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 》
孟子卷·论政治(5)
李鍌 Li Xian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七)
章旨
孟子劝请齐宣王放弃霸业的野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保民而王天下。
注释
①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迹。齐桓公,姓田,名小白,齐襄公弟。襄公无道,小白出奔莒,襄公被弒,归国即位,用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献公次子。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奔狄。献公既卒,数传至怀公圉(音yǔ),秦穆公怨圉,乃求得重耳,发兵攻晋,纳重耳为晋侯。公任用贤人,国力大盛,继齐桓公为诸侯盟主。
②道谈论。
③无以不得已。以,通“已”,止的意思。
④则王乎就谈论王天下之道吧!王,音wàng,指王天下之道,谓以仁义治国而统有天下。
⑤保民保护百姓。
⑥御阻止。
⑦胡龁齐宣王之近臣。龁,音hé。
⑧衅钟祭钟。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其孔隙而祭。孔隙,此处作动词。
⑨觳觫若恐惧战栗的样子。觳觫,音hú sù。若,助词,等于“然”。
⑩爱吝啬、爱惜。
不忍指恻隐之心。
褊小狭小。褊,音biǎn。
异讶异、惊怪。
彼恶知之百姓怎么知道它。彼,指百姓。恶,音wū,何、怎么。之,指齐宣王以小易大的心意。
隐痛、怜悯。
择分别。
无伤没有妨害。
仁术为仁的心术。
远远离庖厨。远,音yuàn。庖厨,厨房。
说通“悦”。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巧言·小雅》篇说:“别人有什么心事,我能揣摩出来。”忖度,音cǔn duó,思量揣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目录 | 序 | 孟子卷·论性善(1) | 孟子卷·论性善(2) | 孟子卷·论性善(3) | 孟子卷·论性善(4) | 孟子卷·论性善(5) | 孟子卷·论性善(6) | 孟子卷·论性善(7) | 孟子卷·论性善(8) | 孟子卷·论性善(9) | 孟子卷·论性善(10) | 孟子卷·论性善(11) | 孟子卷·论性善(12) | 孟子卷·论行为(1) | 孟子卷·论行为(2) | 孟子卷·论行为(3) | 孟子卷·论行为(4) | 孟子卷·论行为(5) | 孟子卷·论行为(6) | 孟子卷·论行为(7) | 孟子卷·论行为(8) | 孟子卷·论行为(9) | 孟子卷·论行为(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