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优雅社交礼仪枕边书:空姐说礼仪   》 第40节:树立专业的职场形象(1)      Ji Yafei

  第10节 树立专业的职场形象
  飞机过站的时候,由于有比较充裕的等候时间,小李打算去香港候机楼免税店买化妆品。难得有如此宽松的过站时间,她很高兴能有宽松的时间选购计划中的几样物品。这时,乘务长对她说:"小李,麻烦你帮我带一瓶香水回来,味道清淡一点,你觉得好闻就行,我信赖你的眼光。"她虽然有些为难,但仍然答应了。
  其实,过站时间充裕也只是相对平时而言,留给她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半小时后下一个班的旅客就要登机,她在第一位旅客登机前就要回到飞机上。在候机楼,她要顾及乘务员的形象,不能穿裙子奔跑,虽然没人认识她,但她身上这身制服,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是哪家空公司。于是,她快速行走,像个竞走运动员一般,脚下没有腾空动作,但步频极快。
  到了免税店,她犹豫了一下,但很快就坚定地走到香水专柜前。香港的导购小姐十分热情,几乎把所有她认为味道清淡的香水都用纸片喷了一个试用装,并仔细地在纸上标明品牌和名称。递到她手里有二十多张,她闻一下,就要甩甩头停顿,让鼻子缓冲再闻下一个。当她终于将这二十多种香水闻遍时,时间已不知不觉过去了。她反复权衡选择,最后拿定主意买了一个她认为最好的香水,然后快速返回。
  这样一来,她辛辛苦苦走那么远的路,只为帮领导买一瓶香水,自己筹划多日的几种化妆品都没来得及买,想到这一点,她不免有些沮丧。不过当她把香水递给乘务长,并且拿那张试用卡给大家闻过后,几乎所有人都称赞这个味道好,她心里又喜悦起来。这时,乘务长把香水递还给她说:"生日快乐!"
  她愣了一下,眼泪禁不住涌了下来,忙碌的飞行使她只能记得今天是星期几,而具体的日子根本不清楚,她忘了今天是她的生日。
  这就是人生,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无法预知每一个行动的结果,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留遗憾给自己。
  你在为谁工作、为谁生活,答案只有一个:你自己!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努力工作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员工,通过工作来让自我价值获得最大体现,通过工作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通过工作赢得尊重和信赖。在职业方面,我们更要树立一种专业的形象。
  第一,不断学习完善自己。这个世界的脚步变化太快,使劲追赶也许都会掉队,如果停滞不前更会被淘汰。十年前,我飞行的时候,国内班上的外国乘客并不多,而现在任何一条国内线都有很多的外国乘客,像西安、延吉这样的城市,经常半数以上都是外国乘客,整个程英文说得比中文还要多,那些服务技能突出而英语水平欠佳的乘务员,就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乘客结构的变化,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对于乘务员英语水平的要求也就突然被提上了一个重要位置。学习不能只等待公司为自己创造机会,而是要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自学、请家教或者远程教育都可以。完全脱产的学习当你进入工作岗位后就很难再获得,因此你要在工作中学习他人的先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不足,抢在他人之前学习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更是一种必要。知识和技能的折旧率越来越高,也许有一天你的年纪未老,能力和心态却都已经落伍了,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形态。人必须要危机意识,保持一颗进取心。
  第二,专业的形象。专业的形象会成为你在工作中的重要砝码,会帮助你赢得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尊重和客户的信赖。没有人喜欢和邋遢、不修边幅的人打交道。说话时,你要避免一嘴口气;交谈时,不要全然不顾对方感受侃侃而谈、咄咄逼人;更不要从来不懂得敲门,也不会跟人说"谢谢"……这样的不懂礼仪的人,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员工的。我们常常用"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端庄大方、善解人意……"这样的词汇形容别人,如果你已经开始注意并学习礼仪,这些词很快就会用在你自己身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第1节:给自己做一张漂亮的名片第2节:个人形象从"头"开始(1)第3节:个人形象从"头"开始(2)第4节:西装,你会穿吗?(1)
第5节:西装,你会穿吗?(2)第6节:晚装,越夜越美丽(1)第7节:晚装,越夜越美丽(2)第8节:旗袍,穿出你的自信
第9节:职业着装物语第10节:穿什么,该怎么穿(1)第11节:穿什么,该怎么穿(2)第12节:穿什么,该怎么穿(3)
第13节:注意你的眼神第14节:姿态也是你的语言(1)第15节:姿态也是你的语言(2)第16节:姿态也是你的语言(3)
第17节:善解人意地蹲下第18节:手势无处不在第19节:初入职场的求职礼仪(1)第20节:初入职场的求职礼仪(2)
第21节:初入职场的求职礼仪(3)第22节:初入职场的求职礼仪(4)第23节:初入职场的求职礼仪(5)第24节:职场称呼有讲究(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