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 》
第41节:一担石沟
王蒙 Wang Meng
即使这样,桑峪的经历仍然被我珍重,我与大自然,我与农村农民一拍即合。茫然中使我兴奋,宽阔中使我慰安,山野中使我得趣。我得到了新体验,新知识,新感觉。例如当地农民对于酒的评论,他们只承认白干,他们说葡萄酒是"酸泔水",说啤酒是"马尿"。他们说"北京出(产)什么?就出大粪。"他们还说北京的东城,富人多,大粪有劲,价钱也比西城区的粪高。我们的掏粪队长李三,是当年的队游击队长。他一再嘱咐我们,越是脏活,越要做得干净利索。我也难忘公社化时家家把自己的淹好了的咸菜缸往食堂里送的情景。我也不能忘记立秋节气时家家门上插上一枝核桃叶。小子何德?与闻其盛!
也许这当真是阿Q精神?也许我当真忘记了自己的严峻处境?也许我的细胞里有中国失意文人徜徉山水之间的遗传基因?我毕竟还年轻,没有什么好着急的。山风清爽,山色斑烂,山径畸岖,山石踊跃,山野辽阔;水光鲜丽,水波粼粼,水道弯曲,水声如语;星空如洗,皓月如银;地块参差,田亩雕砌,草木旺盛,虫鸟飞翔;地气徐来,炊烟袅袅,农事辛劳,节气分明,民风朴厚,民俗亲近……美哉桑峪,秀哉山村,何缘相亲相依大半载,如诗如梦也哦!
二十五、一担石沟
1959年春季,桑峪远山梯田上的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花瓣)翻飞如蝶,最美丽的季节到了,我也到了告别桑峪的时刻。此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到这个名叫屁股峪,需要爬一个小时山路的地点去看梨花了。这儿有一株我平生看到过的最大的梨树。团市委的下放干部,主要是市团校的工作人员们回城了,我们这些另类被分配到潭柘寺附近的南辛房大队一担石沟。
一担石沟山势更加陡峭,梯田更加窄小,许多远地都已荒废。这里在大跃进中成立了造林大队,由市委、团市委、北京日报等单位出资、出人造林,远山油松侧柏、近山苹果蜜桃,还想搞点副食生产补助机关。由一位王姓主任负责这里的工作,上述单位的干部轮流前来劳动,一至两个月为期。我们编为八班,为长期工。另有一七班亦是长期,人数较我们少,属于历史有问题者。七班有一位同宗,旗人,说话极雅致,客气,温柔,标准老北京,略带女气,满脸带笑地用多礼的腔调对我介绍说:"您老八班是右派分子,我们七班是历史反革命分子……"他的调门与社交场合互相介绍:"这位是张老板,那位是刘二爷……"绝无二致。所谓语言暴力的另一面会成为语言的润滑与失义,成为语言的程式化空心化与社交化,就像英语称呼谁都是dear。我不知道,英语民族枪决一个犯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说"请过来,我亲爱的"。反正我听过老舍先生对于丁玲的批判,他说"……还有您,陈明同志,您的思想也是反动的……"他的第二人称尊称称谓,绝对一丝不苟。这位七班的老王君说起什么分子什么分子,也满溢着老北京"旗人"的穷而好礼,幽雅规矩。如果那五(邓友梅小说中人物)在场,该也是这样说话的吧。
这里我接触到了更多的帽子人物。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不是由于右,而是由于太左才找了倒霉。一位少年得志,已经是副局级的很红的青年纪检领导干部,在运动高潮中上缴了自己的日记及与弟弟的通信,结果兄弟俩同时划为右派。一位团的纪检骨干,在运动基本结束的1958年7月1日--党的生日,慷慨激昂地大讲坚持延安传统的重要,痛批一些人进城后忘了本,学了陈士美停妻再娶,甚至堕落成右派。他的调门高了些,干脆,他就是右派。一位耳朵背,一副愚忠模样的同志,到了扫五气和向党交心阶段,狠狠地交了一回心,把自己骂了个狗血喷头,结果是请君入瓮。一位女性热爱文学,少有成果,便在运动后期把自己的没有人用的作品初稿交上去了,据此,右而派之。
当时已经有一些对苏共二十大、对赫鲁晓夫的非议传出来了,1958年苏共在赫鲁晓夫的控制下把布尔加宁、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定成反党集团,一位小干部表示对赫的不满(王按:他可能是为了表现积极),说"把莫老头接到咱们这儿来吧。"结果把他定成右派。一位长相漂亮、目光如水、出身名门文化教养很不错的女性,当了右派以后一再称颂对自己的批判如何"深刻"。还有两位非知识分子出身的同志,则主要是为人有问题,犯浑,爱吵,说粗野的话,弄成右派。我们班有一位理发师傅,自称不是干部,当不了右派,他是因了对统购统销乱讲话定成"反社会主义分子"的……
八班有班长副班长各一人,领导大家。造林队办公室的王主任比较适合抓生产,他对改造思想的任务不太钻得进去。一次他听八班的总结批判讨论会,睡着了,鼾声大作。于是二位班长挑起了担子,树立了很强的领导意识,并说过能领导这么一些人也不简单,将来回忆起来是有意义的。他们极力组织思想批判,用运动中自己领教过的方法与语辞自己搞自己。动辄深夜开会,抓住点什么就猛斗一气,一次斗得北京日报的漫画家李滨声几乎晕倒。"恬不知耻!""自取灭亡!""反动本能!""欲盖弥彰!"时过午夜了八班还在喊叫不停,最后是其他班的具有革命干部身份的其他临时来参加劳动的同志提出意见,认为八班夜夜鬼哭狼嚎,丑调百出,扰人清梦,恶心讨厌……后来才稍稍降了一下斗争温度。可以说这是风欲静而树不止的奇观。
公平地说,不能把责任全推在二位班长身上,众右派们也有一种受虐狂,有一种积极性,愿意互相批斗,尤其愿意至少是习惯于把自己身受的一切强梁粗暴施之于人,己所不欲(而不得不接受后),(驾轻就熟地)转施于人。不欲已受,必授他人。不欲,则授受最亲。常挨打的人打人容易凶狠,被冷淡的人容易冷淡旁人。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变种。
二位班长还有雅兴抓文艺,下令我写一个反映右派改造的话剧剧本,并称这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是有意义的。我明知没有法写,但也天天熬夜,作苦思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好孩子好学生 | 第2节:做诗与失眠 | 第3节:精神危机 | 第4节:我要革命 | 第5节:我有没有童年 | 第6节:老舍的话剧 | 第7节:雨果与周曼华 | 第8节:拥抱就会怀孕 | 第9节:思想赤化 | 第10节:冬天里的春天 | 第11节:中央团校 | 第12节:个人英雄主义 | 第13节:秋天的发现 | 第14节:充满阳光 | 第15节:走向胜利 | 第16节:终于离异 | 第17节:家庭主男 | 第18节:初恋 | 第19节:艺术生活 | 第20节:战斗的时候 | 第21节:爱恋和永恒 | 第22节:苦难与升华 | 第23节:青年作家 | 第24节:小说的命门穴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