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儒林外史會校會評本   》 第三十九回 蕭雲仙救難明月嶺 平少保奏凱青楓城      吳敬梓 Wu Jingzi

  話說老和尚聽了老婦人這一番話,跪在地下哀告。老婦人道:“我怎能救你?衹好指你一條路去尋一個人。”老和尚道:“老菩薩卻叫貧僧去尋一個甚麽人?求指點了我去。”老婦人道:“離此處有一裏多路,有個小小山岡,叫做明月嶺。你從我這屋後山路過去,還可以近得幾步。你到那嶺上,有一個少年在那裏打彈子。你卻不要問他,衹雙膝跪在他面前,等他問你,你再把這些話嚮他說。天二評:俗手於此必要寫此婦人是驪山老母或觀音菩薩化身衹有這一個人還可以救你。你速去求他,卻也還拿不穩。設若這個人還不能救你,我今日說破這個話,連我的性命衹好休了!”黃評:故作此等語。前寫郭孝子遇虎,一毫不犯《水滸傳》諸書筆路,此段有意與《水滸傳》相較,便筆路相近。然簡潔雅馴,《水滸傳》萬不及也
  老和尚聽了,戰戰兢兢,將葫蘆裏打滿了酒,謝了老婦人,在屋後攀藤附葛上去。天二評:當當雲:老婦人遂將葫蘆打滿了酒,老和尚謝了,戰戰兢兢捧了葫蘆,在屋後攀藤附葛上去果然走不到一裏多路,一個小小山岡。山岡上一個少年在那裏打彈子。山洞裏嵌着一塊雪白的石頭,不過銅錢大。那少年覷的較近,彈子過處,一下下都打了一個準。老和尚近前看那少年時,頭戴武巾,身穿藕色戰袍,白淨面皮,生得十分美貌。那少年彈子正打得酣邊,老和尚走來,雙膝跪在他面前。那少年正要問時,山凹裏飛起一陣麻雀。那少年道:“等我打了這個雀兒看。”黃評:又故作遲頓之筆手起彈子落,把麻雀打死了一個墜下去。齊評:兔起鶻落,無一筆平衍那少年看見老和尚含着眼淚跪在跟前,說道:“老師父,你快請起來!你的來意我知道了。天二評:原來少年是個神仙。其實作者避膠繞耳。黃評:妙在不用說我在此學彈子,正為此事。但才學到九分,還有一分未到,黃評:又故作拿不定語恐怕還有意外之失,所以不敢動手。今日既遇着你來,我也說不得了,想是他畢命之期。老師父你不必在此耽誤,你快將葫蘆酒拿到庵裏去,臉上萬不可做出慌張之像,更不可做出悲傷之像來。你到那裏,他叫你怎麽樣你就怎麽樣,一毫不可違拗他。我自來救你。”齊評:如何救法,令讀者驚疑,纔見後文奇特
  老和尚沒奈何,衹得捧着酒葫蘆,照依舊路,來到庵裏。進了第二層,衹見惡和尚坐在中間床上,手裏已是拿着一把明晃晃的鋼刀,天二評:可怕呀問老和尚道:“你怎麽這時纔來?”老和尚道:“貧僧認不得路,走錯了,慢慢找了回來。”惡和尚道:“這也罷了,你跪下罷!”老和尚雙膝跪下。惡和尚道:“跪上些來!”老和尚見他拿着刀,不敢上去。惡和尚道:“你不上來,我劈面就砍來!”老和尚衹得膝行上去。惡和尚道:“你褪了帽子罷!”老和尚含着眼淚,自己除了帽子。惡和尚把老和尚的光頭捏一捏,把葫蘆藥酒倒出來吃了一口,左手拿着酒,右手執着風快的刀,在老和尚頭上試一試,比個中心。老和尚此時尚未等他劈下來,那魂靈已在頂門裏冒去了。黃評:閱者不能不代嚇
  惡和尚比定中心,知道是腦子的所在,黃評:“腦子所在”下又加一句,急殺嚇殺一劈開了,恰好腦漿迸出,趕熱好吃。齊評:越要緊時,偏慢慢細寫,是行文一定不移之法當下比定了中心,手持鋼刀,嚮老和尚頭頂心裏劈將下來。黃評:了矣了矣不想刀口未曾落老和尚頭上,天二評:十二字可刪衹聽得門外颼的一聲,一個彈子飛了進來,齊評:文如閃電一般,令人眼光不定。天二評:四字亦可刪。黃評:此等處何減《水滸傳》耶飛到惡和尚左眼上。惡和尚大驚,丟了刀,放下酒,將衹手捺着左眼,黃評:丟刀,放酒,捺眼,忙中一絲不漏飛跑出來,到了外一層。迦藍菩薩頭上坐着一個人。黃評:前文已點明“迦藍”矣惡和尚擡起頭來,又是一個彈子,把眼打瞎。天二評:祇得兩眼,故不經打。觀世音菩薩所以必要修成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惡和尚跌倒了。那少年跳了下來,進裏面一層。