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正解金陵十二釵   》 第40節:為什麽要塑造香菱這樣一個藝術形象      周思源 Zhou Saiyuan

  但是值得註意的是,曹雪芹把香菱放在了金陵十二釵副册之首,這必有道理,不會僅僅因為她是妾的緣故,《紅樓夢》裏的妾有好幾個呢。我們衹要想一想,金陵十二釵正册之首是黛玉和寶釵,又副册之首是晴雯和襲人,都是曹雪芹最喜愛的少女,在她們身上寄托着某些理想或表達了某種遺憾,她們在小說中占有重要地位。香菱自然也不會例外。
  那麽曹雪芹究竟重視香菱什麽呢?或者說,曹雪芹為什麽要塑造香菱這樣一個藝術形象呢?
  香菱有一個獨特作用,這是其他少女、少婦所沒有的,那就是由於香菱和她父母命運的變化,帶動了許多其他重要人物的出場,使他們聚合在一起,並深化了其他藝術形象。
  《紅樓夢》的人名很有講究,創作方法體現在人名上主要是甄士隱和賈雨村,表示將生活中的某些"真事隱去",而以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假語存焉"。這兩個人,一個是香菱的父親,一個是靠香菱父親資助纔得以進京趕考,中了進士,走上仕途。而且這兩個人貫穿整部小說始終。《紅樓夢》前八十回寫了五個案子,除了第七回提到的冷子興案外,還有四個案子:第四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十五和十六回王熙鳳策劃的導致張金哥與守備之子自盡案,四十八回通過平兒嘴裏轉述和評論的賈赦霸占石呆子古扇案,六十八回王熙鳳策劃的讓張華去都察院狀告賈璉案。這四個冤案中的兩個,葫蘆案和古扇案都由賈雨村一手操辦的。而賈雨村之所以能夠做官,關鍵就在於香菱的父親甄士隱資助了他五十兩銀子,這是一大筆錢,使他能夠及時進京趕考。所以賈雨村發跡是靠了香菱之父甄士隱。而葫蘆案的主要受害者之一恰恰就是香菱。賈雨村這個傢夥恩將仇報,徹底斷送了香菱返回父母身邊的希望。由於葫蘆案賈雨村包庇了薛蟠,巴結了薛傢、王傢、賈傢,為賈雨村日後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紅樓夢》愛情主綫的兩位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寶釵原來都不住在京城,黛玉在揚州,寶釵在金陵,衹有她們都到了榮國府,寶、黛、釵三角關係的感情戲纔演得起來,整部《紅樓夢》的大架構纔得以建立。而黛玉和寶釵分別進京,都和香菱有直接、間接的關係。
  黛玉進京,是因為得罪上司被罷了官的賈雨村在她傢給他當啓蒙老師。賈雨村罷官,是因為當過官,而他當官的關鍵歸根結底還是香菱之父甄士隱當年資助他及時趕考中了進士。沒有這個當官、罷官的經歷,賈雨村不可能成為黛玉的老師。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寫信給賈政,請他幫忙保舉復官,並帶黛玉進京。所以賈雨村官復原職,黛玉進京,和香菱之父,也就是和香菱有間接關係。
  香菱對於寶釵進京的帶動作用就更加明顯了。第三回結尾寫得明明白白,薛傢進京的直接原因是由於"薛蟠(在金陵)倚仗財勢,打死人命,現在應天府案下審理。如今母舅王子騰得了信息,故遣他傢內的人來告訴這邊,意欲喚取進京之意"。而薛蟠"倚仗財勢,打死人命",就是因為搶奪英蓮(香菱)而起。結果賈雨村良心泯滅,放走薛蟠。於是薛寶釵隨着母親和哥哥進京了。
