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这句话,最后终于应验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三叔和三婶终于来了。他们这次不同上次,他们精神饱满,还提来了大包小包的农村土特产。三叔说:这是今年新下来的高粱米,老家的高粱米,可香了。
三婶说:这是黏米,等着腊八时熬粥喝。
三叔和三婶打量这个家时,才发现这里已经是人走屋空了。等三叔和三婶得知柳北和柳南都去当兵时,两个人的心也空了。三叔就抹一把脸说:两个孩子可受罪了,受死罪了。芍药,你咋那么狠心呢,让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受苦去。
三叔和三婶把柳北和柳南带大几岁,他们对两个孩子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不放心孩子。
柳秋莎就笑着说:让她们出去锻炼锻炼,省心。
说完便找出一些两个孩子的来信,让三叔和三婶看。不知为什么,两个孩子走了,都很少给家里来信,隔上一个月两个月的,报上一份平安。柳北每次来信都寄给爸爸,从来不给母亲写信。
三叔和三婶看到了信,如同看到了孩子,他们不识字,看不懂信,但仍把那些信,一封封地掏出来,眼巴巴地看上一气,不断地说:你看这两个孩子出息的,信写得这么好。
柳秋莎和邱云飞每天还要上班,柳东去上学,家里就剩下了三叔和三婶。俩人闲得发慌,就出去转一转,这一转就转出了内容。他们看到家属院门前,有很多空地,种着一些花花草草啥的。
于三叔背着手冲三婶说:你看,这么多地闲着,加起来得有好几亩。
三婶也说:可不是咋的,少说也得有三亩。
三叔说:这城里人真败家,要是种上苞米,少说也能打上几百斤。
三婶也叹气,摇头,很可惜的样子。
三叔就和三婶商量:要不这么的,咱们反正也是闲着,把地给收拾出来,让芍药明年春天抽空把地种上,长出点苞米,让孩子们啃啃青,吃个新鲜。
两个人的意见一致,说干就干。还没干上多会儿,来了两个战士,他们态度很不好地说:干什么,你们这是破坏公物知道不知道?
三叔就说:瞧你这孩子说的,这咋是破坏公物呢?我们这是开荒,明年种上苞米,让你们啃啃。
战士们不听他们乱说,把俩人推推搡搡弄到了管理局。直到柳秋莎下班回来,才把三叔和三婶接回来,弄得柳秋莎冲管理局的助理又是赔理又是道歉的。柳秋莎冲三叔和三婶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营院绿化,不能给拔了。
三叔就说:绿化点苞米、高粱多好,种啥花呢,能看不能用的。
从那以后,三叔和三婶再也不敢乱动那些花草了。看还是看,一边看一边摇头说:这城里人竟干些不着调的事,这国家搞不好,都是城里人闹的。
他们不仅看出了这些没用的花草,还看到许多城里人没事可干,满大街地贴大字报,还喊口号,口号通过大喇叭广播出来,很是洪亮,震得三叔和三婶的耳朵轰轰的。
那天晚上,三叔和三婶就认真地冲邱云飞和柳秋莎说我们要回去了,这城里太乱,乡下人受不了。
柳秋莎挽留了半晌也没挽留住。
第二天,正好是个周末,两个人一起把两位老人送上了火车。这回于三叔说:芍药,你听好了,城里人这么折腾,早晚得出事,要是城里待不下去了,就回老家靠山屯,有你叔吃干的,就不让你们全家喝稀的。
柳秋莎就笑着说:知道了,等过两年,我们全家回去看你们。
列车开走了,带着三叔、三婶的惊惧和遗憾。
柳秋莎和邱云飞的日子还得往下过。
医院里揪出了两个学术权威,都是延安时期的老医务工作者,跟当年的马院长一批从苏联学医归国的。现在他们成了靶子,弄不好还会给定为"苏修"特务,隐藏在军队医院的间谍。
柳秋莎显得很茫然,院长早就被打成"走资派"而靠边站了,她是副院长,每次开会她都得到场,于是,柳秋莎就感到很累。
邱云飞已经成了学院走"白专"道路的代表人物了,检查接着写,一份接一份的,每次都不能过关。终于,灾难降临了。
二十八
柳秋莎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邱云飞在写检查的日子里,显得很痛苦。每天晚上他都要坐在桌子前发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邱云飞学会了吸烟,邱云飞就坐在灯影下的烟雾中。
这时的柳秋莎已经上床躺下了,她见邱云飞还没有上床的意思,便喊:你还睡不睡觉了?
邱云飞不答话,面对着白纸,一副不知如何下笔的样子。他该说的话已经说了,每次的检查都不能让人满意,他真的就不知如何下笔了。
这时,柳秋莎就披着衣服起来,走到书房里,见邱云飞痛苦的样子就说:云飞,咱不写了,这不是折磨人吗?
邱云飞就无助地说:不写行吗?
这时的邱云飞显得一下子老了好几岁。柳秋莎看着邱云飞的样子就有些心疼了,她伸出手摸邱云飞的头发,灯下,她发现邱云飞已经有不少白头发了。
柳秋莎的心就颤了颤,她说:老邱哇,你都有白头发了。
邱云飞想笑一笑,可他笑出的样子却像哭。柳秋莎受不了了,她抢过邱云飞的笔,又关了灯说:咱不写了,他们爱咋的就咋的吧。
俩人上了床,却都没了睡意,望着天花板愣神、发呆。
邱云飞突然说:要不,我说回真话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