老和尚已是嚇倒在地。那少年道:“老師父,快起來走!”老和尚道:“我嚇軟了,其實走不動了。”那少年道:“起來!我背着你走。”便把老和尚扯起來,馱在身上,急急出了庵門,一口氣跑了四十裏。黃評:跑出四十裏外,恐其黨知之也,前老婦人已言之那少年把老和尚放下,說道:“好了,老師父脫了這場大難,自此前途吉慶無虞。”老和尚方纔還了魂,跪在地下拜謝,問:“恩人尊姓大名?”那少年道:“我也不過要除這一害,並非有意救你。天二評:竟是杜少卿、鳳四老爹脾氣,然而不同你得了命,你速去罷,問我的姓名怎的?”老和尚又問,總不肯說。老和尚衹得嚮前膜拜了九拜,說道:“且辭別了恩人,不死當以厚報。”天二評:厚報拜他九晝夜水陸道場,可惜不知姓名,難填疏頭拜畢起來,上路去了。
  那少年精力已倦,尋路旁一個店內坐下。衹見店裏先坐着一個人,面前放着一個盒子。那少年看那人時,頭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腳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許多淚痕,便和他拱一拱手,對面坐下。黃評:又是何等人,真應接不暇那人笑道:“清平世界,蕩蕩乾坤,把彈子打瞎人的眼睛,卻來這店裏坐的安穩。”天二評:咦!黃評:又故意效《水滸傳》那少年道:“老先生從那裏來?怎麽知道這件事的?”那人道:“我方纔原是笑話。剪除惡人,救拔善類,這是最難得的事。你長兄尊姓大名?”那少年道:“我姓蕭名采,字雲仙。黃評:至此始出姓名捨下就在這成都府二十裏外東山住。”那人驚道:“成都二十裏外東山,有一位蕭昊軒先生,可是尊府?”蕭雲仙驚道:“這便是傢父。老先生怎麽知道?”那人道:“原來就是尊翁。”便把自己姓名說下,並因甚來四川,天二評:不點出姓名,因讀者已曉得故也“在同官縣會見縣令尤公,曾有一書與尊大人。我因尋親念切,不曾繞路到尊府。長兄,你方纔救的這老和尚,我卻也認得他。不想邂逅相逢。看長兄如此英雄,便是昊軒先生令郎,可敬!可敬!”蕭雲仙道:“老先生既尋着太老先生,如何不同在一處?如今獨自又往那裏去?”郭孝子見問這話,哭起來道:“不幸先君去世了。天二評:王惠之死從郭孝子口中說出這盒子裏便是先君的骸骨。我本是湖廣人,黃評:王姓易為郭,山東而言湖廣,閱者自知而今把先君骸骨背到故鄉去歸葬。”蕭雲仙垂淚道:“可憐!可憐!但晚生幸遇着老先生,不知可以拜請老先生同晚生到捨下去會一會傢君麽?”郭孝子道:“本該造府恭謁,奈我背着先君的骸骨不便,且我歸葬心急。致意尊大人,將來有便,再來奉謁罷。”因在行李內取出尤公的書子來,遞與蕭雲仙。又拿出百十個錢來,叫店傢買了三角酒,割了二斤肉,和些蔬菜之類,叫店主人整治起來,同蕭雲仙吃着。
  便嚮他道:“長兄,我和你一見如故,黃評:一孝—忠,相遇自然投契這是人生最難得的事。況我從陝西來,就有書子投奔的是尊大人,這個就更比初交的不同了。長兄,像你這樣事,是而今世上人不肯做的,真是難得!但我也有一句話要勸你,可以說得麽?”蕭雲仙道:“晚生年少,正要求老先生指教,有話怎麽不要說?”郭孝子道:“這冒險藉軀,都是俠客的勾當。而今比不得春秋、戰國時,這樣事就可以成名。齊評:字字正大,豈可作稗官讀耶!天二評:此非為求名計而今是四海一傢的時候,任你荊軻、聶政,也衹好叫做亂民。天二評:雲仙之彈惡和尚是為地方行旅除害,非藉交報仇之比,喻以荊軻、聶政,殊覺不倫。黃評:大通大通,王惠竟有此子,非時文種矣像長兄有這樣品貌材藝,又有這般義氣肝膽,正該出來替朝廷效力。將來到疆場,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天二評:說到封妻蔭子,仍是儒林外史說話也不枉了一個青史留名。齊評:深深款款,麯盡誘掖後進一片苦心。黃評:此等言語《水滸傳》所無,且正是抹倒《水滸傳》,以見非不能作此等書,不屑耳不瞞長兄說,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餘年。而今老了,眼見得不中用了。長兄年力鼎盛,萬不可蹉跎自誤!你須牢記老拙今日之言。”蕭雲仙道:“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又說了些閑話。次早,打發了店錢,直送郭孝子到二十裏路外岔路口,彼此灑淚分別。黃評:了郭孝子,亦了王惠,以下入蕭雲仙正傳
