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煮酒說水滸   》 第40節:隨筆雜說(11)      瀋傢仁 Shen Guren

  史料雖說零零星星,綜而觀之,我們可以理出這麽個頭緒:宣和元年(或在此之前),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事於河、朔(即黃河以北,今山東徒駭河東南,山東東阿,河南睢縣、柏城以東地區及江蘇的西北部地區),宣和三年二月,在楚、海州(即今淮南及江蘇東海)被海州知府張叔夜派伏兵襲敗,宋江投降。宋江義軍在這短短的二三年時間內,他們時而在淮南,時而在山東,時而"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時而又"出入青、齊、單、濮間","轉掠十郡",活動範圍在今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河南等省的廣大地區。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這麽個結論:宋江起義軍是一支不曾建立任何根據地的、流動作戰的遊擊部隊。如果像《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據以長期地進行武裝鬥爭的地方"就叫"根據地",這就恰恰說明梁山地區不可能成為宋江義軍的根據地。因為宋江義軍"轉掠十郡",而不是"長期地""據以"這個地方,既不可能"據以長期地進行武裝鬥爭的地方",又何能稱為根據地呢
  既是如此,一些學者又是怎樣來論證梁山地區或水泊梁山是宋江義軍的根據地的呢綜合起來主要有如下兩點:
  第一,從地理的角度論述梁山地區的險要地形。有學者先從梁山及附近諸山的形成和概況,論述到梁山泊的形成及其概況,再從豐富的資源、險要的地形,論述到北宋時期的梁山地區是農民起義的理想根據地。指出:"北宋時期的梁山地區,水闊山險,地形復雜,位置重要。經濟上,具有豐富的生活資料來源;軍事上,進便於出擊,守利於防衛,退易於轉移,是一個具有戰略性的軍事要地,是起義農民據以同北宋王朝進行武裝鬥爭的理想根據地。正因為梁山地區具有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所以北宋時期藉居梁山地區反抗北宋王朝腐朽統治的不計其數。《宋史》上不乏'梁山泊多盜','梁山泊素多盜','梁山泊漁者習為盜'的記載。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宋江據此起義,但當時的史料卻提供了'宋江寇京東','出青、齊、單、濮間'的活動區域,正是屬於京東西路,又恰恰處在青、齊、單、濮州包圍之中。在這一地帶,再也找不出任何一個像梁山地區這樣有利的活動場所。宋江之所以能以少數人堅持同北宋王朝相對抗,使'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官軍莫敢攖其鋒',若不是藉助梁山地區這樣一個優越的地理環境,是根本不可能的。史載宋江'其纔必過人',應具有一定的戰略眼光。總之,從北宋時期梁山地區的地理位置環境來看,我們認為宋江據此起義是可能的。"
  但是實際情況是這樣嗎北宋時期的梁山泊號稱"方圓八百裏",實際上它南自今巨野縣城北二十餘裏,北抵梁山縣斑店一帶,東南達嘉祥縣梁寶寺附近,東北到小安山東部,西逾今之黃河二十餘裏,形狀為南北狹長,方圓約四百餘裏。水泊之中,有占地3.54平方公裏、海拔高為197.9米的梁山,加上附近的鳳凰山、龜山、土山,占地總面積僅十餘平方公裏。據此有學者認為:"梁山地區的水陸交通也比較便利。嚮西南可沿五丈河進擊北宋的都城東京;嚮東南可沿南清河進擊單州、徐州;嚮東北可沿北清河進擊齊州、青州;嚮西北可以從陸地進擊北京(大名府)。"因之,宋江等人要四方進擊,進退可靠,就必然在青、齊、單、濮這片廣阔的戰場上找一處有險可守,進退自如的根據地。那麽,位居四州中心地帶的梁山泊,當然是最理想的去處了。況且,在這一帶可以憑險而居的也衹有梁山泊一處。因此確認梁山泊是宋江義軍的根據地,而梁山水泊之中可駐足僅有梁山。
  梁山的地形的險要,的確有利於農民起義的發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消極面。
  首先,梁山泊離北宋京城汴京(即今開封)較近,既有進擊之利又有被剿之弊。它既構成了對京城的威脅,又加速了朝廷對它的防範和鎮壓。為了京城的安全,朝廷歷來對這一帶地區防範甚嚴,其任命的知府或知州一般要由"兩製以上的臣僚"擔任,而且有的還由皇帝親自遴選(見《續宋編年資治通鑒》捲一八一)。朝廷通過這些得力的地方官控製這個地區。而這些地方官一般又兼有京東西路安撫使的頭銜。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幹",他們又常以殘酷鎮壓農民起義軍來報答皇帝的恩寵。所以擔任這一帶的地方官大多是戰績彪炳、多謀善斷之人。《續宋編年資治通鑒》捲四二七載:"蒲宗孟以鄆多盜,疼誅鋤之,所戮不可計。"另外如張奎"數月捕諸盜悉平",李璋"信嘗罰擒捕,盜為衰也",劉溫舒因"用心督捕",曾受到朝廷的嘉奬。洪邁《夷堅乙志》捲六中載:宣和六年,梁山泊又掀起一次農民起義,很快就被朝廷殘酷鎮壓下去,起義群衆一次被殺就有五百餘人。官軍的嚴密防範、地方官吏的殘酷鎮壓,就逼使宋江義軍無法在此立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第1節:專傢推薦第2節:開捲解謎(1)第3節:開捲解謎(2)第4節:開捲解謎(3)
第5節:開捲解謎(4)第6節:開捲解謎(5)第7節:開捲解謎(6)第8節:開捲解謎(7)
第9節:開捲解謎(8)第10節:開捲解謎(9)第11節:百傢爭鳴(1)第12節:百傢爭鳴(2)
第13節:百傢爭鳴(3)第14節:百傢爭鳴(4)第15節:煮酒說人(1)第16節:煮酒說人(2)
第17節:煮酒說人(3)第18節:煮酒說人(4)第19節:煮酒說人(5)第20節:煮酒說人(6)
第21節:煮酒說人(7)第22節:煮酒說人(8)第23節:品酒賞藝(1)第24節:品酒賞藝(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