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揭秘千年幹屍之謎:西域密碼·失落的文明(選載)   》 6小河墓地終於再現(1)      舒敏 Shu Min

  找到小河墓地,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考古學家的夙願。
  1979年,日本NHK電視臺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絲綢之路》,新疆考古所王炳華、穆順英有幸成為尋找樓蘭的考古專傢。王炳華帶了一支考古隊進入了孔雀河下遊,尋找小河墓地,這是新中國考古學者在樓蘭發現半個世紀後第一次到達這裏。他們曾經深入了相當一段距離,但因種種麯折沒有找到。
  自1980年開始,中國考古工作者開始進入羅布泊工作,在這一時間進行的樓蘭文物調查中,小河墓地還是沒有找到。
  直到2000年12月,65歲的王炳華再一次帶領考古隊開始了尋找小河墓地的艱難旅途。
  這支考古隊包括攝製組在內一共10個人,5峰駱駝,他們每個人都熟讀了貝格曼的考古報告,帶着貝格曼當年繪製的路綫圖,使用最現代的衛星定位儀不停地調整方向。考古隊在茫茫的沙海中捕捉每一點有關羅布泊的歷史文化信息。可是,4天過去了,小河墓地卻渺無蹤影。而且越往前走,生命的氣息就越小,漸漸的連枯死的鬍楊,稀疏的紅柳都消失了,最後,野獸也沒有了蹤跡。周圍的沙山越來越高大,連綿起伏,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人的生命在接受最嚴峻的考驗,此時,王炳華也産生了動遙根據測算,墓地可能還在30公裏外,饢和冰水已經所剩無幾,再往前走誰也不能保證整個隊伍能安全地走出沙漠。王炳華做出了最後的决定,再堅持3個小時,就3個小時,不行就往後撤。
  就是這可貴的3個小時的堅持,小河墓地神奇地出現了。
  小河墓地在一片低矮的沙丘之中顯得高聳而挺立。其實遠在4公裏之外就可以看到它,衹是因為人在沙漠裏轉暈了,很難一下子認出它。
  所有人止住了腳步,王炳華以一個考古學家的身份和眼光先圍着墓地轉了一圈,留下沒有擾動的資料,然後走上了沙丘。
  於是,一個在沙漠中沉睡了近4000年的文明再度被現代人喚醒。
  這是羅布泊的一個沒風的早晨,考古隊員們看到了當年貝格曼描述的場面:密密地竪立着的巨大的鬍楊木樁、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的弧形棺板、零亂的白骨、淺棕色毛發的兒童幹屍、尖頂氈帽、屍體裹身的粗毛布、草編小簍等散落在墓地沙丘上……
  一座船形的棺木被打開,巧合的是,又一個年輕的美女呈現在人們面前。她讓人想起六十多年前貝格曼嚮人們介紹的“微笑的公主”。這是一個具有歐洲白種人特徵的美人,她頭戴尖頂氈帽,微閉着雙眼,長長的眼睫毛翹着,上面蒙着一層細細的沙塵。她面帶微笑,安詳而沉靜。
  讓所有人不解的是,以往的墓地遺址都在居住遺址附近,而小河墓地卻在沒有人跡的沙漠深處,如此衆多的古老墓地,沒有發現任何一點人類生活的痕跡。為什麽會孤零零的衹有這些墳墓?埋葬他們的後裔到哪裏去了?在小河周圍5公裏的範圍內,考察隊沒有找到同時期人類活動的遺跡,他們衹看到了小河人的死,卻找不到他們生的痕跡。
  在小河以東175公裏的地方,是著名的樓蘭遺址,樓蘭和小河一樣同處於羅布沙漠大的地理環境中,但是樓蘭文明的物質表達方式和小河完全不同,並且比小河晚1600年左右。
  那麽小河墓地是什麽人建造的?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考古學家們推測,或者是小河人在遙遠的沙漠中建造完龐大的墓葬群之後,為了使先人的靈魂不受外人的幹擾,他們切斷了水源,關閉了生死兩界,然後,悄悄地離去了。抑或是,人類在羅布大地上曾經有過一段原始的繁榮,被千年的沙漠湮沒了。
  小河墓地的棺木和立柱,使用的都是鬍楊木,每根都在2米以上,有的直徑竟然有50釐米。多層的棺木,成排的柱子和木柵欄,需要大量的鬍楊木,但在小河墓地方圓十多公裏以內,不見任何喬木,即便是死亡的鬍楊的殘根都沒有找到。小河所需的大量的木材從何而來?就算是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桑田淪為沙漠,也應該有死去的樹林,因為同時期的墓地上的立柱還保存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自序(1)
自序(2)1張騫之前絲綢之路就已經存在?
2絲綢之路的三條古道3歷史凝結下來的見證:玉門關
4不為時間所衰減的歷史光彩:陽關5嘉峪關上的明代壁畫不可不看
6東西文明的碰撞(1)6東西文明的碰撞(2)
1遠古的記錄:《穆天子傳》2寓意深奧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3千年幹屍之謎(1)3千年幹屍之謎(2)
4華光四射的戰旗使羅馬軍團潰不成軍(1)4華光四射的戰旗使羅馬軍團潰不成軍(2)
5詩人岑參竟然在古墓中留下一紙賬單6一個女人和絲綢的美麗傳說
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1)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2)
2從大地上直接雕刻出來的交河故城(1)2從大地上直接雕刻出來的交河故城(2)
3火焰山中的柏孜剋裏剋石窟寺(1)3火焰山中的柏孜剋裏剋石窟寺(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