是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臣子就会竭尽全力侍奉国君。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愁而不忧伤。上古三千首诗,孔子删定成三百零五篇,在三百零五篇里,把《关雎》列为第一篇,孔子的这一做法是有深意的。为什么要把《关雎》列为第一篇呢?就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这首诗寄托了儒家崇高的人生理想,儒家的人对于人生、对于婚姻的理解都在《诗经》里边,所以孔子这么赞叹《关雎》这一首诗是有深意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说:“《论语》者,所以教人学为君子者也。”《论语》这部书就是教人学做君子的。你要做君子,首先要把《论语》学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当与窈窕淑女相配,所以如果你娶了泼妇、悍妇,那首先是因为你不是君子,你自己的修养不到家。反过来,女子所嫁的不是君子,也是因为你自己的境界不够。所以这一句话是讲男女各自的修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构建和谐的婚姻,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关雎》这首诗的核心有两层,第一层讲儒家关于性情的观念:“发乎情,止乎礼。”儒家讲“发乎情”,它对人的性情是肯定的,肯定人是有情的。但是情发出来以后,要用礼来约束,所以是“发乎情,止乎礼”。“止乎礼”就是你快乐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过分。忧愁可以,但是不要哀伤,伤者伤也,就是伤身体,你哀愁过分了就会伤身体。第二层意思,“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和的境界。过犹不及,你不要过分,也不要达不到。你快乐、忧伤,都不要过分,这就是含蓄之美。比如说在这个教室里边,到黄昏时大家都下课吃饭去了,有两个女子没有离开教室,两个人都坐在夕阳里边,两个人都很忧伤。其中一个泪如雨下,另一个虽然也在哭,但泪在眼眶里打转,就是不流下来,太阳往那儿一照,眼睛一闪,晶莹剔透。你说这两种状态哪一种美?中国人追求的就是这种含蓄之美。什么是含蓄?含蓄就是眼泪在眼眶里没有流出来,流出来就叫过,不流就叫不及。你不流也不行,流出来也不行,就要在眼眶里边转,这就叫含蓄之美。中国文化里追求的就是这个含蓄之美,而《关雎》正展现了这种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一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序三 读《〈论语〉讲义》
序论(1)序论(2)序论(3)学而第一(1)
学而第一(2)学而第一(3)学而第一(4)学而第一(5)
学而第一(6)学而第一(7)学而第一(8)学而第一(9)
学而第一(10)学而第一(11)学而第一(12)学而第一(13)
学而第一(14)为政第二(1)为政第二(2)为政第二(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