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41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0)      彭林 Peng Lin

  在民間,有不少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士,熱心在少年兒童中推廣“誦讀經典”運動,提倡誦讀儒傢的《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等經典,以及《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據瞭解,這項活動開展十年來,大陸地區參與讀經的人數已經有五百萬之多。在儒傢文化傳播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社會各界再次出現儒學熱,證明儒傢文化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同時也證明了它依然是造福於社會的優秀人文資源。
  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認識到,傳統文化就像我們血管裏流淌的血,是不能改變的。“文革”已經過去了三四十年,許多人已經痛定思痛地來反思那場浩劫對中國文化造成的摧殘。許多有識之士在呼喚回歸傳統文化,希望大傢都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從世界格局來看:需要捍衛多元文化
  當前的世界局勢錯綜復雜,某西方強國圖謀獨霸世界,因而奉行單邊主義。各國的有識之士都看到了單極政治格局的嚴重後果,因而紛紛起來加以抵製,世界政治正在朝着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多元的世界格局,纔是最安全的。
  世界經濟的格局也在走嚮多元化。目前,區域性的經濟組織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架構下,各國不僅可以與周邊國傢互利合作,加強自身的經濟發展,還可以整合成某種程度的經濟同盟,用一個聲音與外界說話,避免變成某些大國的經濟附庸。
  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更是如此。文化的多樣性,是民族多樣性的必然結果。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本位文化都是它賴以存在的理由。失去了本位文化,就意味着該民族消亡的開始。某西方大國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奉行單邊主義,而且依仗他們的科技和經濟優勢推行強勢文化。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第三世界,也針對發達國傢,試圖實現文化霸權主義。他們的圖謀,已經引起法國等國傢的警覺和抵製,法國率先提出了捍衛多元文化的口號。抵抗強勢文化,捍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深層的意義。
  儒傢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典範之一,儒傢文化註重社會成員的道德修養,註重群體的和諧,註重精神傢園的建設,相對於重視個人能力,重視物質的西方文化,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當前,西方文明居於主導地位,隨着時間的推移,西方文明的弱點日益顯露。因此,儒傢文化正可以彌補西方文明的缺陷。
  這些年,大陸最流行的一句話叫:“衹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這是千真萬確的。民族文化建設得越好,對人類文化的貢獻就越大。對於歷史文化無比悠久的中華民族尤其是如此。這些年,國際上流行漢語熱,全世界對於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興趣越來越大,在這種形勢之下,如果我們還是實行文化自戕,甚至用自己的力量把它消滅了,那就成了世界文化史上的悲劇。從歷史上看:中華文明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回顧歷史就可以知道,中華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恰恰相反,它歷經劫難,不斷受到各種形式的挑戰。例如,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中華文明腹地的中原地區,早已進入發達的農業文明時代了,生活富足。而周邊的許多部族,文化相對滯後,甚至還處在遊牧文化的階段,生活沒有保障,所以不時地要進攻中原,擄掠劫奪,情況相當的混亂。可是,這種動蕩不僅沒有消滅中原文明,反而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華夏民族由此形成,並且為秦漢大一統的出現鋪平了道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進入中原,政權林立,戰亂頻仍,史稱“五胡亂華”,中國再一次處於分裂的時期。可是,這也沒有能夠動搖中華民族的根基,相反,促成了歷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大大增加,隋唐大一統王朝也隨之出現。再往後,經過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時期的動蕩和民族融合,出現了明清兩朝的大一統。晚清以來的百年滄桑,外患內亂,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給我們留下了最為慘痛的記憶。可是,儘管有時令人有山窮水盡的感覺,但最終還是走嚮了繁榮。在中國歷史的治亂興衰過程中,儒傢的大一統觀念、和而不同的理念、四海一傢的理想、包容萬物的心態,成為了全民族走嚮統一而不是走嚮分裂的精神支柱。因此,任何一次社會震蕩,都沒有能夠動搖中華文明的根基。恰恰相反,它好比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並且始終屹立不倒,表明中華文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正是我們對中華文明的前途充滿信心的理由之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