  蕭雲仙回到傢中,問了父親的安。將尤公書子呈上看過。蕭昊軒道:“老友與我相別二十年,不通音問,他今做官適意,可喜可喜!”又道:“郭孝子武藝精能,少年與我齊名,可惜而今和我都老了。齊評:古今同聲一嘆。天二評:補出他今求的他太翁骸骨歸葬,也算了過一生心事。”蕭雲仙在傢奉事父親。
  過了半年,鬆潘衛邊外生番與內地民人互市,因買賣不公,彼此吵鬧起來。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弓兵前來護救,都被他殺傷了,又將青楓城一座強占了去。巡撫將事由飛奏到京。朝廷看了本章大怒。奉旨:“差少保平治前往督師,天二評:小題大作,要巡撫何用務必犁庭掃穴,以章天討。”平少保得了聖旨,星飛出京,到了鬆潘駐紮。
  蕭昊軒聽了此事,喚了蕭雲仙到面前,吩咐道:“我聽得平少保出師,現駐鬆潘,徵剿生番。少保與我有舊,你今前往投軍,說出我的名姓。少保若肯留在帳下效力,你也可以藉此報效朝廷,正是男子漢發奮有為之時。”齊評:與郭孝子相勸之語如出一口蕭雲仙道:“父親年老,兒子不敢遠離膝下。”蕭昊軒道:“你這話就不是了。我雖年老,現在並無病痛,飯也吃得,覺也睡得,何必要你追隨左右?你若是藉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傢戀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齊評:詞嚴義正從此你便不許再見我的面了!”幾句話說的蕭雲仙閉口無言,衹得辭了父親,拴束行李前去投軍。黃評:雲仙亦孝子一路程途不必細說。
  這一日,離鬆潘衛還有一站多路,因出店太早,走了十多裏,天尚未亮。蕭雲仙背着行李,正走得好,忽聽得背後有腳步響。他便跳開一步,回轉頭來,衹見一個人手持短棍,正待上前來打他,天二評:與他十兩銀子,盡可小本生意度日矣,卻又不安本分,故態復萌,殊為郭孝子纍早被他飛起一腳踢倒在地。蕭雲仙奪了他手中短棍,劈頭就要打,那人在地下喊道:“看我師父面上,天二評:又襲《水滸》文法,卻又似梅三相聲口饒恕我罷!”蕭雲仙住了手,問道:“你師父是誰?”那時天色已明,看那人時,三十多歲光景,身穿短襖,腳下八搭麻鞋,面上微有髭須。天二評:此處又補寫木耐年貌那人道:“小人姓木名耐,是郭孝子的徒弟。”蕭雲仙一把拉起來,問其備細。木耐將曾經短路,遇郭孝子將他收為徒弟的一番話說了一遍。蕭雲仙道:“你師父我也認得,你今番待往那裏去?”木耐道:“我聽得平少保徵番,現在鬆潘招軍,意思要到那裏去投軍。因途間缺少盤纏,適纔得罪長兄,休怪!”蕭雲仙道:“既然如此,我也是投軍去的,便和你同行何如?”木耐大喜,情願認做蕭雲仙的親隨伴當。一路來到鬆潘,在中軍處遞了投充的呈詞。少保傳令,細細盤問來歷,知道是蕭浩的兒子,收在帳下,賞給千總職銜,軍前效力。木耐賞戰糧一分,聽候調遣。齊評:便有重用之意
  過了幾日,各路糧餉俱已調齊。少保升帳傳下將令,叫各弁在轅門聽候。蕭雲仙早到,衹見先有兩位都督在轅門上。蕭雲仙請了安,立在旁邊。聽那一位都督道:“前日總鎮馬大老爺出兵,竟被青楓城的番子用計挖了陷坑,連人和馬都跌在陷坑裏。馬大老爺受了重傷,過了兩天傷發身死。現今屍首並不曾找着。天二評:既雲受了重傷,又云過了兩天傷發身死,是並未被虜,死於營中,何以屍首無着?馬大老爺是司禮監老公公的侄兒,現今內裏傳出信來,務必要找尋屍首。若是尋不着,將來不知是個怎麽樣的處分。這事怎了?”黃評:此寫總兵無用這一位都督道:“聽見青楓城一帶幾十裏是無水草的,要等鼕天積下大雪,到春融之時,那山上雪水化了淌下來,人和牲口才有水吃。