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演義   》 第四十回 返老巢白匪斃命 守中立青島生風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各部總長,由袁總統酌量任命,外交仍孫寶琦,內務仍朱啓鈐,財政仍周自齊,陸軍仍段祺瑞,海軍仍劉冠雄,司法仍章宗祥,農商仍張謇,惟教育總長,改任了湯化竜,交通總長,改任了梁敦彥。大傢俯首聽命,毫無異言。袁總統又特下一令道:
  現在約法業經公佈施行,所有現行法令,及現行官製,有無與約法抵觸之處,亟應剋日清釐,著法製局迅行,按照約法之規定,將現行法令等項,匯案分別修正,呈候本大總統核辦。在未經修正公佈以前,凡關於呈報國務總理等字樣,均應改為呈報大總統;關於各部總長會同國務總理呈請字樣,均應改為由各部總長呈請;關於應以國務院令施行事件,均改為以大總統教令施行。餘仍照舊辦理。此令。
  據這令看來,大總統已有無上威權,差不多似皇帝模樣,就是特任的國務卿,也是無權無柄,衹好服從總統,做一個政事堂的贅瘤,不過總統有令,要他副署罷了。令出必行,還要什麽副署。嗣是一切制度,銳意變更,條例雜頒,機關分設,就中最註目的法令,除新約法中規定的審計院,參政院,次第組織外,還有甚麽省官製,甚麽道官製,甚麽縣官製,每省原有的民政長,改稱巡按使,得監督司法行政,署內設政務廳,置廳長一人,又分設總務、內務、教育、實業各科,由巡按使自委掾屬佐理。道區域由政府劃定,每道設一道尹,隸屬巡按使,所有從前的觀察使,一律改名;縣置知事,為一縣行政長官,須隸屬道尹。且各縣訴訟第一審,無論民事刑事,均歸縣知事審理。打消司法獨立。至若各省都督,也一概換易名目,稱為將軍。都督與將軍何異?無非因舊有名目,非經袁氏製定,所以有此更張。又另訂文官官秩,分作九等:(一)上卿,(二)中卿,(三)少卿,(四)上大夫,(五)中大夫,(六)少大夫,(七)上士,(八)中士,(九)少士。不稱下而稱少,是何命意。此外又有同中卿,同上大夫,同少大夫,同中士,同少士等名稱,秩同本官。少卿得以加秩,稱為同中卿,故有同中卿之名。同上大夫以下,可以類推。他如各部官製,亦酌加修正,並將順天府府尹,改稱京兆尹。所有大總統公文程式,政事堂公文程式,及各官署公文程式,盡行改訂。一面取消國傢稅地方稅的名目。
  什麽叫作國傢稅地方稅?國傢稅是匯解政府,作為中央行政經費,地方稅是截留本地,作為地方自治經費。此次袁氏大權獨攬,已命將地方自治製,廢撤無遺,當然取消地方稅,把財政權收集中央,而且募兵自衛,加稅助餉,新創一種驗契條例,凡民間所有不動産契據,統要驗過,照例收費;又頒三年國內公債條例,強迫人民出貲,貸與政府;還有印花稅,煙酒稅,????稅等,陸續增重,依次舉行。
  民間擔負,日甚一日,叫他嚮何處呼籲?徒落得自怨自苦罷了。
