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煮酒论道   》 第40节:十二、似弱实强的力量----至柔克刚(1)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

  十二、似弱实强的力量----至柔克刚
  烈风可以吹断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却奈何不了一根细细的小草,铁锤可以砸碎硬硬的石块,但捶不坏软软的棉被。软绵绵的太极拳却能无敌于天下,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以柔克刚,在民间思想中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的传统元素之一。像话本小说上常说:“软弱安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无争无竞是贤才,亏我些儿何碍。钝斧捶砖易碎,快刀劈水难开。但见鬓白牙衰,唯有舌根不坏!”历史上,虽然这样的思想也成了患软骨症的某些国人用以遮羞的理由,但是也不可否认,国人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如同春草一样顽强地生长,中华文明不断地传承壮大,而没有像其他三大文明一样中断灭绝,以柔克刚的思想还是起过一定的作用的。这样的思想正是道家始创,源于道家最早的经典——《道德经》。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正是道家所推崇的一个“吉祥物”。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这个词到现在还非常地有生命力,常和一些80年代后才有的时尚新词一起出现在传媒中。但看到这个词的人是否真正能理解老子说“上善若水”的本意,却很难说了。我们看老子所说的水之所以最接近道的特征:
  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就说水滋养万物生灵而不自居伟大。正符合老子所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同;不自矜,故长”的道理。
  二、水处众人之所恶: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但水处下而不卑,处险而无忧,处秽能自洁,这正是水的伟大之处,也正像修道高人的品行。
  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是柔弱的,但水的力量却有时候也大得惊人。记得当年在大学上水文课时,老师讲民国时,长江上游的峡谷被一块如同小山尖一样的巨石塞住,堵了好几天,甚至导致下游的江水水位都降低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时也没有办法,最后还是完全靠江水自身的力量给冲开了。可见水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海上大浪有时能将钢铁制成的舰船打成两截,也能将几十吨的庞然大物高高抛起。这是大家都懂得的,不再多说。
  柔能克刚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也有些人不怎么信。不过武术中的太极拳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相传由武当派始祖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法,正是道家以柔克刚的理论在武学上的实践。假如把老子的《道德经》比做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那太极拳法就好比是马可尼的无线电发报机。
  大家看《太极张三丰》等电影上面,太极之术令异常凶悍的敌人有劲使不出,即便能使出来也使不对地方,当真是“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当然也有朋友说,这是小说或者电影中的虚构情节,实际中还是练散打搏击的要厉害得多。笔者觉得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们练的太极拳确实像广播体操似的,不要说打不过散打高手,就算是寻常壮汉也对付不了,这是实情。但这是因为现在的人练太极拳只注意健身功效,搏击功效早就退化了。据此就说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之术是假的,也是大错特错。
  太极宗师之一的杨露蝉距今年代并不太远,主要活动期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他在端王府教拳,王府上下,高手自然极多,何以个个服他?另外京城中慕名来挑战的也个个身怀绝艺,岂有鱼腩之辈?而且杨露蝉好武成癖,无论何门何派何等人来挑战,无有不允。他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法,无往不利,打服了四方高手,获得了“杨无敌”这样的美名。太极拳法的威名,想来绝不是吹嘘出来的。笔者虽然也喜欢太极拳,但对其中奥秘却未得门径,看到网上有朋友贴出这样一段论述,像是深有心得的:
  当年杨露蝉父子王府教拳,端王、傅伦贝子这些人都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之人,你猜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迷恋。内家拳神色庄严,心平气和,瞪眼间降伏野蛮汉,那种成就感,那种自信心,何快能为?人生血肉之躯,力不能移山,气不能吞河,天之高,海之阔,常怀无奈。西方人锻炼身体总是好勇斗狠,肌肉越大越好,折腾皮肉,和自己作对,妄图与天争胜,其实内心空虚。中华道家,应天顺时,修身养性,反视内听,大松大软,身神合一,养的是真正的神勇。人身是天地中一点灵性种子,力不须大,气不必壮,只要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翻天覆地”。内家拳懂“劲”之后,可以感觉到自己真实的身体,把运动潜力全部发挥出来,而且心情轻松,头脑清醒,感官灵敏,在竞技比斗中占尽先机。欲炼坚钢者不得坚钢,极柔软者反而极坚钢。道之玄妙,玄而又玄,中国人的老祖宗怎么就如此聪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1)第2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2)
第3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3)第4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4)
第5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1)第6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2)
第7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3)第8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4)
第9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5)第10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1)
第11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2)第12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3)
第13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4)第14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1)
第15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2)第16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3)
第17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4)第18节:五、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物而观(1)
第19节:五、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物而观(2)第20节:五、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物而观(3)
第21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1)第22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2)
第23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3)第24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4)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