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論北大   》 第41節:燕園的三個學生刊物(1)      錢理群 Qian Liqun

  燕園的三個學生刊物
  本文曾收入陳平原主編:《現代中國》第六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一) 《紅樓》:“山雨欲來”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個早晨,北京大學大餐廳(今大講堂的原址)前,兩張大餐桌上堆滿了剛剛出版的大型學生文藝刊物《紅樓》的創刊號。參加了通宵狂歡的北大兒女們,晚妝未殘,微有倦意,便圍購如堵。衹見一位衣着淡雅、步態輕盈的女大學生和幾位男同學在那裏忙碌着。這位女生就是後來以其壯烈之舉震撼全國,並終將載入北大史册的林昭,當時她就已經在燕園文壇上頗有詩名,詩友們都親昵地稱她為“林姑娘”。但此時的讀者卻對她並不註意,他們已經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這是一幅木刻圖案,是一個牧羊人正驅趕着羊群走下山崗,山上草木搖曳,山外濃雲翻滾,題名是:“山雨欲來”。參看張元勳:《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收入《沒有情節的故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頁525—526。——多年以後,人們纔意識到這竟是一句“讖語”謝冕:《開花或不開花的年代》,收入《開花或不開花的年代——北京大學中文係55級紀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17。。
  打開刊物,第2頁便刊登着著名的三十年代校園詩人、如今是北大中文係教授的林庚先生的《紅樓》——
  紅樓你響過五四的鐘聲
  你啊是新詩搖籃旁的心
  為什麽今天不放聲歌唱
  讓青年越過越覺得年輕
  這裏響徹的正是這個新誕生的校園刊物給自己定下的旋律:盡情享受着“年輕”的“青年”的“放聲歌唱”,這是一種典型的時代與個人的“青春歌唱”。在《發刊詞》裏,對此有更具體的闡述——
  我們的刊物是以紅樓命名的百花園。我們的百花園必將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紅樓的光芒照在花園裏,這紅光告訴我們,要學習五四時代青年的革命精神,要大膽地幹預生活,要勇於和善於建設,支持屬於我們時代的,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一切;也勇於和善於揭發、批評阻撓我們前進的陳腐的一切!我們的紅樓要有青年人的特點:不僅主要是青年人寫,還要着重寫青年;不僅主要是學生寫,還要求寫學生。在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指導下,它將發表不同風格的創作。我們的花園歡迎從任何地方寄來的花種,衹要它是真的花,有生命,在我們這裏,都有它生長的土地。
  燕園的三個學生刊物
  論北大
  可以看出,這樣的青春歌唱的激情是被時代所喚起的:幾乎所有的年輕大學生都毫不懷疑地相信,無數先驅者為之流血奮鬥的,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真正民主、自由的“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新時代已經嚮他們走來,他們的任務就是發揚五四的革命、批判與創造的精神來迎接這個時代,以時代和國傢主人翁的姿態,發出年輕人自己的聲音。
  這可以說是當時北大的“校園心境”。或許讀着這期《紅樓》,燕園學子就會回味起剛剛度過的新年聯歡晚會的情景——這幾乎成了晚會參加者終生難忘的校園生活中最後一個美好的記憶:“大餐廳的中心放着一個直徑兩米的大花盆,裏面栽着一株五六米高的針鬆聖誕樹,枝葉之間燈光明滅……‘迎接偉大的一九五七年’金色大字懸挂在主席臺上,所有的聚光燈都投射在這十個金色大字上,仿佛它就是即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那金色的日子!……午夜十一時三十分,我們敬愛的馬寅初校長、周培源教務長等學校領導來到迎接新年的會堂,登臺賀年,舞麯驟停,八千驕子靜立。當午夜的鐘聲敲響第十二響,餘音未絶,北大沸騰了,如群山在笑!……”“馬老的習慣用語‘兄弟我!’剛一出口,他的話便被海濤般的掌聲所淹沒”,他出乎意外地朗聲說道:“恭喜諸位新年發‘纔’”,看到同學不解的眼光,又不慌不忙地解釋道:“這不是‘財富’之‘財’,而是‘人才’之‘纔’:祝福諸位成為國傢建設的棟梁之才!”嘩然大笑之後,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張元勳:《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收入《沒有情節的故事》,頁524—525。關於“發‘纔’”這一段話,則是也在會場中的本文作者的回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1)第2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2)
第3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3)第4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4)
第5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5)第6節: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1)
第7節: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2)第8節: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1)
第9節: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2)第10節: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3)
第11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第12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2)
第13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3)第14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4)
第15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5)第16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6)
第17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7)第18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8)
第19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9)第20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0)
第21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1)第22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2)
第23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3)第24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