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千古中醫故事 》
藥王崛起之謎(1)
孫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主講人簡介
紀連海,北京昌平區人,1965年出生。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係。北京市骨幹教師,西城區學科帶頭人。
曾出版《歷史上的和珅》、《歷史上的多爾袞》等。
他是一代名醫,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醫德崇高。他在世時就深受百姓景仰,同時也很受皇傢看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寫詩稱贊他:“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可見他的地位之高,影響之大。那麽,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隋唐時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有“藥王”美譽的孫思邈。他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稱為《千金方》,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那麽,孫思邈到底因為什麽樣的事情,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召見呢?他最終又是憑藉什麽成為“藥王”的呢?他剛開始行醫時,有着怎樣的舉動?他得到的將是榮譽,還是恥辱?
這樣一個日後成為“藥王”的人,究竟活了多大年紀呢?是101歲,還是141歲?他是否有什麽高妙的養生秘訣?
孫思邈這個人很有意思,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不知道他活了多大歲數。現在史學界,關於孫思邈的出生年份,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說他生在541年;另外一種說法,說他生在581年,差了40年。他去世於682年。我們首先來說說,他出生在541年的這個記載。
那麽,關於孫思邈是541年出生的記載,出自哪兩本書呢?一本書叫《舊唐書》,另外一本書叫《新唐書》。《舊唐書》,是五代年間編的;《新唐書》,是北宋年間編的,編著《新唐書》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傢、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先生。他在《新唐書》的捲二百一十九《隱逸傳》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說:“周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其少。”周是指北周,北周刺史獨孤信“見其”,這“其”是誰呢?是孫思邈。說見他年少,曰“聖童”矣,即說他是個聖童,聰明的意思。後面還有一句話,“顧器大難為用爾!”這個人雖然聰明,但是本事太大,也太傲氣,我用不了他。
這獨孤信是在557年,北周剛一建立,就去世了。所以依據這個記載,我們便可以得知,在獨孤信去世之前,孫思邈自然早就出生了。有人據此推算,他出生在541年。
我剛纔引用的是《新唐書》上的材料,《新唐書》在用這段材料的時候,基本上是抄錄了《舊唐書》,這《舊唐書》捲二百零一《方技傳》裏也有相關的記載。按照這種說法,孫思邈出生在541年,去世於682年,活了141歲。
這讓人感到有點神,但這也讓人覺得非常奇怪。因為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歷史教科書上分明是說,孫思邈活了101歲。那麽,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究竟哪一種說法更為可信?
關於孫思邈的出生,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因為前面那種說法確實有問題,問題在哪兒呢?說到這個,我們就要給大傢介紹一個人,盧照鄰①。盧照鄰是“初唐四傑”之一,寫詩的,寫的《長安古意》那首詩,極好。不過盧照鄰這一生,以什麽為生呢?這一輩子就寫詩?寫完詩賣詩去,就有人給錢吃飯?是這樣生活的嗎?如果不是的話,盧照鄰的工作是什麽呢?盧照鄰是個醫生,是給人看病的。他是醫生,還要給人傢看病?那他跟誰學的醫術呢?他是孫思邈的弟子。
介紹盧照鄰是為什麽呢?是因為他寫過一篇文章,叫《病梨樹賦》。這《病梨樹賦》,是一個歌賦,他在這個《病梨樹賦》前面寫了一個序。這個序裏面說,這事兒發生在673年,673年也就是唐高宗的鹹亨四年。因為這一年,他正好拜孫思邈為師,這為師的,怎麽也得給徒弟介紹介紹自己的個人生平啊。他師傅跟他說,我今年93歲了。盧照鄰一想,你這麽老的老頭子,93歲?不太可能吧?於是乎盧照鄰就找孫思邈家乡的鄉裏鄉親去問。這一問不要緊,盧照鄰就記下了下面的這段話,說的是什麽呢?“詢之鄉裏,鹹雲數百歲人矣”。他跟老鄉們一打聽,老鄉們都說,誰說他九十多歲,明明都好幾百歲了,我爺爺那陣兒就找他看過病,我爸爸都死了,到我這輩都多少輩了,我們傢都去世好幾輩人了,他還活着,他活了好幾百歲了。然後盧照鄰自己也有一個判斷,他根據自己的判斷,說“共語周齊間事”,意思是我就跟他打聽,打聽什麽呢?北周和北齊打仗的事,結果怎麽樣呢?“歷歷如眼見,以此參之,不啻百歲人。”說我這樣一算,這數百歲是瞎說,但肯定過了一百歲。他師傅說自己纔93歲,盧照鄰不相信,提供了兩個證據。一個證據,是老鄉的證據;另外一個,是他自己跟人打聽事兒的證據。所以我們可以看,說到這兒,他到底是活了101歲,還是141歲?說到這兒,我也有些糊塗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診病聖手(1) | 診病聖手(2) | 診病聖手(3) | 診病聖手(4) | 診病聖手(5) | 扁鵲之謎(1) | 扁鵲之謎(2) | 扁鵲之謎(3) | 扁鵲之謎(4) | 附錄(1) | 神醫傳奇(1) | 神醫傳奇(2) | 神醫傳奇(3) | 神醫傳奇(4) | 華佗之死(1) | 華佗之死(2) | 華佗之死(3) | 華佗之死(4) | 附錄 | 醫聖之路(1) | 醫聖之路(2) | 醫聖之路(3) | 醫聖之路(4) | 醫聖之路(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