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遺産的歷史回眸:後望書 》
五、中國城市“文脈”的斷裂(2)
朱幼棣 Zhu Youdi
文化和知識都需要熏陶。
從北京到拉薩,再到峨眉山、樂山、重慶;從麯阜、泰山再到武當山、廬山和徽州,2003年,我在進行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調查中,在各地領導介紹中,聽得最多的也是“打造”兩字。打造風景名勝區,打造國際會展中心,甚至在峨眉山風景名勝區中用幾個月時間“打造”出一個大廣場來,令一些專傢痛心疾首。
文化與學歷雖然相關,但並不一定成正比。不見得大學畢業,不見得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有高級職稱的市長書記、建築師規劃師,就有深厚的文化學識,就能走進“大匠之門”。
記得30年前,我在某礦山技術科工作時,當時建一幢辦公樓或住宅樓,鉛筆、圓規、鴨嘴筆、計算尺,還有畫圖、描圖、曬圖,幾十張圖紙,出一套“藍圖”也要幾十天甚至數月。現在搞設計、畫圖也方便了,通過電腦建築設計軟件,小小鼠標把一切變得輕而易舉,幾天便可完成摩天大樓的設計。
急功近利是當代官員的“通病”。
現在是崇尚速度的時代。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和施工的速度,甚至沒有留下思考和審視的時間。在當代中國,“文化”正在不斷萎縮。至少在城市建設中已經快要被徹底拋棄、無情埋沒了。
迷失的不僅僅是一群人。
時下地方領導們流行的說詞:“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令人不解的是,怎麽經濟倒成了“上層建築”,而文化則成了可為經濟墊腳的可有可無的臺子,成了招徠遊客吸引投資,打造所謂城市“名片”或者“明騙”的資源?
有誰認識到,文化是我們的血脈,是哺育我們的乳汁,是我們民族的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為了前瞻的回顧 | 序2 絶種·絶跡·絶唱(1) | 序2 絶種·絶跡·絶唱(2)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1)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2)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3)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4)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5) |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1) |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2)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1)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2)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3)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1)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2)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3) | 五、聳立在莊稼地上的現代樓閣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1)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2)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3)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1)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2)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3)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