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用心去游 》
第40节:法国(24)
刘心武 Liu Xinwu
他争论说:“你所说的那类东西,固然不少,但也不能以偏概全。你这次来巴黎,不该只去卢浮宫,你还应当多去些博物馆——特别是展览现代派艺术的博物馆,你知道巴黎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画廊,同卢浮宫的藏品相衔接,从印象派一直到最近的创新之作,全有陈列。前不久毕加索纪念馆的永久性画廊也已开放,你应去仔细地看看。我认为‘现代派’艺术中也有好东西,就同19 世纪以前的欧洲艺术中也有坏东西一样。记得去年看到国内一家权威性杂志上有篇文章,它为了捍卫具象艺术反对抽象艺术, 竟不惜拿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前进》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比,表扬前者,批评后者。这让我感到震惊。德拉克洛瓦自然是一位进步的画家,但他的资产阶级性质,是再明白不过的,那幅《自由领导人民前进》所反映的史实,是1830 年7 月28 日,巴黎市民为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而进行巷战的情况,那并不是一件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是一件浪漫主义的作品,画家把资产阶级美化为一位艳丽的自由女神,高举着象征共和的三色旗引领人民前进。它的进步意义在于反封建,它的局限性在于为资产阶级歌功颂德。可是你们那位评论家对这幅画简直是全盘肯定。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创作于法西斯势力猖獗的1937 年,当时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的飞机炸成了平地,举世震惊,毕加索及时地创作了这幅抽象手法的巨作,发出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强烈抗议,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等于为欧洲人民抗击法西斯势力发出了一道动员令。这也是毕加索本人政治上转向共产主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他便正式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对这样一幅作品,你们的那位评论家却大加贬抑。其根据,便是《自由领导人民前进》比《格尔尼卡》容易看懂。其实这也只能代表那位评论家个人的理解能力。德拉克
洛瓦的画在当时只挂在沙龙中,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看见,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后来印成了明信片,广泛流行于整个西欧,每一个普通工人都熟悉它,当然也理解它。我举这个例子,不过是想向你说明,仅仅因为艺术形式上使你们不习惯了,你们就断定‘现代派’只是腐朽没落、颓废绝望的东西,那是不公正的……”
我便又对他说:“毕加索也许另当别论。但我们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持严峻的批判态度,第二条理由还是很充分的:它们大都有着与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的哲学为前提,如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
他忍不住打断我问:“可是你们推崇备至的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不也有相同的问题吗?巴尔扎克的政治态度你们很清楚,是个保皇党人,他的哲学前提能与无产阶级所尊崇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丝一毫共同之处吗?列宁写文章讲过,托尔斯泰的哲学观、历史观反动,而且是在‘反动’这个字眼最全面、最准确、最深刻意义上的反动。既然对他们能‘一分为二’,为什么就不能对西方的‘现代派’作家也‘一分为二’呢?”
我说:“也不是没有‘一分为二’。许多人在基本否定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前提下,也承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认识价值,承认它们的某些技巧值得借鉴。”
朋友笑了,他凝视着我问:“你不要光是概括别人的意见。你个人对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呢?”
我也笑了:“你以为我是在回避吗?不,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我首先承认自己对西方的‘现代派’艺术相当无知。所以我无从对它作出整体性的判断。就我个人接触到西方‘现代派’作品而言,有的我理解并且感到兴趣,有的我能理解但并不喜欢,有的我不能理解。不过有一点我是清楚的:我们中国的文学艺术家,应当以我们的创作为我们中国人民服务。目前我国读者、观众的文化素养水准决定了他们的欣赏水平,而且就是总体水平提高以后,基于我们这个民族有着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也必定要求我们向他们提供首先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因此,我认为西方‘现代派’文艺非但不能在中国照搬,就是那些确实有价值的因素,因不合我国的国情,也并非都可借鉴。所以,我主张:一,把西方‘现代派’文艺中有代表性的东西适当地加以引进,主要不是作为欣赏对象,而是作为了解西方世界的参考材料;二,对西方‘现代派’文艺要给予科学的评价,评价它们时不必和它们在中国可能派生的影响生硬联系;三,对于它们当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艺术创新的勇气和经过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艺术技巧,可以大胆借鉴,在借鉴中允许失败,逐渐积累经验,以使我们的文学艺术在广采博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澳大利亚(1) | 第2节:澳大利亚(2) | 第3节:澳大利亚(3) | 第4节:澳大利亚(4) | 第5节:澳大利亚(5) | 第6节:澳大利亚(6) | 第7节:澳大利亚(7) | 第8节:奥地利(1) | 第9节:奥地利(2) | 第10节:德国(1) | 第11节:德国(2) | 第12节:德国(3) | 第13节:德国(4) | 第14节:丹麦(1) | 第15节:丹麦(2) | 第16节:丹麦(3) | 第17节:法国(1) | 第18节:法国(2) | 第19节:法国(3) | 第20节:法国(4) | 第21节:法国(5) | 第22节:法国(6) | 第23节:法国(7) | 第24节:法国(8)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