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绝唱边芦雁
而今又夸左柱图
古玩集市,乃至古玩收藏界斗智斗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有胆有识而具备鉴赏功底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捡个大便宜并非天方夜谭。反之,那些只有半桶水,却总喜欢"咣当咣当"摇荡的自命不凡者,花成百上千累万元钱,买个不值几个钱的"古董"回来是常事。徐树仁应该是前者而非后者,他的胆识和一定的鉴赏功底,收藏界有口皆碑。
2004年骄阳又上中天的季节,有个古玩商贩来找徐树仁,他手里捧着报纸裹着的一卷东西。
"徐总,我找到几幅画,芦雁图。"商贩一边抖开那卷东西,一边绘声绘色描述芦和雁。他说:"画得好极了,活灵活现的,我们几个人看了老半天,好像是边寿民的精品。"
边寿民是前清秀才,活跃在雍正、乾隆年间画坛。此人以画芦雁图为长,且泼墨为色,雁之飞翔,之落沙,雁之亲昵,之夜宿,皆生气栩栩。因此,画坛享有"边芦雁"之誉。
"先别说是谁的吧,如果我要,多少钱?"徐树仁仔细观看了一番,心里已有了底。落款处明写着左柱两个字,怎么扯到边寿民身上去了?但他口里未说。
古玩商贩是浏阳市人,三十五六年岁,对于古玩文物,看来有热情而无研究。
旋法写山画石,很有萧照、王蒙的皴影,又用点顿法描树绘草,倒是别建一树的,读来新鲜活泼。
其二是二老相逢图。一湾碧水一条鸟蓬。高山有流水,山弯有凉亭。弯弯山道上有两位扶杖老人相逢途中,是熟识者偶遇,还是陌生人探路,仍是个自然无人知道。画家用圈点法画山画石,用点顿法写树写草,又是个独辟蹊径,读来也是新鲜活泼。
这两幅画,在古玩集市上无人敢买,谁画的,哪年哪月的,一无款二无识,如何说得明白?
徐树仁不这么想,别出心裁的艺林一枝,至少是不囿于前人藩篱的尝试。而且这两幅小画近看似显些零乱,稍远些多看几眼,又觉章法森严,布局奇巧,空间深邃,不是有胆有识之士,若非奇思妙想之人,怎能有如此的一枝画笔,如何有这般的一门心思,画出必定招来物议的画来?
徐树仁买下了。他记得老舍先生对郑振铎先生说过一句话。郑振铎说老舍的收藏品中,有些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老舍的回答很有些意味。他说:"我看着舒服……"
这是个道理,也应该是个真理,一个像老舍这样的文学大家,他看着舒服的东西,缘何就不是一种价值呢?
徐树仁之所以敢买别人不敢买的无名无款画,就是这个道理:看着舒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