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海上花列傳   》 第三十八回 史公館癡心成好事 山傢園雅集慶良辰      韓邦慶 Han Bangqing

  按:趙樸齋眼看小王揚鞭出弄,轉身進內見趙洪氏,告知史三公子的來歷。趙洪氏甚是快慰,遂把那請客回話擱起不提。
  不想接連三日,天氣異常酷熱,並不見史三公子到來。第四日,就是六月三十了,趙樸齋起個絶早,將私下積聚的洋錢,湊成十圓,徑往新街,敲開郭孝婆的門,親手交明,囑其代付。樸齋即時遄返,料定母親、妹子尚未起身,不致露綻。惟大姐阿巧勤於所事,樸齋進門,阿巧正立在客堂中蓬着頭打呵欠。樸齋搭訕道:“早來裏,再睏歇哉呀。”阿巧道:“倪是要做生活個。”樸齋道:“阿要我來幫耐做?”阿巧道是調戲,掉頭不理。樸齋倒以為得計。
  將近上午,忽有一縷烏雲,起於西北,頃刻間彌滿寰宇,遮住驕陽。電掣雷轟,傾盆下註。約有兩點鐘時,雨停日出。趙二寶新妝纔罷,正自披襟納爽,開閣乘涼。卻見一人走得喘籲籲地,滿頭都是油汗,手持局票,闖入客堂。隨後,樸齋上樓鄭重通報,說是三公子叫的,叫至大橋史公館。二寶亦欣然坐轎而去。
  誰知這一個局,直至傍晚,竟不歸傢。樸齋疑惑焦躁,竟欲自往相迎。可巧娘姨阿虎和兩個轎班室身回來。樸齋大驚失色,瞪出眼睛,急問:“人囗?”阿虎反覺好笑,轉嚮趙洪氏說道:“二小姐末勿轉來哉。三公子請俚公館裏歇夏,包俚十個局一日。梳頭傢生搭衣裳,教我故歇就拿得去。”洪氏沒甚言語,樸齋嗔責阿虎道:“耐膽倒大哚,放生仔俚轉來哉!”阿虎道:“二小姐教我轉來個呀。”樸齋道:“難下轉當心點,闖仔窮禍下來,耐做娘姨阿吃得消?”阿虎也沉下臉道:“耐(要勿)發極囗,倪也四百塊洋錢哚呀!阿有啥勿當心個?從小來裏把勢裏,到故歇做娘姨,耐去問聲看,闖啥個窮禍嗄?”樸齋對答不出,默然而退。還是洪氏接嘴道:“耐(要勿)去聽俚,快點收拾好仔去罷。”阿虎直咕嚕到樓上,尋得洋袱,打成兩包,辭洪氏自去了。
  樸齋滿心忐忑,終夜無眠;復和母親商議,買許多水蜜桃、鮮荔枝,裝盒盛筐,賫往探望。叫把東洋車,拉過大橋堍,迤邐問到史公館門首,果然是高大洋房,兩旁欄凳上列坐四五個方面大耳、挺胸凸肚的,皆穿鳥皮快靴,似乎軍官打扮。樸齋吶吶然道達來意。那軍官手執油搭扇,衹顧招風,全然不睬。樸齋鞠躬鶴立,待命良久。忽一個軍官回過頭來喝道:“外頭去等來浪!”樸齋喏喏,退出墻下,對着滿街太陽,逼得面紅吻燥。幸而昨日叫局的那人,牽了匹馬,緩緩而歸。樸齋上前拱手,求他通知小王。那人把樸齋略源一眼,竟去不顧。
  一會兒,卻有一個十三四歲孩子飛奔出來,一路喊問:“姓趙個來浪陸裏?”樸齋不好接應,悄地望內窺探。那軍官復瞪目喝道:“喊哉呀!”樸齋方喏喏提筐欲行。孩子拉住問道:“耐阿是姓趙?”樸齋連應:“是個。”孩子道:“跟我來。”
  樸齋跟定那孩子,踅進頭門,衹見裏面一片二畝廣阔的院子,遍地盡種奇花異卉,上邊正屋是三層樓,兩傍廂房井係平屋。樸齋踅過一條五色鵝卵石路,從廂房廊下穿去,隱約玻璃窗內有許多人,科頭跣足,闊論高談。孩子引樸齋一直兜轉正屋,後面另有一座平屋。小王已在簾下相迎。樸齋慌忙趨見,放下那筐,作一個揖。小王讓樸齋臥房裏坐,並道:“故歇勿曾下樓,寬寬衣吃筒煙,正好。”