我們到那裏出兵,衹消幾天沒有水吃,就活活的要渴死了,齊評:倒不怕渴死,你二位先要愁死嚇死那裏還能打甚麽仗!”黃評:此寫妄傳無水草,皆陪襯雲仙蕭雲仙聽了,上前稟道:“兩位太爺不必費心。這青楓城是有水草的,不但有,而且水草最為肥饒。”兩都督道:“蕭千總,你曾去過不曾?”蕭雲仙道:“卑弁不曾去過。”兩位都督道:“可又來!你不曾去過,怎麽得知道?”蕭雲仙道:“卑弁在史書上看過,說這地方水草肥饒。”黃評:此蕭雲仙之迂也,與此等人談史書耶兩都督變了臉道:“那書本子上的話如何信得!”齊評:書本信不得卻信甚麽?天二評:書本子上的話盡有不可信者,但兩位都督並未看過書本子蕭雲仙不敢言語。少刻,雲板響處,轅門鐃鼓喧鬧。少保升帳,傳下號令:教兩都督率領本部兵馬,作中軍策應,叫蕭雲仙帶領步兵五百名在前,先鋒開路。本帥督領後隊調遣。將令已下,各將分頭前去。
  蕭雲仙攜了木耐,帶領五百步兵疾忙前進。望見前面一座高山,十分險峻,那山頭上隱隱有旗幟在那裏把守。這山名喚椅兒山,是青楓城的門戶。蕭雲仙吩咐木耐道:“你帶領二百人,從小路扒過山去,在他總路口等着。衹聽得山頭炮響,你們便喊殺回來助戰,不可有誤!”木耐應諾去了。蕭雲仙又叫一百兵丁埋伏在山凹裏,衹聽山頭炮響,一齊吶喊起來,報稱大兵已到,趕上前來助戰。分派已定,蕭雲仙帶着二百人,大踏步殺上山來。黃評:有膽那山上幾百番子藏在土洞裏,看見有人殺上來,一齊蜂擁的出來打仗。那蕭雲仙腰插彈弓,手拿腰刀,奮勇爭先,手起刀落,先殺了幾個番子。那番子見勢頭勇猛,正要逃走,二百人捲地齊來,猶如暴風疾雨。忽然一聲炮響,山凹裏伏兵大聲喊叫:“大兵到了!”飛奔上山。番子正在魂驚膽落,又見山後那二百人搖旗吶喊飛殺上來,衹道大軍已經得了青楓城,亂紛紛各自逃命。齊評:敘戰一絲不亂。黃評:始知調遣之妙那裏禁得蕭雲仙的彈子打來,打得鼻塌嘴歪,無處躲避。蕭雲仙將五百人合在一處,喊聲大震,把那幾百個番子,猶如砍瓜切菜,盡數都砍死了。旗幟器械,得了無數。
  蕭雲仙叫衆人暫歇一歇,即鼓勇前進。衹見一路都是深林密箐。走了半天,林子盡處一條大河,遠遠望見青楓城在數裏之外。蕭雲仙見無船衹可渡,忙叫五百人旋即砍伐林竹,編成筏子。頃刻辦就,一齊渡過河來。蕭雲仙道:“我們大兵尚在後面,攻打他的城池,不是五百人做得來的。第一不可使番賊知道我們的虛實。”齊評:有膽有識,真是將纔。黃評:有識叫木耐率領兵衆,將奪得旗幟改造做雲梯。帶二百兵,每人身藏枯竹一束,到他城西僻靜地方,爬上城去,將他堆貯糧草處所放起火來,“我們便好攻打他的東門。”這裏分撥已定。黃評:以寡敵衆,以勞攻逸,非此不能奏功,雲仙真是將纔
  且說兩位都督率領中軍到了椅兒山下,又不知道蕭雲仙可曾過去。兩位議道:“像這等險惡所在,他們必有埋伏。我們盡力放些大炮,放的他們不敢出來,也就可以報捷了。”天二評:看他韜略裕如。黃評:笑倒。設無大炮奈何正說着,一騎馬飛奔追來,少保傳下軍令,叫兩位都督疾忙前去策應,恐怕蕭雲仙少年輕進,以致失事。兩都督得了將令,不敢不進,齊評:主帥調度想得周到,已决定前鋒必勝矣。天二評:到底算他大膽號令軍中疾馳到帶子河,見有現成筏子,都渡過去,黃評:筏子何來?水又何來?望見青楓城裏火光燭天。那蕭雲仙正在東門外施放炮火,攻打城中。番子見城中火起,不戰自亂。這城外中軍已到,黃評:未嘗不得中軍之力,然非少保催進,竹筏雲梯,兩都督何以到此與前軍先鋒合為一處,將一座青楓城圍的鐵桶般相似。那番酋開了北門,捨命一頓混戰,衹剩了十數騎,潰圍逃命去了。少保都督後隊已到。城裏敗殘的百姓,各人頭頂香花,跪迎少保進城。天二評:椅兒山、青楓城兩節敘事簡略,非全書註意所在也少保傳令,救火安民,秋毫不許驚動。隨即寫了本章,遣官到京裏報捷。
