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新華社記者筆下的神秘大陸:多彩的非洲   》 第40節:火烈鳥(1)      高秋福 Gao Qiufu

  火 烈 鳥
  肯尼亞西部,有著名的東非大裂𠔌穿過。我有幸幾次經過那裏。一路之上,chan(饞字飠旁改山旁)岩千仞,深壑萬丈,險景不絶,令人驚心動魄。車到納庫魯市,但見翠緑的峽𠔌中,閃動着一潭潭瀲灧的湖水,其中最美的,恐怕就屬納古魯湖了。這個湖不大,衹有62平方公裏;水很淺,一般衹有兩三米。使人感到奇特的是,湖水之上,總是浮動着一條條紅色的彩練,如落英逐逝水,似朝霞映碧池,給雄險的大裂𠔌平添了幾分優柔嫵媚的韻緻。
  我萬沒料到,織成這美麗彩練的,竟是一種禽鳥。這種禽鳥,身披白中透紅的粉紅色羽衣,兩條長腿悠然挺立,紅的色調更深一層。遠遠望去,周身紅得就象一團烈火,兩腿則紅得就象熾燃的兩根火炷。因此,這種水禽被名之為“火烈鳥”。待走近一看,一隻衹火烈鳥,羽衣的粉紅色有深有淺,顯得斑斕絢麗;雙腿修長倒映水中,好像把火引燒到湖底;兩翅不時輕舒曼抖,則在湖面掀起道道紅色的漣漪。而一旦成千上萬衹火烈鳥積聚在一起,一池湖水就頓時被映照得通體紅透,成為一片烈焰蒸騰的火海。納古魯湖的火烈鳥群,歷來被稱為“世界上火光永不熄滅的一大奇觀”。
  火烈鳥學名紅鸛,是一種長有蹼足的涉禽,一般聚居在熱帶和亞熱帶的鹹水湖和接近陸地的海島淺水中。此種禽鳥現今世界上共有五種,約六百萬衹,分佈在南美洲、歐洲中部、印度和非洲東南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裂𠔌區,聚集有近四百萬衹,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烈鳥聚居地。而位於赤道綫上的納庫魯湖,火烈鳥又最多,被稱為“火烈鳥的天堂”。
  裂𠔌區的火烈鳥實際上有大、小兩種。大火烈鳥身高可達150釐米,羽衣總體看是淡粉色,長喙的尖端則呈黑色。這種火烈鳥數量較少,人們看到的機會不多。小火烈鳥身高約90釐米,羽衣色調較深,喙部呈深紅。這種火烈鳥色彩豔麗,數量較大,最能招惹遊人的目光。因此,人們看到的,大多是小火烈鳥。
  火烈鳥喜歡群居,一群往往有幾萬衹,甚至幾十萬衹。它們經常是在湖的淺水區遊串,在岸畔信步徜徉,交頸嬉戲。一時興起,撲楞楞雙翅舒展,長頸猛搖,列成嚴整的方陣,翩然起舞。每當此時,湖光鳥影,交相輝映,猶如萬樹桃花在水中飄遊。而一旦興盡,嘎啦啦一聲長鳴,倏然騰空,排成整齊的隊伍,繞着湖邊翻飛。一湖桃花遂化為一片彩霞,直燒中天。這一奇幻的景色,被譽為“世界禽鳥王國中的絶景”。為觀賞這一絶景,每年有十幾萬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納庫魯湖。
  對自然界這一禽鳥的奇觀,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說,火烈鳥是神鳥,體內藴含着無窮的精力。跳舞與騰空,不過是嚮那過剩精力的挑戰。有人說,跳舞是為表達集體的愉悅,騰空則是為展示個體的才能。也有人說,火烈鳥同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是經烈火焚燒後從灰燼中重生。集體舞蹈是烈火焚燒場面的重溫,群體騰空則是長生不滅意志的顯示。也正因為如此,火烈鳥被當地人視為“精通人性”,備受尊崇。
  火烈鳥的求偶活動十分壯觀,衹是一年一次,難得相見。據肯尼亞朋友說,每到此時,群鳥一反優遊安詳之常態,高昂起頭,互相衝撞,發出一陣陣裂帛似的低沉的鳴叫。雄鳥競相追逐雌鳥,雌鳥則假裝躲避,展翅逃竄。最後,雌鳥癱臥在淺水之中,雄鳥展開雙翼,猛撲到其項背之上。一時間,整個湖面嘎嘎聲起,交歡者宣泄自己的歡愉之情,圍觀者則是盡情吶喊助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令人動情的非洲(1)第2節:令人動情的非洲(2)第3節:非洲之巔遠眺(1)第4節:非洲之巔遠眺(2)
第5節:東非裂𠔌行(1)第6節:東非裂𠔌行(2)第7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1)第8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2)
第9節:皚皚赤道雪第10節:月亮山傳奇(1)第11節:月亮山傳奇(2)第12節:山國山情(1)
第13節:山國山情(2)第14節:腹地邊鎮第15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1)第16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2)
第17節:剛果河上兩都城(1)第18節:剛果河上兩都城(2)第19節:好望角風雲(1)第20節:好望角風雲(2)
第21節:攀登桌山第22節:南非雙城記第23節:丁香血淚(1)第24節:丁香血淚(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