  五月二十六日,參政院成立,停止政治會議,特任黎元洪為院長,汪大燮為副院長,所有參政人員,約選了七八十人,一大半是前朝耆舊,一小半是當代名流。袁總統且援照新約法,令參政院代行立法權,黎元洪明知此事違背共和,不應充當院長,但身入籠中,未便自由,衹好勉勉強強的擔個虛名兒,敷衍度日,院中也不願進去,萬不得已去了一回,也是裝聾作啞,好象一位泥塑菩薩,靜坐了幾小時,便出院回寓去了。也虧他忍耐得住。 袁總統不管是非,任情變法,今日改這件,明日改那件,頭頭是道,毫無阻礙,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又接到河南軍報,劇盜白狼,已經擊斃,正是喜氣重重,不勝慶幸,究竟白狼被何人擊死?說來話長,待小子詳敘出來:
  白狼自擊破紫荊關,西行入陝,所有悍黨,多半隨去,衹李鴻賓眷戀王九姑娘,恣情歡樂,不願同行,王成敬亦掠得王氏兩女,此非王不仁女。 左抱右擁,留寓宛東。當時白狼長驅入陝,連破竜駒寨、商縣,進陷藍田,繞長安而西,破盩厔,復渡渭陷乾縣,全陝大震。河南護軍使趙倜,急由潼關入陝境,飛檄各軍會剿,自率毅軍八營,追擊白狼。白狼偵得消息,復竄踞鄜縣,大舉入甘肅,甘省兵備空虛,突遭寇警,望風奔潰,秦州先被攻入,伏羌、寧遠、醴縣,相繼淪陷,回匪會黨,所在響應,嘯聚至數萬人。白狼竟露布討袁,斥為神姦國賊,文辭工煉,相傳為陳琳討曹,不過爾爾。居然大出風頭。嗣聞毅軍追至,各黨羽飽橐思歸,各無鬥志,連戰皆敗,返竄岷、洮。白狼乃集衆會議,藉某顯宦宅為議場,狼黨居中,南士居左,北士居右,其徒立門外。白狼首先發言道:“我輩今日,勢成騎虎,進退兩途,願就諸兄弟一决。有奇策,可徑獻。贊成者擊掌,毋得妄嘩!”當有馬醫徐居仁,曾為白狼童子師,即進言道:“清端郡王載漪,發配在甘,可去覓了他來,奉立為主,或仍稱宣統年號,藉資號召。” 此策最愚。言已,擊掌聲寥寥無幾。白狼慨然道:“滿人為帝時,深仁如何,虐待如何?
  都與我無幹。但他坐他的朝,我趕我的車,何必拉着皇帝叫姊夫,攀高接貴呢。”旁邊走過一個獨衹眼,綽號白瞎子,也是著名悍目,大言道:“還不如自稱皇帝罷,就使不能為朱元璋,也做一個洪秀全。”此策卻是爽快,然理勢上卻萬不能行。狼黨聞言,多半擊掌。南士北士,無一相應。狼之謀士,且反對帝製。白狼笑道:“白傢墳頭,也沒有偌大氣脈,我怎敢作此妄想?”頗還知足。謀士吳士仁、楊芳洲獻議道:“何不入蜀?蜀稱天險,可以偏安,且前此得城即棄,實非良策,此後得破大城,即嚴行防守,士馬也得安頓休息,養精蓄銳,靜待時機,何必長此奔波呢?”為白狼計,要算上策。南士北士,全體擊掌。惟狼黨狼徒,相率寂然。芳洲又道:“富貴歸故鄉,楚霸王終緻自刎;且樊生占易,返裏終兇,奈何忘着了?”白狼瞿然道:“汝言極是,我願照行。”語未畢,但聽門外的狼徒,齊聲嘩噪道:“就是到了四川,終究也要回來,不如就此回去罷。”士仁再欲發言,狼徒已競拾磚石,紛紛投入,且嘩然道:“白頭領如願入川,盡請尊便,我等要回裏去了。”惡貫已盈,不歸何待?白狼連聲呵止,沒人肯聽,乃恨恨道:“都回去死罷。”乃徑嚮東行。回匪會黨,沿途散歸,就是南北謀士,也知白狼不能成事,分頭自去。狼衆又各顧私囊,與白狼分道馳還。人心一散,便成瓦解。
  白狼怏怏不樂,行至寧遠、伏羌,遇着官軍,再戰再敗,白瞎子等皆戰死,惟白狼且戰且走,馳入郿縣,又被趙倜追至,殺斃無算;轉嚮寶雞,又遭張敬堯截擊;遁至子午𠔌,復被秦軍督辦陸建章攻殺一陣,那時白狼收拾殘衆,硬着頭皮,突出重圍,走鎮安,竄山陽。鄂督段芝貴,豫督田文烈,飛檄各軍堵剿,部令且懸賞十萬圓,購拿白狼。白狼越山至富水關,倦極投宿,睡至夜半,忽聞槍聲四起,慌忙起床,營外已盡是官軍,眼見得抵敵不住,衹好赤身突圍,登山逃匿,官軍乘勢亂擊,斃匪數百人。比明,天復大霧,經軍官齊鳴號鼓,響震山𠔌,匪勢愈亂,紛紛墜崖。
