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黄霖说金瓶梅 》
人性弱点的思考(1)
黄霖 Huang Lin
《金瓶梅》的开头很特别,前面先引了一组《四贪词》,对酒、色、财、气四病作了一番批判性的咏叹,如咏“色”云:
休爱绿髩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接着的“入话”,又把四病中的一病“色”突出出来,强调“情色二字”,“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哄产业”。崇祯本虽然对开头作了改动,但其“引子”的核心还是从酒色财气“四箴”入手,并加上批语曰:“一部炎凉景况,尽此数语中。”的确,整部小说就是在这种对于人性弱点的思考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的。
“人性”问题早就为我国先秦的哲学思想家们所注意。人性是善还是恶,或者无善无不善,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呢?哲学家们喋喋不休的论争自然会影响文学家的头脑,迟早会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从我国小说发展的历史看,其描写对象从神到人是一个进步;从超人到凡人又是一个进步;再到侧重于刻画人情,探讨人性,又是一个进步。当然,这种进步,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较早得到了反映。例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错认尸》一篇,其入话诗就道出了宗旨:“世事纷纷难意陈,知机端不误终身。若论破国亡家者,尽是贪花恋色人。”把一切祸害的根源归结于人类常犯之病:“贪花恋色”。在正文中,又说“只因酒色财和气,断送堂堂六尺躯”,扩大为四病。事实上,酒色财气在我国古代普遍认为是人性的弱点,是常人易得的病证。早在《战国策》卷二十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章中,就提到酒色等四者“足以亡其国”的观点;至后汉时,有人曾以“酒色财”作为三戒;到了元明时期,酒色财气四戒已在词曲小说中普遍出现,且在这四字中,往往特别强调“那色字利害”(《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瓶梅》即在此基础上,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比较自觉地将整部作品的构思立足在暴露人性中的“酒色财气”四病上。
由于《金瓶梅》集中暴露了由酒色财气带来的罪恶,故人们往往会引起误解,认为其作者即是“性恶论”者,将人生的本原看作恶,是酒色财气。其实不然。假如说他的人性论接近谁的观点的话,那还是比较接近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或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说法。《金瓶梅》的作者并不认为人人都必定有酒色财气之病,病就病在“贪”上,过度上。即以色论,告子曰:“食色性也。”饮食和男女是人性所固有的。因此,《金瓶梅》的作者并不否定男女的情欲。只是根据传统的观点,他认为这种欲望非常容易导致过分的贪求,而这种过分的贪求必将招致罪恶。西门庆、潘金莲可以说是小说中两个男女贪淫的首恶。他们贪淫的结果,就是败风纪,毁人伦,乃至谋财害命,最后也毁了自己。再看李瓶儿,她漂亮、温顺、善良,作者对她多少有点同情,但最终还是把她当作“淫妇”来加以批判,因为她确实失之于贪淫。当初,李瓶儿嫁给花子虚后,并没有过着正常的夫妇生活,这是由于她的叔公花太监似乎占有了她,故李瓶儿与他丈夫“另一间房里睡着”。花子虚无可奈何,“每日在外边胡撞,就来家,奴等闲也不和他沾身”(第十七回)。这就养成花子虚即使在花公公死后也长期在外宿娼,“整三五夜不归家”,气得李瓶儿一身病痛。后嫁给蒋竹山,原想把他“当块肉儿”,但结果是个“腰里无力”的“中看不中吃的蜡枪头、死王八”,也使她“不称其意”(第十九回)。相比之下,西门庆的“狂风骤雨”满足了她渴求的欲望,所以她几次说道:“你是医奴的药一般,一经你手,教奴没日没夜只是想你!”(第十九回)李瓶儿就是贪求这“医奴的药”,使她违反了当时的社会秩序,狂热地追求西门庆,以致一时间变得心狠手辣,气死了花子虚,逼走了蒋竹山,几乎完全成了两个人。最后,她终于也被这“医奴的药”种下了病根,因经期与西门庆交欢而“精冲了血管”(第六十一回),再加上被潘金莲“气恼”就“气与血相搏则血如崩”而亡。这正如张竹坡所说的,写李瓶儿“甚言女人贪色,不害人即自害也”。总之,《金瓶梅》的作者要批判的不是人性的本身,而是人性的弱点,即人性中容易导致过分之求的倾向。这里,酒色财气,特别是情色,就是作者认为人性中最有诱惑力,因而也是最有危险性的东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录 | 走进《金瓶梅》(1) | 走进《金瓶梅》(2) | 走进《金瓶梅》(3) | 西门庆:贪官的样板(1) | 西门庆:贪官的样板(2) | 西门庆:贪官的样板(3) | 西门庆:‘奸巧’致富经(1) | 西门庆:‘奸巧’致富经(2) | 西门庆:‘奸巧’致富经(3) | 西门庆:半旧半新的商人(1) | 西门庆:半旧半新的商人(2) | 西门庆:暴发户的糜烂生活(1) | 西门庆:暴发户的糜烂生活(2) | 潘金莲:原欲的冲动与自我的发现(1) | 潘金莲:原欲的冲动与自我的发现(2) | 潘金莲:原欲的膨胀与人性的扭曲(1) | 潘金莲:原欲的膨胀与人性的扭曲(2) | 潘金莲:原欲的膨胀与人性的扭曲(3) | 潘金莲:原欲的膨胀与人性的扭曲(4) | 潘金莲:罪在金莲?罪在社会?(1) | 潘金莲:罪在金莲?罪在社会?(2) | 潘金莲:罪在金莲?罪在社会?(3) | 造孽情痴李瓶儿(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