  孩子送上一鐘便茶。小王令孩子去打聽,道:“下樓仔末撥個信。”孩子應聲出外。小王因說起:“三老爺倒喜歡耐妹子,說耐妹子像是人傢人。倘然對景仔,真真是耐個運氣。”樸齋衹是喏喏。小王更約略教導些見面規矩,樸齋都領會了。
  適值孩子隔窗叫喚,小王知道三公子必已下樓,教樸齋坐來浪,匆匆跑去;須臾跑來,掀簾招手。樸齋仍提了筐,跟定小王,繞出正屋簾前。小王接取那筐,帶領謁見。三公子踞坐中間炕上,滿面笑容,傍侍兩個禿發書童。樸齋叫聲“三老爺”,側行而前,叩首打千。三公子頷首而已。小王附近稟說兩句,三公子蹙(安頁)嚮樸齋道:“送啥禮嗄?”樸齋不則一聲。三公子目視小王。小王即掇衹矮腳酒機,放在下首,令樸齋坐下。
  俄而聽得堂後樓梯上一陣小腳聲音,隨見阿虎攙了趙二寶,從容款步,出自屏門。樸齋起身屏氣,不敢正視。二寶叫産‘阿哥”,問聲“無(女每)”,別無他語。阿虎插嘴道:“阿是二小姐蠻好來浪?”樸齋自然忍受。三公子吩咐小王道:“同俚外頭坐歇,吃仔飯了去。”
  樸齋聽說,側行而出,仍與小王同至後面臥房。小王囑道:“耐(要勿)客氣,要啥末說。我有事體去。”當喚那孩子在房伏侍。小王重複跑去。
  樸齋獨自一個,踱來踱去;壁上挂鐘敲過一點,始見打雜的搬進一大盤酒菜,擺在外間桌上。那孩子請樸齋上坐獨酌。樸齋略一沾唇,推托不飲。孩子殷勤勸酬,樸齋不忍拂意,連舉三杯。小王卻又跑來,不許留量,定要盡壺。自己也篩一杯相陪。樸齋衹得勉力從命。
  正欲講話,突然一個禿發書童喚出小王。小王就和書童偕行,不知甚事。樸齋吃畢飯,洗過臉,等得小王回房,提着空筐,告辭道謝。小王道:“三老爺圍着來浪,二小姐再要說句閑話。”樸齋喏喏,仍跟定小王,繞出正屋簾前。小王令他暫候,傳話進去,隨有書童將簾子捲起鈎住。趙二寶扶着阿虎,立在門限內,說道:“轉去搭無(女每)說,我要初五轉來哚。局票來末,說是蘇州去哉。”
  樸齋也喏喏而出。小王竟送到大門之外,還說:“停兩日來白相。”樸齋坐上東洋車,徑回鼎車裏,把所見情形,細細告訴母親。趙洪氏欣羨之至。
  迨初五日,趙樸齋預先往聚豐園,定做精緻點心;再往福利洋行,將外國糖、餅幹、水果各色買些。待至下午,小王頂馬而來,接着兩乘官轎,一乘中轎,齊於門首停下。中轎內走出阿虎,攙了趙二寶,隨史公子進門。樸齋搶下打個千兒三公子仍是頷首。
  及到樓上房裏,三公子即嚮二寶道:“教耐無(女每)出來見見。”二寶令阿虎去請。趙洪氏本不願見,然無可辭,特換一副玄色生絲衫裙,靦腆上樓,衹叫得“三老爺”三字,臉上已漲得通紅。三公子也衹問問年紀、飲食,便了。二寶乃嚮三公子道:“耐坐歇,我同無(女每)下頭去。”三公子道:“無啥事體末,早點轉去。”
  二寶應“噢”,摯趙洪氏聯步下樓,踅進後面小房間。洪氏始覺身心舒泰,因問二寶:“再要到陸裏去?”二寶道:“轉去呀,原是俚公館裏。”洪氏道:“難去仔,幾日天轉來嗄?”二寶道:“說勿定。初七末山傢園齊大人請俚。理要同我一淘去,到俚花園裏白相兩日再說。”洪氏着實叮嚀道:“同自傢要當心囗!俚哚大爺脾氣,要好辰光末,好像好煞;推扳仔一點點,要板面孔個囗!”