  這裏蕭雲仙迎接,叩見了少保。少保大喜,賞了他一腔羊、一壇酒,誇奬了一番。黃評:僅羊酒誇奬而已,得以本章報捷,伊誰之力哉!過了十餘日,旨意回頭:着平治來京,兩都督回任候升,蕭采實授千總。天二評:太簡略否?此如崑腔班做武戲,稍演架子耳那善後事宜,少保便交與蕭雲仙辦理。蕭雲仙送了少保進京,回到城中,看見兵災之後,城垣倒塌,倉庫毀壞,便細細做了一套文書,稟明少保。那少保便將修城一事批了下來,責成蕭雲仙用心經理,候城工完竣之後,另行保題議敘。衹因這一番,有分教:甘棠有蔭,空留後人之思;飛將難封,徒博數奇之嘆。不知蕭雲仙怎樣修城,且聽下回分解。
  【臥評】
  惡和尚一段,故作險語,愈逼愈緊,能令閱者不敢迫視。老和尚性命在呼吸之間,作者偏蕭閑事外,謾謾詮解,讀此何異圖窮而匕首見。
  蕭雲仙彈子世傢也,而其打法,又絶不與蕭昊軒犯復,筆墨酣暢,無所不可。
  餘嘗嚮友人言,大凡學者操觚有所著作,第一要有功於世道人心為主,此聖人所謂“修辭立其誠”也。如郭孝子指教蕭雲仙一段,雖聖人復起,不易斯言。天二評:吾謂郭孝子一番議論正對準鳳四老爹而發,乃不於鳳四老爹傳中見之,而見之於蕭雲仙傳,作者之意微矣世所傳之稗官,慣驅朝廷之命官去而之水泊為賊,黃評:吾嘗言作《水滸傳》者必能為盜,然乎否乎?是書能勸冒險捐軀之人出而為國傢效命於疆場。信乎!君子立言必不朽也。
  椅兒山破敵,青楓城取城,千秋百世皆知是蕭雲仙之功,兩都督不與也。及其結局,雲仙不過實授千總,而兩公則回任候升。李蔡為人下中,竟得封侯,亦千古同嘆之事。嗚呼,尚何言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關於會校
關於會評
序跋
第一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藉名流隱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學道校士拔真纔 鬍屠戶行兇鬧捷報
第四回 薦亡齋和尚契官司 打秋風鄉紳遭橫事
第五回 王秀纔議立偏房 嚴監生疾終正寢
第六回 鄉紳發病鬧船傢 寡婦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範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第八回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裏遇貧交
第九回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傢
第十回 魯翰林憐纔擇婿 蓬公孫富室招親
第十一回 魯小姐製義難新郎 楊司訓相府薦賢上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鶯脰腹溯 俠客虛設人頭會黃評:“鶯脰”對“人頭”,奇而趣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賢問業 馬純上仗義疏財
第十四回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纔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纔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黃評:“葬神仙”三字妙
第十六回 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黃評:真以孝子許,重惜之也
第十七回 匡秀纔重遊舊地 趙醫生高踞詩壇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黃評:潘三不良,然於匡二則良朋也 潘自業橫遭禍事黃評:自作孽也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臥病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