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五章 商代早期文明(7)
嶽南 Yue Na
夏商周斷代工程對小雙橋、花園莊和東先賢遺址出土的係列樣品進行AMS測年後,其擬合結果如下:
據《竹書紀年》、《尚書·序》、《史記·殷本紀》等文獻記載,盤庚遷殷前的商代前期,有成湯居亳、中丁遷隞、河亶甲居相、祖乙遷邢以及南庚遷奄等都城變遷。由於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基本同時或略有先後,是商代最早的兩處具有都邑規模的遺址,故“工程”專傢認為鄭州與偃師兩座商城分別為湯所居之亳和湯滅夏後在下洛之陽所建之“宮邑”,亦即“兩亳”的意見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其他如小雙橋、洹北花園莊和邢臺曹演莊、東先賢等大規模商前期遺址的發現,無疑也為推定中丁遷隞等都城的地望提供了重要的綫索。
“工程”通過對上述遺址的分期和14C測年研究,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商前期考古學文化序列。其排序為:
第一期以鄭州商城C1H9、偃師商城宮城北部灰溝最底層(如96YSJlT28⑧、⑨、⑩)為代表;
第二期以鄭州商城ClHl7、偃師商城8611D5H25為代表;
第三期以鄭州商城C1H1、C1H2乙、偃師商城85YS5T1H3為代表;
第四期以鄭州白傢莊第二層、小雙橋遺址的主體遺存為代表;
第五期以安陽洹北花園莊早段97G4、98AHDH11、99AHDM10和邢臺東先賢遺址一期98H15、H34為代表。
以上五期文化序列的建立,為推定商前期的年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矗
按照“工程”課題的設置,建立商前期年代學框架三個主要依據的研究已基本完成,那麽從商朝建立到盤庚遷殷這段歷史的年代跨度是多少?它始於何年又止於何年呢?要推算出結果,首先要對文獻記載的商代積年加以比較研究。根據此前羅琨等學者對文獻資料搜集與整理的成果,先秦及漢代文獻關於商代積年的記載主要有:
《左傳》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
《孟子·盡心下》:“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
《鬻子·湯政天下至紂》:“湯之治天下也,……積歲五百七十六歲至紂。”
《史記·殷本紀》集解引《汲塚紀年》:“湯滅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
《易緯稽覽圖》:“殷四百九十六年。”
《漢書·律歷志》引《世經》:“自伐桀至武王伐紂,六百二十九年。”
“工程”專傢組認為,《世經》記載的629年,不見於先秦文獻,是漢代劉歆據三統歷推算出來的,不足憑信。
古本《竹書紀年》等書記載的496年說,因《竹書紀年》明確記載是29位王的積年,不足《史記·殷本紀》商代30王的數目(如計入未立而卒之太丁為31王)。中國現代著名史傢、考古學家陳夢傢通過對古文獻研究後認為:“湯滅夏以至於受”可能是引述《紀年》者所加的說明,《紀年》原文可能如《通鑒外紀》註所引,是“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自湯數至文丁(文王受命)是29王,沒有帝乙、帝辛。據“工程”專題人員常玉芝等學者對晚商祀譜的排比,帝辛在位30年(公元前1075—前1046年),帝乙在位26年,二王共在位56年,故商代總積年當為496+56=552年(含1046),若將伐桀之年計入,則為553年。也有學者認為“湯滅夏以至於受”可能是指從湯至帝辛即位,29王不包括未立而卒的太丁和帝辛。如是,則商積年為496+30(帝辛在位年數)=526年。《鬻子》記載的576年與553年接近,《左傳》所說的“載祀六百”可理解為約數。
專傢們認為,可以用於“工程”的商代積年有三說較可信,一為《鬻子》的576年說,二為古本《竹書紀年》記載、陳夢傢解釋的552年說,三為另一種解釋的526年說。由於“工程”已從“武王剋商研究”這一課題的成果中,選定周武王滅商之年為公元前1046年,那麽以這個數字為定點,分別上推三說的商代積年,可得到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和公元前1572年三個數字。根據此前對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始建年代的14C測年研究,已得結果為公元前1600—前1560年之間,這個時間段與以上三說基本吻合。有鑒於此,工程首席科學家研究决定,商的始年就在這個框架中取捨,並首選公元前1598年。為取整數,定為公元前1600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千年夢尋(1) | 序章 千年夢尋(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