  二寶見說這話,嚮外一望,掩上房門,挨在洪氏身旁,切切說話。說這三公子承嗣三房,本生這房雖已娶妻,尚未得子;那兩房兼桃嗣母,商議各娶一妻,異後分爨。三公子恐娶來未必皆賢,故此因循不决。洪氏低聲急問道:“價末阿曾說要討耐嗄?”二寶道:“但說先到屋裏同俚嗣母商量,再要說定仔一個,難末兩個一淘討得去。教我生意(要勿)做哉,等俚三個月。俚舒齊好仔,再到上海。”洪氏快活得嘻開嘴合不攏來。二室又道:“難教阿哥公館裏(要勿)來。停兩日,做仔阿舅坍臺煞個。水果也(要勿)去買;俚哚多花來浪。該應要送俚物事,阿怕我匆曉得?”洪氏聽一句點一點頭,沒得半句回答。二寶再有多少話頭,一時卻想不起。洪氏催道:“一歇哉,俚一幹仔來浪,耐上去罷。”
  二寶趔趄着腳兒,慢慢離了小房間;剛踅至樓梯半中間,從窗格眼張見帳房中樸齋與小王並頭橫在榻上吸煙,再有大姐阿巧緊靠榻前胡亂搭訕。二寶心中生氣,縱步回房。
  史三公子等二室近身,隨手拉他衣襟,悄說道:“轉去哉呀,再有啥事體嗄?”二寶見桌上擺着燒賣、饅頭之類,遂道:“耐也吃點優點心囗。”三公子道:“耐替我代吃仔罷。”二寶衹做沒有聽見,掙脫走開,令阿虎傳命小王打轎。
  三公子竟像新女婿樣式,臨行還叫二寶轉稟洪氏,代言辭謝。洪氏怕羞不出,但將買的各色糖、餅幹、水果裝滿筐中,付阿虎隨轎帶去。二寶回顧攢眉。洪氏附耳說道:“放來裏無啥人吃呀,耐拿得去,撥俚哚底下人,阿對?”
  二寶不及阻擋,趕出門首,和三公子同時上轎。當下小王前驅,阿虎後殿,一行人滔滔汩汩,望大橋北堍史公館而歸。看門軍官挺立迎候,轎夫擡進院子,停在正屋階前。史三公子、趙二寶下轎登堂,並肩閑坐。
  三公子見阿虎提進那筐,問:“是啥嗄?”阿虎笑道:“倒是外國貨,除仔上海無撥個囗。”三公子揭益看時,呵呵大笑。二寶手抓一把,揀一粒鬆子,剝出仁兒,遞過三公子嘴邊,笑道:“耐嘗嘗看,總算倪無(女每)一點意思。”三公子憮然正容,雙手來接。引得二寶、阿虎都笑。
  三公子卻喚禿發書童取那十景盆中供的香椽撤去,即換這糖、餅於、水果,分盛兩盆,高度天然幾上。二寶見三公子如此志誠,感激非常,無須贅筆。
  過了一日,正逢七夕佳期,史三公子絶早吩咐小王,預備一切應用物件。趙玉寶盛妝豔服,分外風流。待至十點鐘時,接得催請條子,三公子、二寶仍於堂前上轎,僅帶小王、阿虎同行,經大馬路,過泥城橋,抵山傢園齊公館大門首。門上人稟請稅駕花園;又穿過一條街,即到花園正門。門楣橫額刻着“一笠園”三個篆字。
  園丁請進轎子,直擡至凰儀水閣纔停。高亞自、尹癡鴛迎於廊下。史天然、趙二寶歷階而升,就於水閣中少坐。接着,蘇冠香、姚文君、林翠芬皆上前廝喚,史天然怪問何早。蘇冠香道:“倪三個人來仔兩日哉呀。”尹癡鴛道:“韻叟是個風流廣大教主,前兩日為仔亞自、文君兩傢頭,請俚哚吃合卺杯。今朝末專程請閣下同貴相好做個乞巧會。”
  談次,齊韻叟從閣右翩翩翔步而出。史天然口稱“年伯”,揖見問安。齊韻叟謙遜兩句,顧見趙二寶,問:“阿是貴相好?”史天然應“是”。趙二寶也叫聲“齊大人”。齊韻叟帶笑近前,攜了趙二寶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一遍,轉嚮高亞白、尹癡鴛點點頭道:“果然是好人傢風範!”趙二寶見齊韻叟年逾耳順,花白鬍須,一片天真,十分懇摯,不覺樂於親近起來。於是大傢坐定,隨意閑談。趙二寶終未稔熟,不甚酬對。齊韻叟教蘇冠香領趙二寶去各處白相,姚文君、林翠芬亦自高興。