  看官道這支官兵,是何人統帶?原來就是巡防統領田作霖。作霖奉田督命令,調防富水,隨帶不過千餘人,既抵富水關附近,距匪不過十餘裏,聞鎮嵩軍統領劉鎮華,駐紮富水鎮,乃重資募土人,令他緻函與劉,約他來日夾攻,土人往返三次,均言為匪所阻,不便傳達。作霖正在驚疑,忽有一老翁攜榼而來,饋獻田軍,且語作霖道:“從前僧親王大破長發賊於此,此地有紅燈溝、紅竜溝兩間道,可達匪營,若乘夜潛襲,定獲全勝。”鄉民苦盜久矣。作霖大喜,留老翁與餐,令為鄉導。黃昏已過,即令老者前行,自率軍隨後潛進。老翁夜行如晝,此老殆一隱君子。及至狼營,即由作霖傳令,分千人為左右翼,衝突進去。果然狼營立潰,大獲勝仗。嗣因兵力單弱,不便窮追,俟至天明,令軍士擊鼓,作為疑兵。連長鞠長庚,率左翼抄出山北,巧遇鎮嵩軍到來,正要上山擒狼,那知毅軍尾至,錯疑鎮嵩軍為匪,開炮轟擊。鎮嵩軍急傳口號,禁止毅軍,毅軍攻擊如故,惱動了劉鎮華,竟欲揮衆返攻。白狼乘隙遁去。至田作霖馳至,互為解釋,各軍復歸於好,那白狼已早遠颺了。
  但狼衆經此一戰,傷亡甚衆,及遁至屈原岡,白狼檢點黨羽,不過三四千人,楊芳洲喟然道:“初入甘省,三戰三勝,一行思歸,四戰四敗。昔楚懷王不用屈原,終為秦擄,目今我等亦將被擄了。”白狼亦長嘆道:“諸兄弟固強我歸,使我違占愎諫,以至於此,尚有何言?”乃與宋老年等,再行東竄。趙倜、田作霖二軍,晝夜窮追,迭斃狼衆。
  至臨汝南半閘街東溝,與白狼相遇,飛彈擊中狼腰,狼負傷入搭腳山,手下衹百餘人,又被官軍圍攻,越山北遁,返至原籍大劉莊,傷劇而亡。狐死正首邱,豈狼死亦復如是?黨夥七人,把屍首掩埋張莊,狼有叔弟二人,知屍所在,恐被株連,潛嚮鎮嵩軍呈報。民國四年八月五日,分統張治功,掘斬狼首。特載年月日,為了結白狼一案。衹說是派人投匪,乘間刺斃。對鎮華忙據詞電陳,袁總統喜出望外,即下令嘉奬。
  那知趙倜的呈文,又復到來,聲稱白狼斃命情形,實係因傷致死,並非張治功部下擊斃,田作霖、張敬堯稟報從同,乃再下令責罰張治功,褫去新授的少將銜及三等文虎章。
  劉鎮華代為謊報,亦撤銷新授的中將銜及勳五位,以示薄懲。所有餘匪,着各軍即日肅清。究竟白狼如何致死,尚沒有的確憑證,無非是彼此爭功罷了。論斷甚是。
  這時候的王成敬、李鴻賓,已被防營拿住,一體正法。
  王氏二女得生還,王九姑娘,已生有子女各一人,也在匪穴中拔出,送還母傢。王滄海撲殺九姑娘的子女,將她改嫁汝南某富翁,作為繼室。王滄海畢竟不仁。某富翁甘娶盜婦,想也是登徒子一流。段青山、尹老婆、孫玉章等,統遭擊斃。衹張三紅就撫陸軍,宋老年流入陝境,往投旅長陳樹藩,繳槍五十枝,得為營長。三年流寇,至是鏟除,可憐秦、隴、楚、豫的百姓,已被他蹂躪不堪了。誰屍其咎。
