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老北京的鬍同趣事
葛忠雨 Ge Zhongyu
據《北京鬍同志》介紹,鬍同,是城市中一種狹長的通道。它是由兩排院落墻體、宅門或倒座房、後罩房的屋墻連成的兩綫建築物構成的。在兩排宅第之間,鬍同形成了一條隔離空間帶,便於宅院的通風、採光和居民出入。關於“鬍同”的稱謂,有多種說法——有蒙古語“浩特”(居民聚落)、“霍多”或“霍敦”(村落)音轉之說,有“火疃”音轉說,有“鬍人大同”簡稱說。最流行的一種為“鬍同”源於蒙古語,即“水井”之意,或說“有水井的地方”。最早見諸於文字的“鬍同”,出現在元雜劇中,取材於三國故事的關漢卿雜劇劇本《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衚衕(鬍同)來”之句。
北京有多少鬍同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個。
北京有些鬍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為用漢語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把這些鬍同的名字翻譯成蒙古語,就好解釋了。如屎殼郎鬍同,其實這個名字譯成蒙古語是“甜水井”!“墨河鬍同”,蒙古語的意思是“有味兒的井”,大概是被污染過吧。此外,如鼓哨鬍同(或寫做箍筲鬍同),苦水井;菊兒鬍同或局兒鬍同,雙井;碾兒鬍同或輦兒鬍同,細井;巴兒鬍同,小井;馬良鬍同或螞螂鬍同,專供牲畜飲水的井等等。
實際上,北京鬍同名字的成因,除了音譯的之外,不外乎這麽幾個:有以街市命名,如錢市鬍同、驢市鬍同、米市鬍同等;有以姓氏命名,如史傢鬍同、方傢鬍同等;有以形狀命名,如口袋鬍同、耳挖勺鬍同等;有以標志物命名,如磚塔鬍同、鐵獅子鬍同等;有以生活用品命名,如絨綫鬍同、剪子巷等;有以職業招牌命名,如趙錐子鬍同、李紗帽鬍同等;還有以寺廟命名,如靈境鬍同、淨土寺鬍同;有以衙署機構命名,如兵馬司鬍同、錢糧鬍同等等。
非常有趣的是,現在很多的鬍同名是從市井俚俗的鬍同名中改過來的。比如羊尾巴鬍同改作羊宜賓鬍同,狗尾巴鬍同改作高義伯鬍同,大腳鬍同改作達教鬍同,小腳鬍同改作曉教鬍同,爛面鬍同改作爛縵鬍同,劈柴鬍同改作闢纔鬍同,蝎子廟鬍同改成協資廟鬍同,王寡婦斜街改為王廣福斜街等。
北京鬍同記載了元朝以來北京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也見證了中國社會的變遷。
仁義鬍同的來源,就和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有關。相傳明代時,兩位大臣是鄰居,衹一墻相隔。一次大雨泡倒院墻,在重修時,兩傢因墻基發生爭執,倪傢說金傢多占墻基,金傢說倪傢多占墻基。兩傢分別給在外做官的老爺寫信,要他們出面幹預。時間不長,兩傢分別接到回信,信的內容都是:“百裏捎書為堵墻,讓出一墻又何妨?萬裏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見到信後,兩傢人十分慚愧,因此在修墻時分別讓出一墻的墻基,形成一條約5尺寬的鬍同,百姓管這條鬍同叫仁義鬍同。
大傢都知道慈禧垂簾聽政的故事,她所用的竹簾都由工匠精選南方的上等慈竹,經過十幾道工序精工編織而成。這些竹簾磨損後會被換下,因為舊簾子是皇傢用過的,不可能賣給平民百姓使用,衹能設立個地方存儲,於是就有了簾子庫,而簾子庫所在的這條鬍同就成了簾子庫鬍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
|
|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 | 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 | 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 | 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 古城的“雙竜”佈局 |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 | 北海九竜壁的傳說 | 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 | 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 | 前門大柵欄之謎 |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 | 社稷壇的五色土 | 景山坐像之謎 | 北京城的“後門” | 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 | 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 揭秘皇城三大殿 | 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 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 | 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 | 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