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论北大   》 第41节:燕园的三个学生刊物(1)      Qian Liqun

  燕园的三个学生刊物
  本文曾收入陈平原主编:《现代中国》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一) 《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那里忙碌着。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昵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参看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收入《没有情节的故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页525—526。——多年以后,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谢冕:《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收入《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纪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17。。
  打开刊物,第2页便刊登着著名的三十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生的《红楼》——
  红楼你响过五四的钟声
  你啊是新诗摇篮旁的心
  为什么今天不放声歌唱
  让青年越过越觉得年轻
  这里响彻的正是这个新诞生的校园刊物给自己定下的旋律:尽情享受着“年轻”的“青年”的“放声歌唱”,这是一种典型的时代与个人的“青春歌唱”。在《发刊词》里,对此有更具体的阐述——
  我们的刊物是以红楼命名的百花园。我们的百花园必将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红楼的光芒照在花园里,这红光告诉我们,要学习五四时代青年的革命精神,要大胆地干预生活,要勇于和善于建设,支持属于我们时代的,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一切;也勇于和善于揭发、批评阻挠我们前进的陈腐的一切!我们的红楼要有青年人的特点:不仅主要是青年人写,还要着重写青年;不仅主要是学生写,还要求写学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它将发表不同风格的创作。我们的花园欢迎从任何地方寄来的花种,只要它是真的花,有生命,在我们这里,都有它生长的土地。
  燕园的三个学生刊物
  论北大
  可以看出,这样的青春歌唱的激情是被时代所唤起的:几乎所有的年轻大学生都毫不怀疑地相信,无数先驱者为之流血奋斗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真正民主、自由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已经向他们走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发扬五四的革命、批判与创造的精神来迎接这个时代,以时代和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发出年轻人自己的声音。
  这可以说是当时北大的“校园心境”。或许读着这期《红楼》,燕园学子就会回味起刚刚度过的新年联欢晚会的情景——这几乎成了晚会参加者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中最后一个美好的记忆:“大餐厅的中心放着一个直径两米的大花盆,里面栽着一株五六米高的针松圣诞树,枝叶之间灯光明灭……‘迎接伟大的一九五七年’金色大字悬挂在主席台上,所有的聚光灯都投射在这十个金色大字上,仿佛它就是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金色的日子!……午夜十一时三十分,我们敬爱的马寅初校长、周培源教务长等学校领导来到迎接新年的会堂,登台贺年,舞曲骤停,八千骄子静立。当午夜的钟声敲响第十二响,余音未绝,北大沸腾了,如群山在笑!……”“马老的习惯用语‘兄弟我!’刚一出口,他的话便被海涛般的掌声所淹没”,他出乎意外地朗声说道:“恭喜诸位新年发‘才’”,看到同学不解的眼光,又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不是‘财富’之‘财’,而是‘人才’之‘才’:祝福诸位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哗然大笑之后,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收入《没有情节的故事》,页524—525。关于“发‘才’”这一段话,则是也在会场中的本文作者的回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1)第2节: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2)
第3节: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3)第4节: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4)
第5节: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5)第6节: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1)
第7节: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2)第8节:漫说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
第9节:漫说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2)第10节:漫说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
第11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1)第12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2)
第13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3)第14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4)
第15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5)第16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6)
第17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7)第18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8)
第19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9)第20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10)
第21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11)第22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12)
第23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13)第24节: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14)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