  正因為香菱主要起着一個帶動別人出場的作用,所以她來到京師以後,這個使命就完成了,從此以後幾乎就無事可做,衹能偶爾扮演一個陪襯別人的角色。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由於她是薛蟠的妾,薛傢雖然住在榮國府,但是在東北角的梨香院,是個雖通榮府也通外面的獨院。香菱這個妾的身份地位和梨香院的獨特位置,也决定了她不可能經常出現在榮國府的重要活動中,更不可能輕易成為大觀園的重要成員,因此她的戲份必定很少。況且薛蟠納她為妾後根本就不拿她當回事,連薛蟠幾乎都沒有什麽戲了,香菱出場的機會自然就更少了。很明顯,這兩個條件至少要改變一個,纔會有香菱比較獨立的戲。這個條件改變的因素,我將在本書"十二釵活動的平臺"中分析。
  曹雪芹作為一位偉大作傢,不可能在香菱這樣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中犯頭重腳輕的低級錯誤。我們衹要看看香菱的判詞就能夠明白,除了正册的十二個女子外,出現在判詞中的衹有晴雯、襲人,第三個就是香菱。也就是說,這十五個少女、少婦的命運是曹雪芹要在《紅樓夢》中着重描寫的。因此香菱這個藝術形象除了在結構上對其他人物起帶動作用外,一定還有別的重要藝術使命。從册頁將她安排在副册之首來看,香菱形象的重要性很可能超過正册中的某些少女,比如迎春、惜春、巧姐。
  那會是什麽呢?
  香菱的文化基因就深深地鎸刻在她的名字尤其是原名"甄英蓮"之中。
  第一回在寫甄士隱"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衹有一女,乳名英蓮"時,有一條脂批,指出"英蓮"就是"應憐",應該可憐,應該憐憫。香菱姓甄,全名是"甄英蓮",諧音"真應憐"。我們知道,金陵十二釵都是以悲劇結束一生,按說都"應憐",為什麽曹雪芹偏偏把這個名字給了甄士隱的女兒,強調、突出她"真應憐"?曹雪芹直接告訴讀者,這個少女"真應該值得人們特別可憐"。這在曹雪芹筆下所有被同情的少女、少婦中是罕見的。香菱確實特別命苦,不但幼年被人販子拐走,後來賣給了呆霸王薛蟠為妾,她甚至連自己的父母是誰,何處人士,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實際年齡都不知道。所以判詞說她"平生遭際實堪傷",恰如其分。她確實值得人們深深地同情與憐憫。
  問題是香菱最"應憐"的是什麽?如果僅僅是指她從小被拐賣等事情,那別人也有類似情形。七十七回交代,晴雯也是被人(賴大傢)用銀子買來的,當時剛剛十歲,可是"也不記得家乡父母"了。看來賴大傢買她之前,晴雯已經被拐或被賣過了,當時她一定很小,還不記事。如果十歲纔被賣,那就不會連家乡父母都不記得。晴雯是丫鬟,地位還不如作為妾的香菱,而且最後也被迫害致死。由此可見,曹雪芹突出香菱"真應憐"必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須要我們去認識和體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百傢講壇
第1節:前言第2節:誤讀造成許多謎
第3節:秦可卿藝術形象第4節:乳名兼美字可卿
第5節:不正常的男女關係第6節:給秦可卿看病的不是禦醫
第7節:混飯吃久慣行醫第8節:用那棺木純屬偶然
第9節:真的假貨第10節:存在着一個悖論
第11節:秦可卿出身的秘密第12節:某親王之女的旁證
第13節:不以異姓相視第14節:怎樣認定棄嬰的出身
第15節:可以肯定秦業是個清官第16節:出身神秘的秦可卿
第17節:秦可卿責任的兩個關鍵第18節:曹雪芹對秦可卿的態度
第19節:紅學中還有多少學第20節:曹雪芹自敘傳的觀點
第21節:賈寶玉即是曹雪芹第22節:蛛絲馬跡
第23節:黛玉死因的幾種說法第24節:林被玉帶動與其主動性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