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百年奇迹的人生:周有光百岁口述   》 第41节:二五 宁夏五七干校(1)      周有光 Zhou Youguang    李怀宇 Li Huaiyu

  二五 宁夏五七干校
  "文化大革命"来了。忽然报上登出来,要反对教授,反对工程师,反响很大,国际反响也很大。几天后,口气改了,不讲反对教授和工程师,叫反对"反动学术权威","反动"的当然可以反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头一个星期的口号跟第二个星期很不一样,头一个星期的口号出来,反响太坏,第二个星期口号就改了,内容没有改。
  "文改会"是一个小机构,比部小,直属国务院的,开头轰轰烈烈的运动,我们等于是处于保护的状态。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开头大家都不了解。开头没有江青,后来江青变成"文化大革命"一个重要的人物。开头没有"四人帮",后来才有"四人帮"。
  一直到苏联瓦解以后,才看到更多外国的东西,才明白:毛泽东是一步一步跟苏联学的。"文化大革命"当中一个新因素是斯大林死了,赫鲁晓夫一上台就反斯大林,这件事情给毛泽东刺激很大,他害怕他死了,人家就反对他,他要把反对他的人--"睡在身边的走资派"先打倒。现在看起来,"文化大革命"首先是要打倒走资派,建立另外一个权力中心,没有建立起来,王洪文当然不行,的确跟他自己讲的一样。他死之前,已经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了,他变成完全孤独了。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力之大,恐怕毛泽东自己也没有估计到。人变得没有理智,没有法律,许多机构都停下来了。全国破坏的价值无法计算,"文化大革命"死了多少人?一直到最后看了内部材料,我大吃一惊。
  在"文革"中,张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弟弟。大弟弟在贵州大学,贵州比较边远,更野蛮一点,所以大弟弟劳动过度,在"文化大革命"没有结束就死了。
  "文化大革命"把我们越来越贬低,开始说我们是"反动学术权威",后来坏的帽子越来越多,到后来是"现行反革命",到最后整个机构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1969年冬天去,1972年春天回来。
  岳飞说"踏破贺兰山阙",就在平罗。因为中国的山多是东西向的,那地方的山是南北向,平罗是一个缺口。风吹过来,八级是很普通的,很苦的地方。我们去了才知道,有二十几个站,一个站有五千个劳改犯。我们去的五七干校是由两个站改造给我们的。实际上我们是优待的劳改犯,是周总理特别关照,可以拉电线,有电灯,给我们打一口井,我们运气好,打的水可以洗澡。在干校,可以通信,可是慢得不得了,一封信要大半个月才能收到。五七干校实际是劳改营,我们这种人是社会不需的人,是"社会的渣滓"。一到那里,大家要宣誓:永远不回去了!后来林彪死了,就把我们都送回来了。这是按照苏联的办法,苏联也把老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地主赶到北极圈以外。
  我们去劳动改造,不许带书。在那里种稻子,缺少水,怎么种稻子呢?本地人劳苦得不得了,愚昧得不得了,什么都不知道,真可怜!一望二十里路,没有人烟,可是条件很好,有铁路,有运河,交通方便。天然条件很好,没有利用。
  在宁夏时,我和林汉达--他原来是教育部副部长--两个人年纪比较大,第一年要下田,第二年叫我们去看高粱地,看看有没有人来偷,我们在山冈上望去,至少可以看一二十里路,没有人的。每天早上去看高粱,太阳下山前回来,比较轻松,我们就聊天。林汉达是研究语文用语,他主张词汇要口语化,把人家不容易懂的,改为容易懂的。我们谈到寡妇和遗孀的分别:穷人死了,老婆叫寡妇;有钱人、名人死了,老婆叫遗孀。林汉达后来生病死了。
  我去看白菜,要服从造反派的领导,宁夏没有白菜,都是卡车运来的。白菜非常好,容易烂,要赶快交给厨房吃。好的都不吃,吃的都是坏的。我发现一个白菜原理:坏的才吃,好的不吃;不坏不吃,坏完吃完。从头到尾吃的都是坏白菜。
  我们见到大雁下大便,这是一个有趣味的事情。古书上说,鸿雁传书。北京、南京的天空原来都有大雁飞来飞去,后来大烟囱冒烟,大雁害怕,就不飞了。现在大雁在中国西部宁夏一带,从西伯利亚飞到印度洋。大雁飞来的时候,天空中几天几夜,数也数不清。林彪死了,通知我们明天清早5点钟要开会,每人带一个小凳子,坐在空地上面,开会没有大会堂的。我一看天气好,到中午一定很热,开会都是大半天,我就戴了一个大草帽。大概九十点钟的时候,大雁来了,不得了,铺天盖地,到了头上,大雁纪律性好得不得了,领头大雁一声怪叫,大雁们下大便。我戴了大帽子,身上只有一点点大便,许多人身上都是大便,洗都不好洗。那天戴帽子的人不多,因为清早有一点点云,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戴帽子。他们说,这种情况大概一万年才遇到一次。这是一生当中非常有趣的遭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序(3)
第4节:一 常州青果巷(1)第5节:一 常州青果巷(2)第6节:二 育志小学
第7节:三 常州中学(1)第8节:三 常州中学(2)第9节:四 五四运动
第10节:五 圣约翰大学(1)第11节:五 圣约翰大学(2)第12节:六 光华大学(1)
第13节:六 光华大学(2)第14节:七 拉丁化运动第15节:八 妻子张允和(1)
第16节:八 妻子张允和(2)第17节:九 "流水式"的恋爱(1)第18节:九 "流水式"的恋爱(2)
第19节:一○ "举杯齐眉"第20节:一一 四姐妹第21节:一二 连襟沈从文
第22节:一三 留学日本(1)第23节:一三 留学日本(2)第24节:一四 抗日战争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