  袁總統以劇寇蕩平,內政問題,又復順手,越加癡心妄想,要立子孫帝王萬世的基業。但默念東西各邦,衹承認中華民國,不承認中華帝國,倘或反對起來,仍不得了,再四圖維,想出一法,擬騰出巨款,延聘幾個外人,充總統府顧問員,將來好教他運動本國,承認帝製。可惜款項無着,所有國傢收入,專供行政使用,尚嫌不足,哪裏能供給客卿?於是又從籌款上着想,弛廣東賭禁,設鴉片專賣局,又創行有奬儲蓄票洋一千萬圓,儲蓄票本,當時允三年後償還,至今分毫無着,各省援以為例,仿造各種奬券,散賣民間,禍尤甚於賭博鴉片。作法於涼,弊將若何?真足令人慨嘆。一面嚮法國銀行商量,乞藉法幣一萬五千萬佛郎,情願加重利息,並讓給欽渝鐵路權。自廣東欽州,至四川重慶。款既到手,乃聘用日本博士有賀長雄,及美國博士古德諾等,入為顧問,加禮優待,正思藉他作為導綫,不料歐洲一方面,起了一個大霹靂,竟鬧出一場大戰爭來。這場大禍,本與中國沒甚關係,不過五洲交通,此往彼來,總不免受些影響。從理論上說將起來,歐洲各國,註力戰爭,不遑顧及中華,我中華民國,若乘他多事的時候,發憤為雄,靜圖自強,豈不是一個絶好機會?偏這袁總統想做皇帝,一味的壓製人民,變革政治,反弄得全國騷擾,內訌不休,這正是中華民國的氣運,不該強盛呢!絶大議論,聲如洪鐘!
  且說歐洲戰爭的原因,起自奧、塞兩國的交涉,奧國便是奧地利,與匈牙利合為一國,地居歐洲東南部,塞國便是塞爾維亞,在匈牙利南面,為巴爾幹半島中一小國。奧、塞屢有齟齬,暗生嫌隙,會當西歷一千九百十四年,即中華民國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奧國太子費狄南,至塞國斯拉傑夫境內,被塞人潑林氏刺死。潑林氏實為禍首。奧皇聞這消息,怎肯幹休,當即嚴問塞國,要他賠償生命,並有許多條件,迫塞承認,塞本弱小,不肯履行,奧遂嚮塞國緻哀的美敦書,即戰書。與他决裂。塞亦居然宣戰,俄國亦下動員令,出來助塞。奧與德為聯盟國,便請德幫助,抵製俄國。德皇維廉二世,夙具雄心,遂欲藉此機會,戰勝各國,雄長地球,當下出抗俄國,與俄宣戰。法國與俄國,又夙締同盟,當然助俄抗德,德復與法宣戰,法、德兩國的中間,夾一比利時國,嚮由列強公認,許他永久中立,此次德欲攻法,嚮比假道,比人不許,德軍竟突入比境。英國仗義宣言,要求德皇尊重比利時中立,德皇全然不睬。那時英國亦欲罷不能,衹好對德宣戰。於是英、俄、法、塞四國,與奧、德兩國,互動幹戈,角逐海陸,爭一個你死我活。日本與英聯盟,也與德絶交。獨美國宣告中立,其餘各國,亦尚守中立態度,不願偏襢。中國積弱已久,衹好袖手旁觀,嚴守局外中立,當由袁總統下令道:
  我國與各國,均係友邦,不幸奧、塞失和,此外歐洲各國,亦多以兵戎相見,深為惋惜。本大總統因各交戰國與我國締約通商,和好無間,此次戰事,於遠東商務,關係至巨,且因我國人民,在歐洲各國境內,居住經商,及置有財産者,素受各國保護,並享有各種權利,故本大總統欲維持遠東平和,與我國人民所享受之安寧幸福,對於此次歐洲各國戰事,决意嚴守中立。用特宣佈中立條規,凡我國人民,務當共體此意,按照本國所有現行法令條約,以及國際公法之大綱,恪守中立義務。各省將軍巡按使,尤當督率所屬,竭力奉行,遵從國際之條規,保守友邦之睦誼,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中立條規,共計二十四條,無非是對着交戰國,各守領土領海界限,不相侵犯。所有彼此僑寓的兵民,不得與聞戰事。各交戰國的軍隊軍械,及輜重品,不得運至中國境內,否則應卸除武裝,扣留船員。這係各國中立的通例,中國亦不過模仿成文,無甚標異。造法機關,衹能對內,不能對外。
