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大鍋飯:公共食堂始末 》
第41節:五、政策調整(1)
羅平漢 Luo Pinghan
五、政策調整
1停夥的食堂
公共食堂在全國興起後不久,受浮誇風和"放衛星"的影響,中央領導人樂觀地認為,中國的糧食問題已經解决,甚至提出要考慮糧食多了怎麽辦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公共食堂不但實行"吃飯不要錢",而且還大搞"放開肚皮吃飯"。但是,好景不長,從1959年春開始,不少公共食堂已為糧食嚴重不夠所睏擾,有的食堂甚至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衹得散夥。
1959年3月27日,湖北省委書記處書記王延春嚮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報告說,麻城全縣6014個食堂,口糧能夠維持到麥收的有1638個,維持到麥收有睏難的2545個,目前就有睏難的2545個。這就是說,該縣大多數食堂到麥收前存在糧食睏難。
麻城出現的問題就全國而言並非個別現象,而是各地公共食堂普遍存在的問題。此時河北省委也嚮中共中央報告說,全省有30個縣鬧缺糧,嚴重的有10個縣。樂亭縣春荒時每日僅供應半斤糧,群衆衹好吃白薯秧的葉子。
1958年老天爺對中國很關照,基本上是風調雨順,農作物的長勢很好。但是,這一年是豐産不豐收。秋收時節,由於各地大煉鋼鐵,青壯年勞動力幾乎都加入了鋼鐵大軍,從事農業生産的大都是老弱病殘。莊稼成熟了,卻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收回。有的地方提倡"秋收放衛星",莊稼成熟了不收割,等到"放衛星"時青黃一起割。湖北有些地方到了臘月二十七日還在田裏收𠔌子。還有的地方,因人手少,幹部就搞強迫命令,要求限時將農作物收回,群衆害怕批鬥,更害怕不完成任務不給飯吃,竟采取紅薯拔掉蔓就稱已收回等辦法去應付幹部。這一年,實際上有大量的糧食、棉花爛在地裏,最保守的估計也有一至二成的糧食沒有收回,造成巨大的糧食浪費。
由於糧食生産"放衛星",各地紛紛嚮上級報告糧食大豐收,有關糧食部門也信以為真,在製定1958年至1959年度的糧食徵購任務時,按照各地的增産報告,確定本年度的徵購數量,這一年度全國共徵購糧食1123億斤,比正常年份多購進了200億斤。不少地方為了完成國傢下達的徵購任務,衹得打腫臉充胖子,把農民的口糧甚至種子也充作徵購糧。加之鼓吹"放開肚皮吃飯",搞寅吃卯糧,多吃了不少糧食,且浪費嚴重,導致了各地公共食堂辦起來後沒有多長時間就糧食緊張。
出現糧荒之後,有些地方的幹部不是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而是片面認為糧食是有的,糧食緊張是生産隊幹部瞞産所致(1958年秋收以來,個別地方的確有生産隊幹部在群衆的支持下,隱瞞了一些糧食,以備急需,但這不是普遍現象),於是開展所謂反瞞産鬥爭。
1959年1月11日,廣東在東莞縣召開反瞞産大會,省委一位負責人參加了大會,提出"保證三頓幹飯吃到底"的口號,要求東莞拿出1.5億公斤到2億斤的糧食出來。接着,廣東全省都開展了反瞞産運動。
1月27日,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趙紫陽在一份報告中說,該省南雄縣晚造(稻)生産有很大的躍進,年底卻出現了糧食緊張的不正常現象。全縣召開了一係列的幹部會議,結果查出隱瞞私分的糧食7000萬斤。南雄的經驗證明,目前農村有大量糧食,糧食緊張完全是假象,是生産隊和分隊搞瞞産私分造成的。召開以縣為單位的生産隊長、分隊長以上的幹部大會是解决糧食問題最主要、最好的形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人民出版社 |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一、初瀾(1) | 第3節:一、初瀾(2) | | 第4節:一、初瀾(3) | 第5節:一、初瀾(4) | 第6節:一、初瀾(5) | | 第7節:一、初瀾(6) | 第8節:二、大潮(1) | 第9節:二、大潮(2) | | 第10節:二、大潮(3) | 第11節:二、大潮(4) | 第12節:二、大潮(5) | | 第13節:二、大潮(6) | 第14節:二、大潮(7) | 第15節:二、大潮(8) | | 第16節:二、大潮(9) | 第17節:二、大潮(10) | 第18節:三、"吃飯不要錢"(1) | | 第19節:三、"吃飯不要錢"(2) | 第20節:三、"吃飯不要錢"(3) | 第21節:三、"吃飯不要錢"(4) | | 第22節:三、"吃飯不要錢"(5) | 第23節:三、"吃飯不要錢"(6) | 第24節:三、"吃飯不要錢"(7)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