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演绎 》 定是红楼梦里人 》
第四十一篇 张爱玲与胡风
周汝昌 Zhou Ruchang
张爱玲,间世之奇才,尚不知文坛评界认为谁可与之比肩?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有吗?
看她文萃风格,其为人绝不轻狂,也非“神经质”,出言落笔,各有分寸。因此,她对高鹗下的评语,益发令我“如雷震耳”,她说了两句惊倒世人的话,一次说:高续《红楼》是
狗尾续貂
再次说,高鹗相附在雪芹书上,已成
附骨之疽
三次说:
高鹗死有馀辜!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的话。她无法“克制”了,如鲠在喉,不吐是忍受不住了。
这已不再是“风波”“情面”的事,要动“真格的”,势不两立了。
这让我感叹,让我喝彩,让我下拜。从清乾隆辛亥、壬子以来,不曾有哪位英雄伟士说过类似的话?
这不由我一提胡风先生。胡风是第一个敢说高鹗之伪续是“居心叵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骗局”。
我当然也想起我自己:对高书说过几句失敬的话,就有人批评,这是“偏激”;也因此使某些专家教授怀恨在心,百计为之“报复”。不知这些尊高贬曹的“红学家”看了张女士和胡风先生的话,又作何感想?
谁也不与原作者伪续者沾亲带故,谁也更不与他们是“前世冤家”。使张爱玲以及胡风说出那样话来,到底是什么原因?思之思之,悟乎悟乎?
糟蹋中华民族珍宝,是最不可恕的亵渎和犯罪。附骨之疽可以而必须切除、消毒,并防止复发。最大骗局,岂可不暴光?受了蒙蔽的读者无过,他们有朝一日也会觉察,不会把假丑恶当成真善美。
至于熙凤之女,巧姐儿与大姐儿是一是二,专家也成了争议之题;她引了《金瓶梅》的例证,数语可决:巧姐是专定乳名,大姐是称女儿的泛词,何来矛盾?(写得忽“大”忽“小”,与此无干,是行文的问题)。故我亦不再赘说。
张爱玲对任何问题都不放过,如马道婆话激赵姨娘,早本说的是她受“折磨”,后本改了“委屈”。哪个对?其实,“折磨”并不定指“酷刑拷打”,完全可用来形容处境的难处。“委屈”倒没什么了不起了,大家庭人多势杂,谁无委屈?
校勘之事最难,要有“咬文嚼字”的耐心明眼,更要有语文文化多方面的知识见解。通情达理,方能做到字斟句酌。不能宏通博达,也会造成比较取舍上的失误,好的丢了,以为所有“修改”就定胜于初——这构不成一条定律。
以上的话,是我触事抒感,并非批评张女士。她没有一概重视后改之意。读者幸垂明鉴。
诗曰:
出语惊人总为何?岂同私撼肆仇訶?
中华自有连城壁,泥陷污途恨几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绪引 | 第一篇 人杰地灵的丰润 | 第二篇 天日无光 | 第三篇 第六官 | 第四篇 “百般无味” | 第五篇 《金瓶梅》的旁证 | 第六篇 定是红楼梦里人 | 第七篇 最坏的亚东本 | 第八篇 令人惋惜的错误 | 第九篇 一篇自序大方家 | 第十篇 揭假究真 | 第十一篇 智者千虑 | 第十二篇 一尊菩萨 | 第十三篇 惯杀风景 | 第十四篇 新颖的插曲 | 第十五篇 英雄所见略同 | 第十六篇 金玉缘与金石缘 | 第十七篇 三部古抄本 | 第十八篇 曹雪芹写自己 | 第十九篇 “破灭感” | 第二十篇 还是承认了自传性 | 第二十一篇 上乘的探佚能力 | 第二十二篇 未能免俗 | 第二十三篇 怎么读诗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