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金庸與《明報》   》 第40節:第十章 "住下來了,不想走了。"(3)      張圭陽 Zhang Guiyang

  5月11日,《明報》社評強調工潮不要涉及政治。5月14日,社評指騷亂群衆大多數不是工人,要求居民"力持鎮定,共渡難關":
  "從現場攝得的照片與電視中可以看到,目前參與騷動的群衆,極大多數已不是發生工潮工廠的工人,而是外來的毫不相幹的人群。這些人燒巴士、燒私傢車,搗毀徙置事務處……種種行為,與原來的工潮早已相距十萬八千裏。這些外來者的行為,對於真正的工人其實是不利的。明眼人自然一望而知。"
  5月17日發表《同情工人,反對騷亂》社評:
  "我們贊成和平的勞工運動,反對騷動和使用暴力。但我們以為,在目前,不能將目前這場騷動的責任,歸咎於勞工。我們相信,即使是參加了這次工潮的人們,絶大多數也並不贊成騷動。那些燒巴士、搗毀徙置事務區、燒學校、掀翻汽車的騷動者,極大多數並非真正的工人。……我們一貫支持工人的合理要求。以人造花廠的勞資糾紛而言,我們認為工人們的要求並非不合理,應當設法予以滿足。事件之所以惡化,根本原因在於在勞資糾紛之中,摻雜進了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之加入,對本港固然大大的不利,長期的來說,對本港大多數工人也是不利的。"
  5月19日社評標題《英國的香港政策》: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主義的情緒高漲,各處殖民地中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涌。英國認識到這個世界潮流,對於凡是要求獨立的殖民地,無不予以滿足。二十年來,英國殖民地宣佈獨立的不計其數,較重要的有印度與巴基斯坦(1947年獨立)、錫蘭與緬甸(1948)、羅德西亞(1953)、加納(1957)、馬來亞與新加坡(1957-1963)……在英國的基本國策中,它並無非保有香港不可的必要。連印度、馬來亞、肯亞這種富庶之極的大殖民地都是兵不刃血地放棄,英國豈肯為了小小的香港……打上一仗?……英國决計不會為了香港……打仗,也不會為保持香港而像葡萄牙那樣答應對方的任何條件。它的態度是很明顯的:你來,我走;你不來,我在這裏。打仗,不打!叩頭?不叩!在目前的形勢下,香港的地位是十分微妙的。……要知對於中國和英國,香港都不是什麽大不了的地方。與中共和英國今日所面臨的各種大問題相比,香港問題實在並不重要。然而對於我們住在香港,別無其他地方可去的香港人,這卻是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
  5月20日社評《每個香港人的責任》:
  "……我們早就說過,極大多數香港居民不願改變香港目前的現狀,相信大多數左派人士真正的內心,也不希望香港改變現狀。但要香港維持現狀,有幾個必要的條件:第一,香港不要成為真正威脅中國的軍事基地。香港英軍寥寥數千人,當然决無進攻的可能和意圖。臺灣的特務人員有時利用香港,擾亂大陸,但香港政府以往總是加以取締,若有發現,便遣送赴臺。……第二,香港必須保持經濟上的繁榮。我們必須繼續發展工業和旅遊事業,否則這塊小小土地,無法養活這將近四百萬的龐大人口。我們須得保持健全的經濟制度,維持銀行的信譽,不能將已來的投資嚇走,使正要來的投資裹足不前,不能將大批優秀的技術人員驅之於外國。沒有資金、信心和人才,工業是發展不起來的。第三,香港必須保持安定,維持法律和秩序。……第四,在任何不同意見的爭執下,必須出之於忍耐與剋製的精神,雙方盡量避免使用暴力,即所謂'要文鬥,不要武鬥'。"
  金庸除了說理之外,還有許多嚮讀者訴諸感性的請求。如5月22日社評是《命運相同,同舟共濟》:
  "……我們大傢都已認識到,香港的命運正面臨着二十二年來最大的難關。中共目前並不準備收回香港,也沒有任何外來的力量要侵略香港,目前的難關,是住在香港的人自己製造出來的。……香港大多數人要求香港保持和平安定,但左派人士心中,何嘗不要求和平安定?既然有了這樣的一個共同的大前提,我們應該存着'同舟共濟'的心情,先求和平安定,然後再逐步來尋求消除相互間歧見的方法。如果這些歧見根本是無法消除的,那也不妨讓它存在那裏。我們絶對相信,香港居民人人不希望香港這條船沉下去,香港政府不希望,左派人士不希望,普通居民自然也不希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1)第2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第3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3)第4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第5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5)第6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1)
第7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2)第8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3)
第9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4)第10節:第三章 野 馬(1)
第11節:第三章 野 馬(2)第12節:第三章 野 馬(3)
第13節:第三章 野 馬(4)第14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1)
第15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2)第16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3)
第17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4)第18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5)
第19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6)第20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7)
第21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1)第22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2)
第23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3)第24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