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董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下)   》 第41節:珠山八友      馬未都 Ma Weidou

  珠山八友
  清代的最後一朝-宣統,僅三年。相聲裏說:"宣統,就是懸着,一捅就掉下來了。"國傢的動蕩,使景德鎮的官窯基本陷於停滯,品種很少,都是常用的賞瓶、碗、盤一類。但值得註意的是,民國以後,景德鎮擺脫了官方的束縛,擺脫了清代二百多年的慣性,出現了一批民間陶瓷藝術傢,有的還受過西方教育。他們在景德鎮發揮自己的個性,製造了晚清到民國這個時期最漂亮的一種青花瓷器。其代表人物就是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主要是創作瓷板畫,以瓷板為紙,在上面作畫。民國時期非常流行把瓷板挂在墻上作為裝飾,跟挂畫一樣。珠山八友裏的大部分人都是畫彩瓷的,王步則是青花的領軍人物。他的青花畫得非常生動,跟以前的青花完全不一樣,明顯是受了西畫的影響。珠山八友在工藝上沒有什麽改進,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表達自己真實的意願,而不去按照一個模式畫。珠山八友可不是八個人,是以王步、鄧碧珊等畫傢為首的一批人,跟揚州八怪一樣。揚州八怪也不是八個人,有十幾個人呢。過去珠山八友的瓷器不受重視,但近些年也開始被關註了,價位也有所攀升。
  我用了七講的時間講青花,在《陶瓷篇》中占了很大比重:元青花、明早期青花、明中期青花、明晚期青花、過渡期及清早期青花、清中期青花、清中晚期及民國青花。青花的發展脈絡,實際上就是景德鎮的發展脈絡。七百年來,青花依然可以稱之為瓷器的霸主,其地位無法撼動,對我們今天,乃至對以後的中國,都會有深遠影響。
  一般說來,青花在歷史上有三次高峰,分別在元朝、明永宣、清康熙。在這三次高峰中,青花瓷器所表現的形式和內容各有千秋。從某種意義上講,青花瓷器就代表了中國瓷器。大部分西方人都是通過青花來瞭解中國瓷器,乃至瞭解中國文化的。
  青花,是一個非常具有文學色彩的名字,非常有詩意,也非常浪漫。它的科學名字應該叫"釉下藍",或者叫"釉裏藍"。與之相對的,就是"釉裏紅"。下一講就講釉裏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過渡期第2節:天啓崇禎青花(1)第3節:天啓崇禎青花(2)
第4節:崇禎筆筒第5節:筆筒在晚明出現第6節:明末江山之爭
第7節:正月理發第8節:順治青花第9節:筒瓶
第10節:康熙大帝第11節:康熙青花第12節:康熙青花枯枝花鳥梅瓶
第13節:刀馬人第14節:勤能補拙第15節:寄托款與文字
第16節:墨分五色 緊皮亮釉第17節:雍正皇帝的政治與文化(1)第18節:雍正皇帝的政治與文化(2)
第19節:雍正青花風格(1)第20節:雍正青花風格(2)第21節:賞瓶
第22節:督陶官(1)第23節:督陶官(2)第24節:十全老人--乾隆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