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煮酒說水滸 》
第41節:隨筆雜說(12)
瀋傢仁 Shen Guren
其次,梁山泊水陸縱橫,相互為用,既然"軍事上,進便於出擊,守利於防衛,退易於轉移,是一個具有戰略性的軍事要地",那麽這個"戰略性的軍事要地"也就必然為官軍所用。因為這些軍事上的有利之處,也可以說是官軍在軍事上的有利之處。"梁山泊多盜"這是歷史真實,而歷次起義都迅速被鎮壓下去這也是事實,這就充分說明:梁山泊不是義軍理想的依托。如果說梁山泊是理想的根據地的話,史實上的宋江起義就沒有必要到處轉移。再說梁山泊溝通黃河、運河,是北宋重要的交通要道,正因為交通方便,就造成易攻難守之勢。有一點要考慮到,宋代的造船業是相當發達的。《水滸》裏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船衹,特別是高太尉討伐梁山時,請葉春設計建造的大海鰍及小海鰍戰船,每衹衹能容百人至數百人,外用竹笆遮護,既可避箭火,又可在船面竪立弩機,官兵憑藉這些戰船在泊中就可暢通無阻,更何況北宋時還專門設立了製造火藥的火藥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運載武器--火箭。《水滸》中也有這方面的記述:轟天雷凌振打梁山時就用了三種火炮:風火炮、金輪炮及子母炮。吳用以為"我山寨四面都是水泊,港汊甚多。宛子城離水又遠。總有飛天火炮,如何能夠打的到城邊。"誰知凌振衹放了三炮,"兩個打到水裏,一個直打到鴨嘴灘邊小寨上",使"衆頭領盡皆失色",可見其射程之遠。從書中"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八字看,其殺傷力之大可想而知。而梁山寨僅衹是個197.9米高,占地僅3.54平方公裏的矮小孤山,朝廷官軍利用其巨大戰船及其火炮攻擊,宋江義軍在梁山之上是難以藏身的。
再次,從古今事實看,某一地區要成為起義軍的根據地,先决條件是交通一定閉塞,是敵方守備的薄弱環節。江西井岡山根據地如此,陝北延安根據地亦如此。而梁山泊正恰恰是北宋王朝防範的重點地區,交通又極為便利,我認為它是絶對不可能成為宋江義軍的根據地的。
第二,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論證。關於這一點,有學者提出"已為人們發現的明確記載宋江起義曾駐紮梁山泊的材料",並由元初陳泰《所安遺集補遺》中的一段記述為依據,然後用推理的形式,從三個方面推導出結論。儘管如此,我認為這個"理",還是推不出來。我們不妨看看"已為人們發現的明確記載宋江起義曾駐紮梁山泊的材料"。材料曰:"餘童卯時,聞長老言宋江事,未究其詳,至治癸亥秋九月十六日,舟過梁山泊,遙見一峰,嵽嵲雄跨。問之篙師,曰:'此安山也。昔宋江議事處……'宋之為人,勇悍狂俠,其黨如宋江者三十六人,至今山下有分贓臺……"請註意文中的"聞"字,聞者,聽說也,聽說之事怎能信以為真呢"此安山也。昔宋江議事處……"也是聞"篙師"所言。篙師者,船工也。"篙師漁夫世代生活於此",但其所言又怎能替代史料呢如果按照這種見解,"流傳於他們之中的故事是可信的",那麽,今陽𠔌縣城東南三十五華裏的景陽岡,立有"武鬆打虎處"碑,陽𠔌縣十字街首有"獅子樓",我們就能確認真有武鬆打虎、鬥殺西門慶這樣的故事是歷史事實,梁山義軍中就真有武鬆其人了嗎現在梁山黑風口塑起了李逵像,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李逵是梁山義軍將領之一中國類似的民間傳說很多,後人為了紀念它,往往喜歡假事真做,如果我們把這些都當成了可信的材料,那就無所謂歷史,更不用考證了。再說陳泰生活的年代雖距宋江起義僅百餘年,但陳泰畢竟是詞麯傢而不是歷史學家,他所著的《所安遺集補遺》是文藝作品,而不是史書。《江南麯》衹不過是因過梁山,聞篙師所言,味王荊公詩,而敘遊歷所作,這怎能算是明確記載宋江起義曾駐紮梁山泊的材料呢更何況篙師自己還錯把距梁山十餘裏的"小安山"當成梁山。陳泰的《所安遺集補遺》也是屬於"文"而不屬於"史"的東西,何況陳泰在文中很慎重的用了"相傳"兩字,籍以說明此為不屬於"史"的範疇。有的學者又為何當"史"來看待,這不是前後自相矛盾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梁山好漢 |
|
|
第1節:專傢推薦 | 第2節:開捲解謎(1) | 第3節:開捲解謎(2) | 第4節:開捲解謎(3) | 第5節:開捲解謎(4) | 第6節:開捲解謎(5) | 第7節:開捲解謎(6) | 第8節:開捲解謎(7) | 第9節:開捲解謎(8) | 第10節:開捲解謎(9) | 第11節:百傢爭鳴(1) | 第12節:百傢爭鳴(2) | 第13節:百傢爭鳴(3) | 第14節:百傢爭鳴(4) | 第15節:煮酒說人(1) | 第16節:煮酒說人(2) | 第17節:煮酒說人(3) | 第18節:煮酒說人(4) | 第19節:煮酒說人(5) | 第20節:煮酒說人(6) | 第21節:煮酒說人(7) | 第22節:煮酒說人(8) | 第23節:品酒賞藝(1) | 第24節:品酒賞藝(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