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誰在影響中國政策:中國高層文膽   》 第41節:倡導"南平經驗",引發政改話題(1)      西隱 Xi Yin

  就當人們對潘嶽進行指責和評論的過程中,很多知識分子加入到了保護潘嶽的隊伍。他們認為,潘嶽之所以比位置更高的人們引起大傢的自覺註意,是他有一定的獨立思想,給中國的政壇註入了新鮮空氣,這是議論潘嶽所應該有的起碼意識。其實,"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衹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以前人們不太敢使用"革命黨"這個詞,容易在概念上面糾纏不清。後來中央領導大膽使用了這個概念,提出"從革命黨嚮執政黨轉變"這樣說很簡潔,如果不鑽牛角尖,也很明了。從這個角度說,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這樣一個理念,實際上體現了我們對這樣一種規律的承認,即承認政黨運作有規律可循,應該看到從革命年代進入建設年代,從一個以職業革命傢為主體成分的革命黨,轉變成為一個以非職業革命傢為主體成分的執政黨,這一深刻的變化,顯然是巨大的。
  支持潘嶽的人認為,黨對社會新興階層的接納意味着對現實的肯定。黨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綫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這生動地體現了共産黨作為執政黨的先進性特質。而就此武斷地認為潘嶽衹代表了新興資産階級是草率的。歷史上,中國共産黨作為一個革命黨,必然十分重視自己的階級基礎。然而,從革命黨成為執政黨且經歷了50多年的執政歷程之後,黨必須從鞏固執政地位的角度出發,在重視階級基礎的同時,着力鞏固自己的社會基礎和群衆基礎。作為執政的中國共産黨,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體現了革命黨和執政黨的統一。
  許多觀點比較客觀的專傢們認為,潘嶽文章的現實意義,就是對中國共産黨重新定位和為其尋找合法性基礎,這種重新定位和尋找合法性基礎有助於指導中國共産黨未來的發展,主要探索"從革命黨嚮執政黨"轉變的原因、意義和緊迫性,無論從文風還是觀點都是新穎和樸實的。
  一位學者動情地說,在我看來,潘嶽恰恰是這個時代的謀士,是真心想將中國建設好,讓它擺脫現今危機的謀士。我想凡看到這些話,又不希望中國動亂,而希望中國能夠通過改良、通過和平方式搞好的人都應該深受感動。
  倡導"南平經驗",引發政改話題
  2003年第一期的《中國改革》雜志社發表了潘嶽的《從政治的高度看南平經驗》一文,再次引起了堪稱中國網絡新文化主陣地的神州論壇與士柏論壇領軍人物的高度重視,並聯合發起了"南平經驗大討論"。
  中國農村問題一直是歷屆政府十分重視又難以從根本上解决的頑痼。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在農村推行聯産承包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業産量大大提高。20多年後,在農村面臨的新形勢下,農村聯産承包責任製發揮出來的優點正逐漸減少,而它的一些缺點卻逐漸增加。比如,農村基層政權的弱化、聯産承包製對農業的産業化、機械化的束縛,等等。南平經驗的推廣使人們看到,如今的"三農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的足夠重視,政府已經開始在尋找和摸索解决"三農問題"的方法。
  南平是福建省的農業大市,曾有"福建糧倉"的美譽,但在轉軌變型時期也遭到了農民增收減緩、基層組織乏力的睏境。自1999年3月起,南平市多次派遣科技特派員、村支書和鄉鎮黨委書記奔赴農村。這些下派幹部經過幾年的工作,改善了村級工作人員的素質,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促進了南平傳統農業的改造和産業結構的調整,形成了整個農村濃烈的創業氛圍。2002年初,南平市委組織部對下派幹部進行了民意考察,優秀的下派幹部占39.1%,滿意的占57.4%。可以說,南平市在解决"三農問題"上走出了一條可資藉鑒之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美軍戰略報告裏的中國將領第2節:軍營長大,身份敏感
第3節:武大"文青"的浪漫愛情 激情演義"第五次中東戰爭"第4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1)
第5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2)第6節:暗中斡旋,促成中韓建交
第7節:痛定思痛,反思金門戰役第8節:探求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新思維
第9節:大國之策(1)第10節:大國之策(2)
第11節:大國之策(3)第12節:大國之策(4)
第13節: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第14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1)
第15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2)第16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1)
第17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2)第18節:求學之路,從諸暨到紹興
第19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1)第20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2)
第21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1)第22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2)
第23節:民主是一個陀蠃(1)第24節:民主是一個陀蠃(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