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金庸传   》 第42节:第二十三章 挂印封刀 十年修订不寻常(1)      Leng Xia    Xin Lei

  第二十三章 挂印封刀 十年修订不寻常
  封笔之后,查良镛把近20年来所写的武侠小说逐字逐句地修改。经过10年的修订,一套15种共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终于出版完毕。
  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宣布封笔,不再写武侠小说,这对无数“金庸迷”来说,确实有些残酷。但查良镛一如他笔下许多功成名就的人物一样,去意已决,绝不回头。
  查良镛为何封笔不写?
  还在他封笔之前,他就透露他将不写的可能:“我现在写是为了娱乐。但是十几部写下来,娱乐性也差了。也许要停写几年,才再继续写下去也说不定。现在娱乐自己的成分,是越来越少了,主要都是娱乐读者。”
  正式封笔后,当人们不断追问为何不写、会不会再写时,查良镛解释道:“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自己感觉困难,一方面是写小说的欲望现在很淡了;写小说本身是相当辛苦的事。”
  “我第一部写的是《书剑恩仇录》,还算成功,就一直写下去,写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那是在1971、1972年间就写完了,觉得没多大兴趣,就不写了。”
  “目前情况下,如果我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可能就不再写了。一来我不希望自己写过的风格、人物再重复;过去我写了相当多,要突破比较难。再者武侠小说出自浪漫想像,年纪大了,心境自然也不同。”
  查良镛的解释坦诚、平淡。几乎人们能猜测的原因,他自己也都谈到了——写小说很辛苦;写小说的欲望淡了;没多大兴趣了;不愿意重复自己;年纪大了,心境不同……虽然查良镛对封笔之事做过多番解释,但人们仍然觉得这样的理由不够充分,觉得他“挂印封刀”可能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对查良镛为何封笔,他的一些好朋友曾从多方面加以破译。倪匡时常调侃查良镛:“你怎么也写不出来了!”
  查良镛所持的理由是:“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缘徘徊,何如不写?”经倪匡调侃数十次之后,查良镛也喟然感叹:“真的是写不出来了。”
  查良镛的多年棋友、台湾名人沈君山,却从佛学的角度诠释他为何“挂印封刀”。“
  金庸小说的意境,创造的人物的演变,可以用一首蒋捷的《虞美人》来描写:‘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就如禅宗‘云门三唱’有三个层次,一是涵盖乾坤,二是截断众流,三是随波逐浪。我觉得金庸先生的小说,‘书剑江山’时期陈家洛潇洒出众才气挥放是涵盖乾坤。到了郭靖、杨过那一类型独立独行是截断众流;到韦小宝,武功什么都不会,乌七八糟,偷抢摸都来,但他能从心所欲,他不会武功最后一刀却把人杀掉,自己也搞不清喜欢哪个女朋友,但最后最漂亮的七个一把就抓过来了,所谓随波逐浪,令人羡慕不已。韦小宝以后就很难写了,到佛家所谓无相的随波逐浪,人已到至境,无可无不可了,那以后怎样再写呢?”
  除却这些顺理成章的外在因素外,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使得查良镛封笔不写呢?答案似乎可从查良镛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寻找。《鹿》是查良镛全部武侠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部。由于它的独特,以至于最初读到这部作品的“金庸迷”们竟怀疑是否金庸亲笔所作。
  但《鹿》不仅是查良镛的亲笔,且又是他的巅峰之作。某种意义上,《鹿》已非单纯的武侠小说,而是借了武侠小说形式的社会小说。一直以来,以查良镛的功力,却仅仅被世人名以“武侠小说家”,这在查良镛无论如何都心有不甘,于是,《鹿》的问世其实隐含着查良镛为自己“正名”的意思——即,查良镛多多少少都在暗暗希望将来能将“武侠小说家”的名头去掉那“武侠”二字。
  《鹿》被很多人认为是查良镛最好的小说,又是查良镛最为用心、投入的一部。《鹿》在人物、结构和思想深度等等方面都见出超群之处。有了这样一部巅峰之作,以查良镛的明智,应是以此封笔为最佳选择。
  此外,还要看到,作为武侠小说家扬名于世,实非查良镛的本意。查良镛始终没有泯灭的是他的政治抱负。于是,停了小说创作,以便有更多精力、时间投入社会,应是当年已近50岁的查良镛考虑在内的。以后查良镛在1980年于社会活动方面的活跃,恰恰也证明了这一点。
  封笔之后,查良镛紧接着又进行一项庞大的文字工程:全面修改近20年来创作的所有武侠小说,并且出版自己的武侠小说全集。
  这项庞大的文字工程自1972年底开始。由于所有的武侠小说都是写给报纸连载的,每天写一段,一部小说往往要写两至三年,时间跨度长,脱稿时间仓促,故小说中难免会出现前后不连贯、衔接不好,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另外,有些文字、句子也难免有毛病,一些内容也不一定很准确。所以,查良镛修订作品,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几乎是逐字逐句地修改,一些故事情节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连主要人物的名字也改了。
  经查良镛这么一改,小说的结构更严谨了,句子也几乎无懈可击了。但是有人却对查良镛的修改大为不满,他们觉得在感情注入方面,修订过的小说不如原来的小说,新版注重精雕细琢斧凿痕迹太深,不像旧版那样感情自然流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节:前言第2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1)
第3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2)第4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3)
第5节: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第6节:第三章 文章惹祸 被联合高中开除
第7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1)第8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2)
第9节:第五章 进大公报 身无分文走香江第10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1)
第11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2)第12节:第七章 新晚报里 常与梁羽生对弈
第13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1)第14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2)
第15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1)第16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2)
第17节:第十章 雪山惊天 射雕奠宗师地位第18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1)
第19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2)第20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1)
第21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2)第22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1)
第23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2)第24节:第十四章 倾力报道 逃亡潮带旺《明报》(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