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健康携梦人   》 第41节:“大轮胎”与“大鸟巢”(2)      刘心武 Liu Xinwu

  那么,德国人这几年的欲望综合是什么?怎么同样是赫尔左格他们的设计,慕尼黑安联运动场却完全没有“大鸟巢”那么“酷”,那么浪漫,那么出位?你看这个“大轮胎”,绝不像“大鸟巢”那么让你眼花缭乱,它对称、规整、敦实、稳定,把德国人民族性格里的理性、内敛、刚强乃至洁癖,都体现出来了。
  其实,德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于建筑的群体欲望是不尽相同的。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建筑群,是在“冷战时期”的最冰点的国际环境下设计建造的,当时采用了德国自己的建筑设计师贝尼斯和奥托的方案,为了体现出西方从社会到科技到施工能力各个方面的优越性,大量采用了非规整的飞篷式顶棚,巨大的波浪式顶棚一时成为奇观。当然,后来这种玻璃钢弧线飞篷在建筑设计上成为滥觞,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一度处处开花,只不过波浪形篷子飞动的幅度都比较小,属于“小巫见大巫”。
  两德统一之后,德国不必再“以西震东”,搞什么宣扬性的“前卫”名堂,体现在造运动场上,也就弃轻飘张扬风气,回归沉甸甸稳笃笃的路数。从传媒上的照片可以看出,2006年德国世界杯所使用的12座运动场,无论翻修的法兰克福森林运动场、改造的多特蒙德的威斯特法伦运动场、新设计的盖尔森基辛的奥夫沙尔克竞技场……全都是对称均衡稳定的礼盒式古典风格,特别是位于前东德管区的莱比锡中央体育场,这座新体育场就建造在原东德设计的具有苏联式风格的旧球场旁边,现在在设计上不但没有刻意用新奇的造型去对比旧球场的落伍,而是用桥梁式通道将二者联为一体,使之整体和谐统一,然后在功能性上下工夫。如果说这些体育场有新意,那大多体现在设计细节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比如安联运动场,它那“大轮胎”造型不足为奇,但是它那由许多菱形组合而成的“胎壁”,使用的是全新的科技成果,材料既轻盈光洁,又具有阻隔紫外线和透光度高的双重功能。
  赫尔佐格他们是“看人下菜碟”,他们拿到北京投标的是“大鸟巢”,拿到慕尼黑投标的是“大轮胎”。倘若他们将两个方案互换,那一定全被淘汰出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碎语唠叨说随笔第2节:目录第3节:自序
第4节:大吉鱼第5节:打地铺(1)第6节:打地铺(2)
第7节:大碗第8节:河畔羊群第9节:换季诗
第10节:健康携梦人(1)第11节:健康携梦人(2)第12节:健康携梦人(3)
第13节:客厅里的嗡嗡声第14节:母鸡吃蛋第15节:一粒胶囊(1)
第16节:一粒胶囊(2)第17节:夏威夷黑珍珠第18节:替嫂
第19节:小圆拢子(1)第20节:小圆拢子(2)第21节:琼花谜
第22节:果香满溢夜光杯第23节:牙文明(1)第24节:牙文明(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