  四人結隊成群,就近從閣左下階。階下萬竿修竹,緑蔭森森,僅有一綫羊腸麯徑。竹窮徑轉,便得一溪,隱隱見隔溪樹影中,金碧樓臺,參差高下,衹可望而不可即。四人沿着溪岸,穿人月牙式的十二回廊。廊之兩頭,並嵌着草書石刻,其文日“橫波檻”。過了這廊,則珠簾畫棟,碧瓦文疏,聳翠凌雲,流丹映日。不過上下三十二檻,而遊於其中者,一若對囗連瞢,千門萬戶,悵悵乎不知所之:故名之日“大觀樓”。樓前囗囗囗囗,奇峰突起,是為“蜿蜒嶺”。嶺上有八角亭,是為“天心亭”。自堂距嶺,新蓋一座棕櫚涼棚,以補其隙。棚下排列茉莉花三百餘盆,宛然是“香雪海”。
  四人各摘半開花蕊,簪幹髻端。忽聞高處有人聲喚,仰面看時,卻係蘇冠香的大姐,叫做小青,手執一枝荷花,獨立亭中,笑而招手。蘇冠香喊他下來。小青渺若罔聞,招手不止。姚文君如何耐得?飛身而上,直造其巔;不知為了什麽,張着兩手,招得更急。林翠芬道:“倪也去看囗。”說着,縱步撩衣,願為先導。蘇冠香衹得挈趙二室從其後,遵循樓道,且止且行,嬌喘微微,不勝睏憊。
  原來一笠園之名,蓋為一笠湖而起。其形象天之圜,故日“笠”;約廣十餘畝,故日“湖”。這一笠湖居於園中央,西南當凰儀水閣之背,西北當蜿蜒嶺之陽。從蜿蜒嶺俯覽全國,無不可見
  蘇冠香、趙二寶既至天心亭,遙望一笠湖東南角釣魚礬畔,有一簇紅妝翠袖,攢聚成圍;大姐、娘姨,絡繹奔赴,問小青:“啥事體?”小青道:“是個娘姨采仔一朵荷花,看見個罾,隨手就扳,剛剛扳着蠻蠻大個金鯉魚,難末大傢來浪看。”蘇冠香道:“我道仔看啥個好物事,倒走得腳末痛煞。”趙二寶亦道:“我着個平底鞋,再要跌囗。”
  姚文君還嫌道不仔細,定欲親往一觀,趁問答時,早又一溜煙趕了去。林翠芬欲步後塵,那裏還追得及!三人再坐一會,方慢慢踅下蜿蜒嶺。林翠芬道:“我要去換衣裳。”就於大觀樓前分路自去。
  蘇冠香見大觀樓窗寮四敞,簾幕低垂;四五個管傢,七手八腳,調排桌椅,因問道:“阿是該搭吃酒?”管傢道:“該搭是夜頭,故歇便飯就來裏凰儀水閣裏吃哉。”
  蘇冠香無語,挈趙二寶仍由原路,同回凰儀水閣來。衹見水閣中衣裳環珮,香風四流。又來了華鐵眉、葛仲英、陶雲甫、朱藹人四客,連孫素蘭、吳雪香、覃麗娟、林素芬皆已在座。惟姚文君脫去外罩衣服,單穿一件小袖官紗衫,靠在臨湖窗檻上,把一把蒲葵扇不住的搖。蘇冠香問道:“耐跑得去阿曾看見?”文君說不出話,努了努嘴。冠香回頭去看,一隻中號荷花缸放在冰桶架上,內盛着金鯉魚,真有一尺多長。趙二寶也略瞟一眼。文君搶出指手畫腳說道:“再要捉俚一條,姘子對末好哉!”冠香笑道:“故末話耐去捉哉(口宛)。”大傢不禁一笑。
  第三十八回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
例言第一回 趙樸齋鹹瓜街訪舅 洪善卿聚秀堂做媒
第二回 小夥子裝煙空一笑 清倌人吃酒枉相譏第三回 議芳名小妹附招牌 拘俗禮細崽翻首座
第四回 看面情代庖當買辦 丟眼色吃醋是包荒第五回 墊空當快手結新歡 包住宅調頭瞞舊好
第六回 養囡魚戲言微善教 管老鴇奇事反常情第七回 惡圈套罩住迷魂陣 美姻緣填成薄命坑
第八回 蓄深心動留紅綫盒 逞利口謝卻七香車第九回 瀋小紅拳翻張蕙貞 黃翠鳳舌戰羅子富
第十回 理新妝討人嚴訓導 還舊債清客鈍機鋒第十一回 亂撞鐘比捨受虛驚 齊舉案聯襟承厚待
第十二回 背冤傢拜煩和事老 裝鬼戲催轉踏謠娘第十三回 挨城門陸秀寶開寶 擡轎子周少和碰和
第十四回 單拆單單嫖明受侮 合上合合賭暗通謀第十五回 屠明珠出局公和裏 李實夫開燈花雨樓
第十六回 種果毒大戶搨便宜 打花和小娘陪消遣第十七回 別有心腸私譏老母 將何面目重責賢甥
第十八回 添夾襖厚誼即深情 補雙臺阜財能解溫第十九回 錯會深心兩情浹洽 強扶弱體一病纏綿
第二十回 提心事對鏡出譫言 動情魔同衾驚噩夢第二十一回 問失物瞞客詐求簽 限歸期怕妻偷擺酒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