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走嚮共和 》
李鴻章被形勢逼成的英雄
盛和煜 Cheng Heyu
張建偉 Zhang Jianwei
近日來華人圈內有關李鴻章是英雄是賣國賊問題爭論不休,許多華人動了感情,口諸筆伐,興師動衆,大有不捉拿罪魁禍首不罷休的架子,十分熱火,是大好事,也值得深思。
華人文化儒釋道的精髓孔子有“夷夏”之說,所有“夷”的東西絶對不可以,凡是“夏”的事物均必須無條件接受,不管任何情感個性理智道理,無限忠於“夏”就沒有任何危險了,就不會當漢姦賣國賊了,關公嶽飛等華人民族英雄絶對是“夏”的代表。李鴻章在喪
權辱國割地賠款的許多條約上簽字,絶對不是“夏”的行為,不管任何形勢背景,不管有無道理,不管有利無利,一定屬“夷”的範圍,李鴻章做賣國賊是沒有選擇的。
古代華人社會沒有與世界交流及發展發達的內因和外部動力,衹要穩定不變就是好事,關公嶽飛等華人民族英雄的作用非常大,大到十幾億華人生活在中國大陸都不會分裂,這是世界奇跡,其代價是犧牲華人的個性潛力創造力生産力,沒有力量與西洋為代表的八國聯軍抗爭,甚至連東洋小日本也打不過,衹能割地賠款,李鴻章就有用武之地了,李中堂大人處處為保護中華民族的利益而嘔心瀝血,總算留住了我大中國的根基,才能有中國的今天,你說李鴻章是不是被形勢逼成英雄。
當今華人社會不發展經濟文化文明就沒有出路了,華人傳統文化上愚忠愚孝的民族英雄對發展生産力不利,是到重新認識華人古代民族英雄與賣國賊的時候了。
中國要想發展生産力,要想與世界做生意,要想與世界接軌,就必須改變華人傳統文化閉關自守平和不變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要改變華人傳統民族英雄的說法,嶽飛等人在華人歷史的地位是一定要復雜化了,不但嶽飛的英雄形象會改變,其他許多古代華人民族英雄如關公等今後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裏去,反而華人民族的“罪人”與賣國賊倒更有現實意義。
當今華人社會需要會與世界交流,會與各國談判,會隨機應變,會放眼世界的民族英雄,細數華人歷史,符合這個條件的人大多是華人民族的“罪人”與賣國賊,秦儈是一個,秦儈高瞻遠矚,明知宋朝不是金人的對手,力輓狂瀾,談判主和,贏得了南宋的偏安,應該是華人民族的英雄而不是罪人,反觀嶽飛,不識時務,頑固不化,很難看出有可取的地方,當然從華人忠孝的角度,嶽飛是華人民族的大英雄,這是華人反應如此激烈的原由。
中國大明王朝的鄭和三寶太監七次下西洋南洋,甚至有環球航行的說法,剋服了華人海洋恐懼癥,廣泛與世界各國人民交流,應該是華人民族的大英雄,應該大樹特樹,但鄭和三寶太監在華人文化歷史上始終被邊緣化,比關公嶽飛的英雄形象要差十萬八千裏,華人社會過去需要關公嶽飛的愚忠愚孝的民族英雄來穩定生活,華人社會現在需要鄭和三寶太監大民族英雄領導廣大華人走嚮世界,要為中國沿海民衆前仆後繼嚮世界進軍拍手稱快,他們纔是華人民族默默無名的英雄。
中國大清王朝的李鴻章是華人民族的大英雄,與義和團相比,李中堂大人就聰明的多,又知洋務,又識談判,又能擺平清王朝,還能代表華人民衆利益,有放眼世界的膽識,在當今中國走嚮世界的徵途上,李鴻章的價值是非常大的,不能衹因他是滿清的朝臣與洋人簽割地賠款的條約而視為華人民族罪人,中國當時有千千萬萬個李鴻章就有希望了,假如中國今天有幾百萬個李鴻章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華人民族與華人文化對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不允許華人個人有自己的主見,即使有個人的意見也不允許表達出來,在當今中國走嚮世界與國際接軌的形勢下,華人文化民族許多古老的統一的概念如李鴻章做賣國賊一定要有爭論的,是合情合理的,對廣大華人來說,死抱着華人文化古老的統一的概念不放,不利發展,不利開放,不利經濟發展,不利走嚮世界,李鴻章何嘗願意做賣國賊,衹是形勢所逼,不得不做英雄。當今中國人不發展經濟,不走嚮世界就沒有出路,爭先恐後主動與洋世界交往,不都在做英雄嗎。□鬍祈(美國紐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大型60集歷史劇同步圖書《走嚮共和》 | 《走嚮共和》美化李鴻章?相關圖書即將出版 | 《走嚮共和》兩極爭議白熱化 導演張黎解迷津 | 《走嚮共和》編劇盛和煜稱:願為李鴻章負責 | 南方周末:《走嚮共和》的內幕故事 | 第一章 修園子(一) | 第一章 修園子(二) | 第一章 修園子(三) | 第一章 修園子(四) | 第一章 修園子(五) | 第一章 修園子(六)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一)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二)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三)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四)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五)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六)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四)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五)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六) | 第四章 一局雙贏(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