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聽南懷瑾講《論語》   》 第4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1)      張保文 Zhang Baowen    許慶元 Xu Qingyuan

  ——《論語?學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論語?八佾》 “志”為“意志”之意,包括了思想、態度。南先生舉了一個生動通俗的例子:我們都曾經做過子女,都有這樣的經驗:當着父親、師長的面,聽到教訓、吩咐,口口聲聲稱“是”,但背過身來,卻對着同學、朋友做一個鬼臉,表示不聽從。所以,“父在觀其志”是說當父母在面前的時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時候,乃至於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誠誠懇懇,說得到做得到。經過三年這麽久的時間,感情沒有淡薄,言行一致,這就是孝子。
  當我們祭祖時要猶如祖宗尚在面前一樣誠敬、表裏如一,纔是肅穆莊敬的道理。假使自己沒有時間,沒有親自參與祭典,衹是象徵式由別人去代祭,這樣就等於不祭,又何必故作排場呢?這種精神,不但告訴我們對於任何祭典要如此,同時也間接地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無論對生者或死者,由明裏到暗裏,都要由衷一貫。
  英語中,“正直”一詞的基本詞義指的是完整。在數學中,整數的概念表示一個數都不能被分開。同樣,一個正直的人也不能把自己分成兩半,他不會心口不一,想是一套,說是一套——因為他根本不會撒謊;他也不會表裏不一,說是一套,幹是一套——因為他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正是由於沒有內心的矛盾,纔給了一個人額外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使他必然地獲得成功。表裏如一、言行一致的正直能夠給人帶來友誼、信任和尊重。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人們對正直具有一種近於本能的識別能力,不可抗拒地為它所吸引。
  鄧稼先是著名的科學家,是“兩彈元勳”,為中國的科學和國防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和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得者楊振寧從小就是好朋友,長大後又都在美國學習物理,研究原子核。鄧稼先畢業後不久返回祖國,支持祖國的科技建設,楊振寧則繼續留在美國搞科學研究。1964年10月2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楊振寧知道了這個消息後為祖國高興,同時也很想知道好友鄧稼先是否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但由於事關重大,他一直沒有詢問。
  1971年,楊振寧回國,闊別整整20年的老友再次重逢,由於鄧稼先從事的工作屬國傢機密,兩人的談話總是點到為止。楊振寧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就繞着彎子問:“聽說中國研究原子彈的專傢中有美國人,有這麽回事嗎?”
  這個問題讓鄧稼先很為難。如果回答“沒有”,就證明了自己很瞭解參加原子彈試驗的成員,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如果回答說“不知道”,又是在欺騙老朋友。於是他就想出一個既不泄密又不欺騙朋友的辦法,說:“我以後再告訴你吧!”後來,鄧稼先把這個問題嚮上級匯報,最終得到周總理的批準,他纔如實地答復了朋友的問題。鄧稼先就是這樣一個誠實正直的人,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無論是對待國傢還是朋友都以誠為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第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第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3)
第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第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第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
第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7)第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8)第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9)
第1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0)第1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1)第1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2)
第1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3)第1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4)第1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5)
第1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6)第1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7)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第1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9)第2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0)第2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1)
第2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2)第2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3)第2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