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方爾加:藉人之力,柔順進取(5)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第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太上的領導平時不輕易說話,太上要的是無形,是用無形的東西來管理社會,管企業,管家庭。太上用無形的東西來管理這個社會會達到什麽效果?“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說工作幹得怎麽這麽好,誰幹的,是領導人幹的嗎?領導人沒有幹。領導人太上,不知有之,那是老百姓幹的。誰讓老百姓幹的啊?老百姓說沒有誰讓我幹,是我自己想幹,是我自己願意幹的,我自然。這就是太上,也就是太上用一種無形的方式把有形的東西給調動起來了,其實這種無形的東西並不是什麽都沒有的。有,衹不過你看不到,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非常具有穿透力,所以這種無形的東西老子在第十四章說:“視之不見。”聽,沒聽到,摸也摸不出什麽東西,但是肯定都有,衹是“夷”“希”“微”。
  再看第三十五章,老子說:“樂與餌,過客止。”美妙的音樂是好聽極了,美味食品的香味把來往的客人給留住了。美妙的音樂和美味的食品都是有形的東西,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着,聞得着,聽得着的東西,“道”就不一樣了,“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我衹能給你說就是“道”一點味道都沒有,沒有形狀。你別看“道”這個東西什麽東西都沒有,但是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老子就是強調無形的東西,就像古代河南這個地方,憑什麽當我們全國的中心呢?就憑文化和思想,讓你為我所用。
  我打一個比喻,亞裏士多德說“奴隸與奴隸主的關係”,奴隸為什麽給奴隸主當奴隸呢?奴隸主有智力,有思想和文化,奴隸有體力,正好奴隸主用奴隸的體力——我沒有說河南是奴隸主,來奴隸我們的意思,我衹是打一個比方——也就是說當時河南能夠統治全國,用的就是“道”,用的就是思想。
  再看二十七章,老子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善行無轍跡”,這個行是馬路的意思,善於駕車沒有軌跡。說話沒有漏洞,衹要說話都有漏洞,但是老子說,善於說話的人沒有漏洞。“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說善於鎖門者不用鎖,還撬不開。其實他說的是無形的東西,解决人的思想問題,我把你的思想解决,你的腦袋開竅了,就不用鎖你了,不用捆你了。我不用說話,我調動語言大師來給我說話了,我不用計算,我調動數學大師給我計算。老子說的還是無形的東西,老子衹是給我們一個思路,就是說你要註意用無形的東西,用思想和文化去解决問題,別什麽東西都去關註有形,都去講硬實力,不過老子也不是說,說話一點用也沒有。“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有的人在這兒合適,有的人在那兒工作合適,大傢各有各的作用。
  我們看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其實是整個《道德經》的總綱要,講的是“道”,解讀起來非常的難。道如果能把它清楚地表達出來,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也就是說,如果它可以以具體的方式直接展露在你面前,看得見,摸得着的話,它就不是真正的道;道也是有名稱的,這個名稱如果能直接展露在你面前,就不是真正的名稱了。實際上這兩個是一個意思,就是說“道”不能表達,不能說。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說出來,所以老子在這八十一章就沒有說,衹能形容,老子就用兩個概念來說:一個是無,一個是有,用“有”和“無”表達“道”。“有”“無”和“道”是什麽關係呢?
  戰國有一個人叫公孫竜,他說雞有三條腿,雞的第三條腿是無形的腿。雞的左右兩條腿是有形的,而看不到的那一條腿是無形的。就像我們平時的物價上漲、下跌,這個上升和下跌有一個無形的手,那個無形的手就是幕後市場價值。既然道不能直接出來表示自己,那我就通過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來表達道,就是有和無:“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實有和無是一個意思,一個是從“有”的角度,一個是從“無”的角度,就像“陰”和“陽”一樣。“陰”和“陽”在前臺表演,太極不直接表現;“有”和“無”表現在前面,而“道”不直接表現出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