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孔學感悟集:論語力 》
第41節:萬代一宗的天下第一傢孔族淵源(4)
於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孔府的北面,穿過三裏多長古柏森森的神道,就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孔林。孔林內老柏古檜,青翠蒼鬱,四周林墻長達十五華裏,占地3000多畝,是我最大的人造園林。60多座樓、亭、殿、堂隱現在密林深處,還有上千的古代碑碣和豐富的地下文物。
孔府、孔廟、孔林合稱為"三孔"。"三孔"古跡馳名中外,對於研究古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書法演變等,都有珍貴的價值,因此素有"東方文化寶庫"之稱。
早就取好的孔子後裔的輩分
如果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孔姓名字的前一個字多是"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十個字中的某一個字。這是因為孔族取名都要按照行輩用字的規定,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孔子的第若幹代孫。
孔族行輩用字舊稱"吉字",共50個,是歷代留下來的,起源於朱元璋的賜字。在此以前取名並無定規。
明初朱元璋此孔氏八輩8個字供取名用。其後因在洪武元年襲封孔希學為第56代衍聖公、洪武17年又襲封孔訥第57代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成為十個字,即:希彥公彥承,弘文惠尚胤(清代為避雍正帝諱,改胤為衍)。
明天啓間,這10個字仍不夠用,由第65代衍聖公孔胤(衍)植奏準後續上20個字,即: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依此,從56代的"希"到85代的"揚"都有固定用字。目前存世的孔姓,輩分最高的約為第71代的"昭",最低的是第80代"佑"。所以我在本章開始時說當前所見不出這十個字。
民國後孔令貽又另立了20個字,於民國八年咨請北洋政府核準公佈成為第81代至100代的用字。即:"建道敦安定、樊修 長、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續昌"。次年,以孔德成"宗府佈告"名義公佈於孔廟詩禮堂,列出前後各20個字,規定"如果有人不依行輩者,必須改正,否則,不準入譜",這也是過去一貫的規定。
在日本,天皇傢族也是世代相傳,但我認為在中國衹有孔子傢族能做到這樣世代相傳,從不亂輩,並傳至110代。
孔子子孫的特點是它的名字在出生之前其輩名就起好了。實際上我的本名叫孔祥林,這個"祥"字就决定了我是第75代。我的父親叫孔繁宗,"繁"字也是早就確定了的。還有,我現在有了孩子,名字叫"令昊","令"字就是76代的人用的輩分字。這樣,孔子的子孫直到105代都有了輩分名字。
孔傢的成長秘訣四歲開始讀《論語》
從孔子開始算起我是75代,幼年開始就在孔傢的嚴格教育環境中長大。我四歲時開始讀《論語》,由祖父孔慶功給我講授。生在孔傢如果沒有學問被認為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1) | 第2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2) | 第3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3) | 第4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4) | 第5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 | 第6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 第7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1) | 第8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2) | 第9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1) | 第10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2) | 第11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3) | 第12節:於丹《論語》扶桑行(1) | 第13節:於丹《論語》扶桑行(2) | 第14節:於丹《論語》扶桑行(3) | 第15節:於丹《論語》扶桑行(4) | 第16節:於丹《論語》扶桑行(5) | 第17節:於丹日本講座(1) | 第18節:於丹日本講座(2) | 第19節:於丹日本講座(3) | 第20節:於丹日本講座(4) | 第21節:於丹日本講座(5) | 第22節:於丹日本講座(6) | 第23節:於丹日本講座(7) | 第24節:於丹日本講座(8)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