  衹中國山東省境內,有一青島,素屬膠州管轄。光緒二十四年,因曹州教案,戕殺德國二教士,德國遂運入海軍,突將青島占去。嗣經清政府與他交涉,把青島租藉德國,定九十九年的租約,然後了案。此番德人與各國開戰,日本與德絶交,遂乘機進攻青島,謀為己有。看官!你想青島是中國領土,德人衹有租藉權,德既無力兼顧,應該歸我國接收,如何日人得越俎代謀呢?袁總統壹心稱帝,有意親日,竟任他發兵東來,袖手作壁上觀。日人遂破壞我國中立,從膠州灣兩岸進兵。小子有詩嘆道:
  大好中原任手揮,如何對外昧先機,
  分明別有私心在,坐使東鄰炫國威。
  日本恃強弄兵,袁總統挾權脅民,彼此各自進行,又惹出種種禍事。天未厭亂,事出愈奇,小子演述至此,禁不住傷心起來,暫時且一擱筆。後文許多事實,待至下回續述,看官少安毋躁;小子即日賡續,再行宣佈。
  吾嘗謂權利二字,誤人不淺。白狼之甘心為盜,擾攘至三載,蹂躪至四五省,卒至惡貫滿盈,身首異處,誰誤之?曰權利二字誤之也。袁總統之熱心帝製,不憚冒天下之不韙,舉誤國病民諸弊政,陸續施行,誰誤之?曰權利二字誤之也。即如歐洲之大戰爭,震動全球,牽率至十餘國,鏖鬥歷四五年,肝腦塗地,財殫力痡,亦何莫非權利二字誤之耶?嗚呼權利!吾閱此,吾不忍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第一回 揭大綱全書開始 乘巨變故老重來
第二回 黎都督復函拒使 吳軍統被刺喪元第三回 奉密令馮國璋逞威 舉總統孫中山就職
第四回 復民權南京開幕 抗和議北伐興師第五回 彭傢珍狙擊宗社黨 段祺瑞倡率請願團
第六回 許優待全院集議 允退位民國造成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闢正陽門
第八回 變生不測蔡使遭驚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第九回 袁總統宣佈約法 唐首輔組織閣員
第十回 踐夙約一方解職  藉外債四國違言第十一回 商墊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
第十二回 組政黨笑評新總理 嗾軍人脅迫衆議員第十三回 統中華釐訂法規 徵西藏欣聞捷報
第十四回 張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電辨誣第十五回 孫黃並至協定政綱 陸趙遞更又易總理
第十六回 祝國慶全體臚歡 竊帝號外蒙抗命第十七回 示協約驚走梁如浩 議外交忙煞陸子欣
第十八回 憂中憂英使索復文 病上病清後歸冥籙第十九回 競選舉黨人滋鬧 斥時政演說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彈捐軀 應桂馨泄謀拘案第二十一回 訊兇犯直言對簿 延律師辯訟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畢現幾達千言 宿將暴亡又弱一個第二十三回 開國會舉行盛典 違約法擅簽合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