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1978历史不再徘徊   》 第41节:第三章 大梦谁先觉(4)      凌志军 Ling Zhijun

  八亿农民在五万个人民公社里轰轰烈烈地干了二十年,所能提供给城里人的食物,大体就是这些。不过,就算这些东西少得可怜,也还是乡下人向往的生活,天知道,那一年乡下的境况更惨。
  弥漫于全中国的旱象,一直持续到1978年春天,竟无一丝缓解的迹象。我们的国家乃是建立在一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之上,气候非旱即涝,其旱涝的转换,大致十余年为一周期。这一年就正是处在干旱的时节。北方无雨,河水断流者十有其九,南方本为多雨地区,这时候的库湖塘堰也纷纷干涸。湘鄂两省守着一条浩浩长江,向有千湖水乡之说,昔日由于水位之高已经超过地面,所以当地有着"水在房上行,车在河下过"的民谣。可是到了这一年春天,八百里洞庭湖水位,为二千年历史记载中的最低一点。汉水两岸一千四百七十台巨大的抽水机不分昼夜全力提水,仍无力缓解旱情。这一年农业的减产已成定局。依据各地官员的报告,粮食减产三十五亿公斤,棉花减产十三万担。仅从数量上看,仍为正常幅度之内。可是实际的情况要严重得多。政府用赈粮的办法来接济饥民,将各地余粮调往缺粮的地方,仍不足为济,所以只好打开国库,把原本准备用于战争的存粮也拿去放赈。世人皆知,准备打仗是共产党自六十年代以来最为重要的战略,毛泽东生前曾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名言,周恩来逝去之前的最后一次手书,也就是写了这一句话。以领导人的这种心情来看,非到迫不得已,绝不至动用备战之储存。现在这样一来,就放出去一百亿公斤。当日中国农村八亿零三百二十万公社社员中,有三分之二的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初期,有三分之一则连三十年代也不如。平均计,每一个人在一年之中可以吃到一百二十四公斤粮食,并且这些粮食全部都是未经加工的原粮,倘若农民要按照一般的标准来加工这些粮食并且精细到不丢一粒,则可以得到大约一百零五公斤粮食和若干麸糠,平均每天可以吃到二百八十克粮食和一把麸糠。这是平均的数字,那些穷地方则更加可怜:一亿户人家的粮食不够吃、四千万户人家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另外几百万人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粮食。他们依靠着政府的救济,而政府运来的粮食,常常只是在仓库埋藏多年的红薯干,漆黑一团,已经变质。据北京一位调查者的报告,他亲眼目睹了农家煮这些红薯干的过程,由于一股浓烈的苦涩,必须连续两次煮沸后又将水全部倒去,再以新水投入,长时间地蒸煮,方能食用。即便如此,当他本人试着吃了一顿这样的食物之后,立即开始拉稀。
  讲到这些人的现金收入,就更加难以启齿。如果不分成人与孩子平均计算,这一年的农村,有一亿一千二百万人每天挣一角一分钱,有一亿九千一百万人每天挣一角三分七,有二亿七千一百六十万人每天挣一角六分四。收入最低的地方为山西省平鲁县,每人每天大约六分。另外还有大约二亿人属于农村中的高收入阶层,但实际的现金也不会超过每天二角。尽管当时物价低廉,这一点钱也实在买不到什么东西。它大约可以买一包最差劲的香烟;一支蜡烛;一个小学生练习本;一包卫生纸;三块蜂窝煤;或者到澡堂子里洗一次澡。不过,农民根本用不着这些。把乡下所有人全都算上,每人每日用于衣食的支出不过二角五分五厘(其中食物二角一分八厘,衣着三分七厘),他们不会花钱去买那些东西,那都是城里人的玩艺儿。乡下人虽然抽烟很凶,可是他们只不过把自己种的烟叶碾碾碎,在不论什么地方拽一张满是油墨的宣传纸,卷一卷就行了。至少有一半的农家是没有电的,有电的地方也常常停电。可是蜡烛毕竟太贵,点油灯已经足够。政府要求孩子上学,大多数孩子却根本没有进过学校的门,因为没有钱,还要帮助大人劳动,也有的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学校。即使进了学校的孩子,用树枝在地上划一划也就学了写字,哪里用得上练习本。燃料是田野山梁上的树枝灌草,一早一晚拣回来。洗澡在农家是一种毫无用处的事情,他们祖祖辈辈都没有这个习惯,一年甚至一生都不洗一次澡乃是正常。至于说到卫生纸,那简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六十年代后期,城里的中学生们纷纷到乡下来安家,与农民朝夕相处。农民最看不惯这些城里孩子的事情之一,是他们在拉完了屎之后,竟然要用一种灰白色的纸来擦屁股。农家之不讲卫生虽然还不至于到拉屎不擦屁股的地步,但他们大都是顺手拣一块砖头瓦片或者撅一截黍秸秆,伸到下面刮一刮就算完事。砖瓦在乡下仍属稀有之物,因为农家的居所大都是由土坯垒墙并以茅草麦秸来覆盖,能够大范围地使用砖瓦于建筑,还是几年以后的事。黍秸秆是玉米打净之后留下来的秆和叶,农家常把它做成厕所的围栏,在农村这东西取之不尽又不用花钱,所以,乡间厕所的黍秸围墙总是被人撅得少了上半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第2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2)第3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3)
第4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4)第5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5)第6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6)
第7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7)第8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8)第9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9)
第10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0)第11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1)第12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2)
第13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第14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2)第15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3)
第16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4)第17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5)第18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6)
第19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7)第20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8)第21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9)
第22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0)第23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1)第24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