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遺産的歷史回眸:後望書 》
六、喜新厭舊:難以幸免的“洋房”(1)
朱幼棣 Zhu Youdi
火車是在工業革命中誕生的。
火車站是現代城市的門。
火車站建築是一代又一代建築大師傾註心血、施展才華的地方。在世界一些城市,即使火車站改擴建,老建築往往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如巴黎把老火車站改成了著名的奧賽博物館。
香港原九廣鐵路始發站的鐘樓。車站因市政建設發展的需要搬到了紅,鐘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且與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港口建築融為一體,又成為了維多利亞港輪渡碼頭的標志。燈塔下面的廣場記錄了這塊前殖民地上曾發生過的許多事情,回歸後的今天,每逢節假日市民們仍在這裏舉行各種活動。
哈爾濱火車站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19世紀90年代産生於比利時的新藝術運動,在19世紀末通過法國傳入俄羅斯。當時正逢中東鐵路建設時期。哈爾濱火車站始建於1903年,1904年底投入使用,建築形體扁矮、舒展,不完全對稱,形體不乏雕塑感,麯綫優美動感十足,門窗洞口或呈橢圓形,或扁券,或方額圓角、馬蹄形等,邊緣飾以流暢的麯綫貼臉。整個建築體態優美,形象活潑,色彩摩登,體現了典型的新藝術運動的建築特徵。不少哈爾濱市民對這座老火車站記憶猶新。
新藝術運動在歐洲曇花一現,作品不豐,無論是規模還是品位,哈爾濱老火車站的新藝術建築都堪稱世界級珍品。可惜這座火車站在1960年3月新建客運站時被全部拆除。
如果說哈爾濱火車站被拆除的年代還有些“遙遠”,那麽,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由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捨爾設計的、始建於1908年的濟南火車站,卻在國內建築界“仿歐之風”勁吹的1992年,被完全拆除。
我在濟南上過4年大學,多次進出濟南火車站,其雄偉鐘樓和寬敞的大廳深印在腦際。談到曾引以為驕傲的老火車站被拆除,濟南市民無不扼腕嘆息。
濟南火車站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典型的日耳曼風格的建築。采用不對稱的佈局,穩定均衡,高低錯落有緻,主次分明。車站由東西兩棟樓組成。西樓為主要站房,供售票、候車、辦公使用。東樓始建時被德國人開設為郵政局,後改為貨運用房。濟南火車站站房是一座三層磚石、木屋架房屋。主入口前是寬大的石砌臺階,比例勻稱、粗壯有力的石柱廊。候車大廳呈方形,圓形拱頂高達13米,方格式天花上覆陡峭的雙坡瓦屋面。南墻和北墻有高大的拱形高窗,鑲嵌彩色玻璃,廳內光綫明亮,通風良好,毫無壓抑逼仄的感覺。廳內墻面、地面全為花崗岩,上有仿木裝修的雕刻。東部低矮的緑色球形穹頂下是售票室,西部為三層輔助用房。雲狀麯綫形的閣樓山墻與東部候車大廳的高大拱頂和拱形窗遙相呼應。圓形的四面鐘塔樓嵌在候車大廳與輔助用房中間,突兀高聳,高達32?郾1米。鐘塔穹頂緑瓦與東部售票廳的緑色穹頂上下呼應,形成建築物的構圖中心。濟南火車站的貨房也是由德國建築師赫爾曼·菲捨爾設計的,分佈在廣場兩側。雖為兩幢獨立的建築物,但其造型、屋頂形式、建築材料和色彩等等,與火車站主體建築風格和諧統一。濟南火車站不論是群體組合,還是個體造型,乃至精美的細部,都可稱為20世紀初世界上優秀的建築,是當時中國可與歐洲著名火車站相媲美的“建築作品”——今天,有幾座建築可以稱為“作品”?
而且關於老火車站拆除的過程也有一個傳說。
據說接受拆火車站任務的民工隊是以回收舊材料作為補償的,原計劃一個月完成,結果用了半年時間纔最後拆淨,可見當初德國工程師主持建造的這個車站有多麽堅固,所用材料又是多麽好,以致民工們都不忍輕易砸碎。民工們的艱苦勞動從回收材料中得到了補償,可市民心裏歷史感的缺失又怎能夠得到補償呢?
1992年7月1日,隨着濟南火車站鐘樓被拆除,車站大四面鐘的時針永遠停止在了這個時刻,這座著名的建築從此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而代之以毫無特色的一個火柴盒式的新火車站。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為了前瞻的回顧 | 序2 絶種·絶跡·絶唱(1) | 序2 絶種·絶跡·絶唱(2)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1)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2)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3)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4)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5) |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1) |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2)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1)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2)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3)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1)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2)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3) | 五、聳立在莊稼地上的現代樓閣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1)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2)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3)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1)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2)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3)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