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40節:'女兒節'習俗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女兒節'習俗
  現在國際上有婦女節,而北京在舊時卻有"女兒節"。這個"節",早在明代就有了。瀋榜《宛署雜記》記雲:
  "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各歸寧,俗稱是日為"女兒節"。
  過"女兒節"時,有幾樣有趣的習俗。一是"彩繩係臂",這是自宋代就流傳下來的古老風俗。在《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書中都有記載。用紅、緑、黃、白、藍等雜色粗絲綫或棉綫搓在一起,成為彩色綫繩,係在小兒女的手臂上、項頸裏,俗語叫做"長命鎖"或"索",而文人叫做"續命縷"。餘有丁《帝京五日歌》所謂"係出五絲命可續"也。二是"絨花簪頭"。彭藴章《幽州土風吟》詩云:"紅杏單衫花滿頭,彩扇香囊不離手。"即紅色絨花作的"小老虎"、"蝙蝠",紅絨上還粘金色"符碼"。這些都是哈德(崇文)門外花市做的,從東、西廟會上買來。屆期大姑娘、小媳婦簪在烏亮的鬢邊,謂之"福兒",再配上一朵火辣辣的盛開的石榴花,就更顯着花枝招展,十分耀眼了。三是"身佩葫蘆"。《北京俗麯十二景》雲:
  五月端陽小孩兒,文葉靈符插在門前,換衣裳,'葫蘆'釘在身邊……
  用硬紙折成指頭大小粽子,用棉花球圍成筷子頭大的細腰大葫蘆,用硬紙剪成很小的蝙蝠……。把這些小玩意兒再用五彩絨絲綫纏出來,用彩綫聯成一串。晚近一些年還時興再纏一個"衛生球",把這樣一串小玩意兒,用小布條釘在小兒女的衣服邊上,據說可以驅"瘟疫"避"邪風"。端午那天,過午之後,把這些扔掉,謂之"扔災"。四是用雄黃酒在嬰兒額上寫個大"王"字,再用雄黃酒塗小兒耳、鼻等處,《輿地記》所謂"以雄黃塗耳鼻,取避蟲毒之義也"。這是很古老的類似近代衛生防疫措施的風俗了。
  仔細一想,"女兒節"也就是"端午節"。所謂"都人重五女兒節",這是北京特殊的叫法,外地是不這樣叫的。端午節是全國甚至遠東一些國傢也有的。大傢都吃粽子、插蒲艾。北京而且還要講究吃"五毒餅",這也是外地沒有的。但是北京民間從來沒有"竜舟競渡"的風俗。《帝京景物略》就有過"無競渡俗,亦無黨遊耍"的記載。蓋在清代中葉之前,端午節還有外出遊賞的事,所謂"女兒節、女兒節,耍青去,送青回"。習慣要到天壇"避毒",天壇墻外走馬。金魚池、草橋、高粱橋等處遊人很多,大傢在樹陰下,席地而坐,飲酒作樂。這種風俗,很像西洋人的郊外野餐,在康熙年間的《大興縣志》還有記載,可惜後來沒有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第4節:新春話年畫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第11節:迎春福、祿、壽(1)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第15節:北京"雜拌兒"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第17節:新春逛廠甸(2)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