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追隨遠去的腳步:西望張愛玲   》 第五章劫後餘生錄(1)      西嶺雪 Xi Lingxue

  1
  我的靈魂飛在香港的上空,被炮聲驚得陣陣恍惚,好不容易纔可以收攏心神。這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了。炮彈一聲接着一聲,飛機一架接着一架,炸彈一顆接着一顆,老百姓拖兒挈女地哭號着,躲避着,奔走着,驚叫着:打仗了!真的打仗了!
  然而香港大學的學生們卻盲目而輕狂地開心着,歡呼着,因為那正是大考前夕,一顆炸彈丟下來,大考還沒開始,就被炸掉了尾巴!總算可以喘一口氣了,總算不必打着手電在夜裏溫書了,總算不用再做面對考卷而大腦空白一片的噩夢了——對於學生而言,考試,是比戰爭更可怕的事情。
  面對生活的巨大改觀,出生入死的動蕩考驗,每個人都表現出一些誇張而典型的不同尋常來,然而反常的浮面底下,那根子裏卻還是最一貫的本性。張愛玲後來寫過一篇《燼餘錄》,不無幽默地描繪了戰時同學的衆生相:——有個宿舍的女同學,是有錢的華僑,非常講究穿,對於社交上的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行頭,從水上跳舞會到隆重的晚餐,都有充分的準備,但是她沒想到打仗。初得到開戰的消息時,最直接的焦慮是:“怎麽辦呢?沒有適當的衣服穿!”後來她藉到了一件寬大的黑色棉袍,大概以為這比較具有戰爭的莊嚴氣氛。戰時重慶的汪政府官太太也是人身一件黑大氅;
  ——蘇雷珈,是馬來半島一個偏僻小鎮的西施,瘦小,棕黑皮膚,睡沉沉的眼睛與微微外露的白牙,像一般受過修道院教育的女孩子一樣,十分天真。她選了醫科,曾鬧過一個著名的笑話——醫科要解剖人體,她不由緊張地嚮人打聽:被解剖的屍體穿衣服不穿?戰時轟炸,捨監督促大傢避下山去,急難中她也沒忘記把最顯煥的衣服整理起來,不顧衆人的勸說在炮火下將那衹纍贅的大皮箱設法搬運下山。她後來加入防禦工作,在紅十字會分所充當臨時看護,穿着赤銅地子緑壽字的織錦緞棉袍蹲在地上劈柴生火,同男護士們一起吃苦,擔風險,有說有笑,混得十分好,性格也開朗起來。戰爭對於她是很難得的教育;
  ——艾芙林,是從中國內地來的,身經百戰,據她自己說是吃苦耐勞,擔驚受怕慣了的。可是學校鄰近的軍事要塞被轟炸的時候,她第一個受不住,歇斯底裏地大哭大鬧,說了許多發生在內地的可怕的戰爭故事,把旁的女學生嚇得面無人色。宿舍裏的存糧眼看要完了,於是艾芙林變得特別能吃,並且勸大傢都要努力地吃,因為不久便沒的吃了。吃飽了就坐在一邊啜泣,因而得了便秘癥;
  ——月女,也是從修道院學校出來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非常秀麗,潔白的圓圓的臉,雙眼皮,身材微豐,胸前時常挂着個小銀十字架,見了人便含笑鞠躬,非常多禮。她父親是商人,好容易發達了,蓋了座方方的新房子,全家搬進去沒多久,他忽然迷上了個不正經的女人,把傢業拋荒了。她大哥在香港大學讀書,設法把她也帶出來進大學,對妹子十分擔心,打仗時總是囑托炎櫻和張愛玲多照顧她,說:“月女是非常天真的女孩子。”她常常想到被強姦的可能,整天整夜想着,臉色慘白浮腫。可是有一個時期大傢深居簡出,不大敢露面,衹有她一個人倚在陽臺上看排隊的兵走過,還大驚小怪叫別的女孩子都來看;
  ——喬納生是個華僑同學,曾經加入志願軍上陣打過仗。他知道九竜作戰的情形,最氣的便是他們派兩個大學生出壕溝去把一個英國兵擡進來——“我們兩條命不抵他們一條。招兵的時候他們答應特別優待,讓我們歸我們自己的教授管轄,答應了全不算話!”少年不識愁滋味,他投筆從戎之際大約以為戰爭是基督教青年會所組織的九竜遠足旅行;
  ——戰時學校停課,外埠學生睏在那裏沒事做,成天就衹買菜,燒菜,調情,溫和而帶一點感傷的氣息。有個安南青年,在同學群中是個有點小小名氣的畫傢。他抱怨說戰後他筆下的綫條不那麽有力了,因為自己動手做菜,纍壞了臂膀。其實他衹會做一道炸茄子。後來大傢每每看他起鍋,就替他的膀子覺得難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社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1)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2)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3)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4)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5)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6)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7)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8)
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9)第一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10)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2)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3)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4)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5)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6)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7)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8)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9)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0)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11)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1)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2)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