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年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楚漢相爭 》
公元前二○二年 己亥(4)
柏楊 Bai Yang
13 季布的同母老弟丁公(名不詳),也是項羽的將領,彭城之戰時(參考前二○五年四月),他追捕劉邦,馬蹄到處,短兵器已可刺及,劉邦情急,嚮丁公乞憐說:“我們兩個,都是一代賢才,為什麽不能相容?”丁公遂手下留情。等到項羽覆亡,丁公晉謁。劉邦下令把丁公帶到軍營,巡回示衆,宣佈他的罪狀:“丁公當項羽的部下,卻不忠於項羽,使項羽喪失天下的,就是他。”然後誅殺。劉邦說:“使後世做人傢部下的,再不要效法丁公。”
司馬光曰:
劉邦從豐、沛起兵,網羅豪傑,招降納叛,數都數不完(張良、蕭何、陳平、英布、彭越……甚至包括劉邦自己,哪個不是“不忠於項羽”),等到登極稱帝,卻衹有丁公受到懲罰,什麽原因?是由於進取跟守成,形勢不同。當群雄轉戰疆場的時候,人民並沒有固定的領袖。衹要前來投奔,就一律接受,理所當然。等到已成了皇帝,四海之內,都是臣民。假如不強調禮教仁義,臣民們仍心懷二志,謀取政治暴利,國傢豈能長久安定?是以用大義作為標準,嚮天下人顯示:衹要你是叛徒,便沒有自己可以藏身的地方。懷揣個人目的,去結私人恩德,雖然饒了自己一命,仍然以不義相待。殺一個人使千萬人恐懼,劉邦的謀略,豈不深遠?子孫們享受天子權位四百餘年,理應如此。
柏楊曰:
劉邦殺丁公,是一種公開的忘恩負義和三流權術,目的衹在阻嚇“後世”的人效法丁公。然而,沒有多久,陳豨就嚮丁公看齊,接着英布也嚮丁公看齊!而劉邦也巴不得陳豨和英布手下的將領,個個都是丁公。數千年來,丁公這類人物,多如牛毛。證明司馬光高估了殺丁公的效果。劉邦的子孫當皇帝四百餘年,另有原因,任何專製帝王或任何獨裁頭目,都沒有能力控製他死後政治情勢的發展。劉邦死後便出現了呂傢班局面,殺丁公效應到哪裏去了?
14 齊郡(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人婁敬,被徵調到隴西(甘肅省臨洮縣)當兵,路過洛陽,掙脫車上的繩索,穿着窮人才穿的羊皮襖,投奔也是齊郡人的同鄉虞將軍(名不詳),請求晉見劉邦。虞將軍請他換上漂亮一點的衣服。婁敬說:“我穿綢緞,就穿綢緞見;我穿粗布,就穿粗布見。不必更換1虞將軍嚮劉邦報告,劉邦召見。婁敬問說:“陛下建都洛陽,是不是要跟周王朝政府比上一比,看誰立國最久?”劉邦說:“是的。”婁敬說:“陛下奪取天下大權的方式,跟周王朝政府不同。周王朝皇傢祖先,自從後稷封到邰邑(陝西省扶風縣東南),積德積善,十有餘代,到了姬亶父(太王)、姬季歷(王季)、姬昌(文王)、姬發(周一任武王),各封國纔歸附他,遂推翻商王朝政府,當上天子(國王)。後來,姬誦(周二任成王)即位,叔父姬旦(周公)當宰相,纔興建洛陽城。以當時的版圖,洛陽是中國的地理中心,各封國國君前來朝覲,道路遠近,都不致有太大的懸殊。有高貴品德的統治集團,容易君臨天下。沒有高貴品德的統治集團,容易覆滅。所以當周王朝強大的時候,四海一團祥和,各封國以及四方蠻族部落,全都服從中央,各盡職責。等到政府機能衰退,各封國以及四方蠻族部落,沒有人理它,周政府也無法控製。這不僅僅是統治集團喪失了高貴的品德,也是形勢上自己先處於劣境。如今,陛下崛起豐、沛,席捲蜀漢,平定三秦(塞國、雍國、翟國),跟項羽在滎陽、成臯一帶纏鬥,大戰役七十次,小接觸四十次。天下人民,內臟和腦漿,塗滿大地,父子們的骸骨,同時在荒野受到日曬風吹,更不計其數。哭泣的聲音還沒有停止,戰場上受傷的士卒,還不能起床。如果跟姬誦、姬釗(周三任王康王)時代相比,大不相同。而故秦王國土地,左有高山作為屏障,右有黃河作為天塹,四境全是要塞,萬一發生急難,立刻可以徵召百萬大軍。繼承故秦王國的國防和農業建設,立即擁有肥沃的田野,正是一般人所形容的‘天府之國’(天府,天堂之意),我建議你把首都建在關中。即令山東(崤山以東)大亂,故秦王國的疆土,仍可保存。請註意的是,跟人决鬥,如果不能扼住他的咽喉,或不能從他後背攻擊,就不能取得徹底而完全的勝利。你據守故秦王國土地,正是扼住天下的咽喉,而攻擊天下的後背。”
劉邦徵求高級官員的意見,大傢都是山東人,不願意西行,爭着發言說:“周王朝皇傢歷時數百年,秦王朝皇傢衹兩代便被消滅。洛陽東有成臯,西有崤山(河南省西境)、澠池(河南省澠池縣西),北靠黃河,南有伊水、洛水,堅固猶如鋼鐵,可以信賴。”
劉邦再問張良,張良說:“洛陽雖然有這些優點,可是腹地太小,方圓不過幾百裏,田地貧瘠,農作物産量太少,四面八方,敵人隨時都可發動攻擊,這不是用武之地。關中則不然,東有崤山、函𠔌關,西有隴山(陝西、甘肅二省交界處)、蜀郡(四川省成都市),沃野千裏,十分富饒。南有巴蜀(重慶市、四川省)的財富,北方跟蠻族部落接壤,有畜牧的便利。北西南三面都沒有被攻擊的危險,衹要註意到東面如何控製天下,便已足夠。封國穩定時,黃河、渭水,正是嚮首都運送糧食的交通要道。封國情勢萬一發生變化,中央軍順流而下,糧食不會缺乏,這正是‘金城千裏’跟‘天府之國’,婁敬的見解,是一種深謀遠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楚漢相爭》導讀 | 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1) | 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2)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1)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2)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3)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4)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1)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2)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3)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4)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5)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6)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1)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2)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3)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4)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5)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1)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2)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3)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4)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5)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6)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