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柯雲路把脈當代婚戀:誰的靈魂更可悲   》 第41節:今天,文學仍是靈魂的展現(1)      柯雲路 Ke Yunlu

  (3)今天,文學仍是靈魂的展現
  一
  網絡風靡以來,聽說過一種寫作軟件,其作用被使用過的人吹得神乎其神。安裝上這個軟件之後,衹要打開電腦,輸入相應的程序,同時輸入自己要寫作的主題和某些關鍵詞,電腦立刻會出現大量參考文本。寫作由此成為一種技術而變得相對容易,不再需要靈感和創造性。據說當下一些寫手就在利用這種方式寫作。
  我對新鮮事物往往會很好奇,對這個軟件亦然。但由於它對我的寫作沒有意義,我至今對它的瞭解也衹限於此,衹覺得人類科技的發展實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最近的“抄襲門事件”使我對所謂電腦時代寫作有了新的思考。
  安意如的兩本暢銷書《人生若衹如初見》和《思無邪》被指抄襲,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安意如終於作出的回應並未否認自己書中的文字部分來自“很多前人”,但同時她也強調,自己所做的僅僅是“藉鑒”,是“疏忽大意”的結果。
  那麽在當代,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今天,寫作究竟是什麽?
  特別是當各種粗製濫造乃至抄襲剽竊盛行的今天,文學寫作還有沒有嚴肅探索的必要?
  當然有。
  嚴肅文學還有嚴肅探索的必要。
  二
  現在的中國是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重疊的時期。
  這種重疊既是社會形態的重疊,也是哲學、美學及整個文化思潮的重疊,自然也是文學形態的重疊。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壇,以上三種形態的文學都有着純粹的表現。
  十足的現實主義與十足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都呈現出琳琅滿目的作品,然而哪個主義的絶對表現都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現實主義得發舊的作品無疑正被人們厭棄;先鋒得衹剩抽象形式的作品也在一輪一輪枯萎。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實主義嚮先鋒的悄然靠攏,也看到了先鋒文學嚮傳統敘事不做聲明地適度回歸。
  造成這一切變化的既有市場文化的壓力,也有來自文壇的純粹的評判。這種評判是否完全洗淨了商業污染還不得而知,我們大抵能夠確信的是,這種評判多少反映了文學在當代的基本要求。無論時代的社會文化形態如何繁華,文學作為人類特殊的精神産品必然滿足着(同時也製造着)特殊的社會精神需要。
  文學在今天仍是人類靈魂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當代的文學探索中,我們看到了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三種藝術形態的相互聯姻。不同的作傢受到世界各種文學形態的誘惑,感受着社會評判的壓力,做出各種自覺或不自覺的風格調整。對於中國文學界而言,這是一個混沌的時期。各種文學思潮相互衝突又相互混淆,合成出中國文學的新狀態。這個合成不是靠邏輯的力量,而是靠夢幻的力量。整個社會也如同人的大腦一樣,既會理性地思維,也會夢幻地思維。
  理性的思維解决着政治經濟科學的問題,夢幻的思維解决着文學藝術的問題。
  三
  在當代,各種風格的小說都可能以其極緻的表現獲得某一方面的青睞。
  然而,真正深究今天的文學閱讀,最理想的小說或許仍應該具備五個要素:
  第一,它應該有好的故事。自從現代主義在世界範圍內成為覆蓋現實主義的文學新潮之後,故事已經遠不是文學的必須追求。有情節無情節都可以做小說,無情節甚至成為時尚。然而文學探索的結果表明,好的故事不僅是文學新潮不該排斥的,而且還常常是新潮作品要選擇的。一個好的故事能夠奠定作者獲得讀者的自信,從而可以在文體上進行更加陌生而自由的實驗,多少有點長袖善舞、多財善賈之意。
  第二,包含較大容量的社會內容。通常現實主義所說的社會批判,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所表現出的各種精神現象都在此列。強烈而充足的社會內容依然是當代文學閱讀所具有的特殊渴望。
  第三,深刻的心理內容。揭示人類深層的心理活動,剝露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種種情結,描繪各種人格形成的歷史,是文學至今可以做的獨傢報道。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可以在心靈的深處觸發地震。
  第四,無論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如何將冷漠、麻木、荒誕、反諷、漫不經心、無可奈何等等語調賦予了文學敘述,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依然是最偉大的文學精神。一部好的當代文學作品應該具有的要素之一,就是這種必不可少的精神。
  一切社會圖畫都可以進入文學,經濟、政治、戰爭、性、貧睏、財富、罪惡、苦難、失敗、成功、生離死別都可以成為文學的素材。然而,倘若做個色情與金錢的成功夢自我陶醉,或者做一幅垃圾堆的寫真來絶對真實地表明自己的窮極無聊,未必能夠成為偉大的文學作品。
  文學的基本精神就是對人一視同仁地理解與同情。
  文學精神是和真善美這樣的範疇相一致的。
  文學精神有時可以用“悲憫”二字概括。
  文學描寫欲望,但它不是無恥地宣泄作者的欲望,而是描繪整個社會的欲望,特別是描寫欲望後面潛藏的痛苦。在一切繁花似錦或顛沛流離或醉生夢死的生活中,都透視到靈魂的痛苦,表現出俯瞰人生的悲憫。
  這是文學特有的精神。
  一些貌似很真實的現實主義作品和一些貌似很精巧的先鋒作品之所以缺乏真正的文學力量,是因為它沒有這種精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相對貧睏”的驅動與睏擾第2節:沒有貓狗的村莊(1)
第3節:沒有貓狗的村莊(2)第4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1)
第5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2)第6節:互聯網上的童話(1)
第7節:互聯網上的童話(2)第8節:有一種情結叫奧運
第9節:陳逸飛失誤在哪裏?第10節:悲憫之心與人類的希望
第11節:林黛玉的病非藥可治第12節: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第13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1)第14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2)
第15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1)第16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2)
第17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3)第18節:發現父母婚外情,孩子怎麽辦?
第19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1)第20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2)
第21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3)第22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1)
第23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2)第24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