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政策调整
1停伙的食堂
公共食堂在全国兴起后不久,受浮夸风和"放卫星"的影响,中央领导人乐观地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甚至提出要考虑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公共食堂不但实行"吃饭不要钱",而且还大搞"放开肚皮吃饭"。但是,好景不长,从1959年春开始,不少公共食堂已为粮食严重不够所困扰,有的食堂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只得散伙。
1959年3月27日,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王延春向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报告说,麻城全县6014个食堂,口粮能够维持到麦收的有1638个,维持到麦收有困难的2545个,目前就有困难的2545个。这就是说,该县大多数食堂到麦收前存在粮食困难。
麻城出现的问题就全国而言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各地公共食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此时河北省委也向中共中央报告说,全省有30个县闹缺粮,严重的有10个县。乐亭县春荒时每日仅供应半斤粮,群众只好吃白薯秧的叶子。
1958年老天爷对中国很关照,基本上是风调雨顺,农作物的长势很好。但是,这一年是丰产不丰收。秋收时节,由于各地大炼钢铁,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加入了钢铁大军,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庄稼成熟了,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收回。有的地方提倡"秋收放卫星",庄稼成熟了不收割,等到"放卫星"时青黄一起割。湖北有些地方到了腊月二十七日还在田里收谷子。还有的地方,因人手少,干部就搞强迫命令,要求限时将农作物收回,群众害怕批斗,更害怕不完成任务不给饭吃,竟采取红薯拔掉蔓就称已收回等办法去应付干部。这一年,实际上有大量的粮食、棉花烂在地里,最保守的估计也有一至二成的粮食没有收回,造成巨大的粮食浪费。
由于粮食生产"放卫星",各地纷纷向上级报告粮食大丰收,有关粮食部门也信以为真,在制定1958年至1959年度的粮食征购任务时,按照各地的增产报告,确定本年度的征购数量,这一年度全国共征购粮食1123亿斤,比正常年份多购进了200亿斤。不少地方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征购任务,只得打肿脸充胖子,把农民的口粮甚至种子也充作征购粮。加之鼓吹"放开肚皮吃饭",搞寅吃卯粮,多吃了不少粮食,且浪费严重,导致了各地公共食堂办起来后没有多长时间就粮食紧张。
出现粮荒之后,有些地方的干部不是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而是片面认为粮食是有的,粮食紧张是生产队干部瞒产所致(1958年秋收以来,个别地方的确有生产队干部在群众的支持下,隐瞒了一些粮食,以备急需,但这不是普遍现象),于是开展所谓反瞒产斗争。
1959年1月11日,广东在东莞县召开反瞒产大会,省委一位负责人参加了大会,提出"保证三顿干饭吃到底"的口号,要求东莞拿出1.5亿公斤到2亿斤的粮食出来。接着,广东全省都开展了反瞒产运动。
1月27日,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赵紫阳在一份报告中说,该省南雄县晚造(稻)生产有很大的跃进,年底却出现了粮食紧张的不正常现象。全县召开了一系列的干部会议,结果查出隐瞒私分的粮食7000万斤。南雄的经验证明,目前农村有大量粮食,粮食紧张完全是假象,是生产队和分队搞瞒产私分造成的。召开以县为单位的生产队长、分队长以上的干部大会是解决粮食问题最主要、最好的形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