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心灵跋涉的历程:巴金最后23个春秋   》 作家的战场在斗室      Dou Yingtai

  巴金反复强调,应该给“文化大革命”做总结,〈〈随想录〉〉就是这样的历史性纪录。
  ———柯灵:《〈随想录〉三人谈》
  A, 巴金把那字迹已经有点模糊,纸页也已泛黄的信笺读了又读。他想起那是自己1952年前往朝鲜参加中国作家赴朝创作组时,在北京前往东北前写给妻子的信!这封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还会存留迄今。
  B, 巴金读到这里,心仍然在流泪。他在离开奉贤五七干校回上海后,已从红卫兵散发的小报上,获悉了彭德怀的近况。当年在朝鲜坑道里接见他们这些艺术家的志愿军司令员,在“文革”的飓风中也受到了冲击和迫害。想起彭德怀,巴金忽然感到他在“文革”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其实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C, 巴金的《三同志》,曾经几历寒暑,增删多次,几乎浸透着这位文学巨匠的心血。当年他从朝鲜战场回来,脑际中始终都在构思这部稿子,他希望把《三同志》写成一部催人下泪的作品。
  D, 巴金愤怒的抗议让香港《大公报》吃惊。因为他们也不希望删改巴金的作品,潘际垌作为巴金《随想录》的责任编辑和朋友,自然更不希望随便更动作者的原文,而是出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压力,最后才不得不这样做。而今当巴金为了一篇文章表现出老人少见的震怒之时,报社的上上下下都为此震惊了。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在《怀念鲁迅先生》一文中,并没有非要删节的必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悲剧在暮年上演“13”--一个黑色的日子(1)“13”--一个黑色的日子(2)
“13”--一个黑色的日子(3)“13”--一个黑色的日子(4)“13”--一个黑色的日子(5)
弥留时身边没有亲人(1)弥留时身边没有亲人(2)弥留时身边没有亲人(3)
中午噩耗进家门(1)中午噩耗进家门(2)中午噩耗进家门(3)
萧珊死前的话: "血还是不要输了吧?"(1)萧珊死前的话: "血还是不要输了吧?"(2)萧珊死前的话: "血还是不要输了吧?"(3)
与爱交织的诀别爱情起步的地方(1)爱情起步的地方(2)
爱情起步的地方(3)爱情起步的地方(4)花溪,宁静的婚夜(1)
花溪,宁静的婚夜(2)花溪,宁静的婚夜(3)花溪,宁静的婚夜(4)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