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悲憤而後有學 》
與李正剛書
歐陽竟無 Ou Yangjingmo
學問甚難,漸年七十,始幸溝通。原欲四大德親就商量,乃先弱一個,悼痛何如﹗即漸風燭餘生,又豈能久住耶?正法須徹上徹下,融於一貫,不可遺棄何段。史實有窮源竟委之係屬,遺棄或疏略,皆不得教之翔實,即法不如實也。不可拘牽何段,各部皆與全體相關。摩尼寶珠不於一顯,水不能攝火,法各不相知。然段段義明,即全體畢露,一段而局,即本段亦非,拘牽或概簡,亦皆不得教之方便苦衷,亦法不如實也。自小乘經四《含》,論六《足》,各部執,而歸極於《俱捨》。如是中觀大般若四論,瑜伽六經十一論,如是而一乘三法,所謂經《涅 》、《密嚴》。分為四段,段段精研以為教,不遺棄,不拘牽,徹上徹下,融於一貫,則漸意旨也。
近《答陳真如論學書》,揭出二語︰宗趣唯一,無餘涅 ;法門無邊,三智三漸次,可以知其概矣。悲夫,教之久晦於天壤也﹗既得其髓,寧皮相以貽人?今後著述編刻,敢輕率徇情?一息尚存,不容稍懈,敬為我知己告也。世人明白者少,惟公法中竜象,當必有以主持明白,不拘拘恂俗歟﹗ 明不明此義而遽淹逝。化中由 明述意,未見信來,蓋以導俗繩衆為歸竟也。子真方將以其別裁大鳴於世,安所事此?故舊刊落,何論新知。已矣前途,潸焉出涕。 明著述,我都不知,當視其可存則存。其《雜含經論》,雖本漸及秋一之義,猶須糾正也。
(1939年8月)
(選自《內學雜着》捲下,《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二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編選者序 |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 | 附︰歐陽競無先生答梅君書 | 唯識抉擇談 | 心學大意 | 《內學》敘言 | 辨方便與僧製 | 辨虛妄分別 | 辨二諦三性 | 附︰解惑四則 | 辨唯識法相 | 附︰解惑二則 | 支那內學院研究會開會辭 |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 今日之佛法研究 | 談內學研究 |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 | 釋悲訓第二 | 釋教訓第三 | 《瑜伽師地論》敘 | 捲下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 | 捲二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