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40節:逍遙東海,尊王攘夷成霸業(4)      劉緒義 Liu Xuyi

  又如莊、僖之世,正逢成周之變。處於這樣一種時機,齊國國君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避禍保國。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成周大亂,齊國消遙東海,因此不曾受影響。在兩周交替的亂世中,父子二人治國有方,齊國社會長期穩定,國力明顯大增;對外采取務實靈活的外交政策,積極周旋於周、鄭集團和東方集團之間,即保持了齊國長年不受戰亂侵擾,又巧藉各方矛盾為自己的發展服務,勢力日盛,史稱"莊僖小霸"。這樣就為接下來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靈活變通。由於齊文化開放尚智,務實進取,也就帶來了齊文化具有很強的變通性,具體表現就是"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管子·正世》)。體現在齊人的思想行動上,則是齊國歷史上先後發生了三次變革運動,即西周初葉的姜太公變革、春秋中前期的桓公管仲變革和戰國時期的齊威王鄒忌變革。"變則通,通則久",在春秋一世,歷代齊國國君都能審時度勢,在對外關係上,也能夠因時而動。因而,齊國始終能保持着強國態勢。
  第三,獨特的審美風範。與春秋時其它諸侯國不同,齊國崇尚男性美。《詩經·齊風》就鮮明地反映出這一審美特色。時至今日,山東人一說起來,就很自豪地稱"山東男人就是最優秀的中國男人"。確實,山東男人少有那種娘娘腔的男人,他們崇尚英武,《齊風》中有一首詩《還》,就道出了山東男人的這種美。齊國人心目中的好男人標準也與他國不同。如齊哀公時,在他的帶動下,舉國上下的男人都好田獵。所以《毛詩序》這樣解釋:"習於田獵謂之賢,閑於馳遂謂之好焉。"有人說:湖南男人蠻,天津男人囉嗦,上海男人精明,山西男人憨厚,內蒙男人兇悍等等,而山東男人除了英武之外,還善解風情,因此深得女人之心。《詩經》中有一首《雞鳴》,就道出了山東男人在女人面前的善解風情:善撒嬌。
  除了人的性格之外,齊文化中還頗有藝術因子。如:孔子曾在齊地聞韶樂,就不禁發出了"盡善盡美"的驚嘆,為此"三月而不知肉味"。齊國的貴族也大多喜歡欣賞音樂,著名的"濫竽充數"就出典於齊國。
  齊文化在當時和後世都影響很大,孟子居齊,長達近20年之久,齊文化的"社稷是主"和民本思想對他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終於喊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聲音;荀子在稷下學宮"三為祭酒,最為老師",既接受了齊文化的熏陶,又為齊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鄒衍的"五德終始"學說,成了秦始皇和漢高祖改朝換代的理論工具;齊地的神仙方士和海上仙話,使秦始皇和漢武帝心醉神迷;黃老之學和無為而治的思想,導致了漢初的文景之治。
  淫妹殺夫
  獨特的齊文化給齊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不過也正是由於這種獨特性,給世人留下了不光彩的醜聞。
  這裏出場的"男一號"是齊襄公。齊襄公是齊僖公之子,名諸兒。齊僖公,名祿父,公元前731年至公元前698年在位,總計33年。僖公之父齊莊公名購,公元前794年至公元前731年在位,前後長達64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父子二人統治齊國長達一個世紀。然而,世間子不類父者多矣,這個齊襄公與齊僖公比起來,就好比麯木生直子,直子生犁彎。
  前面提到,齊國出美女,當時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苟其取妻,必齊之薑。"春秋裏面所提到的女子名字中有個""字的,大凡不出乎齊、許、申、呂幾國。《國語·齊語》曰:"齊、許、申、呂由太薑。"這幾個國傢都是姜姓。但尤以齊國的"薑女"最為出色。齊僖公有兩個女兒,都是絶色美女。大女兒叫齊薑,生得勾人魂魄,後嫁於衛,就是那個本應嫁給衛世子急子後被其父宣薑半路要了去的宣薑。次女文薑,《東周列國志》上說她"生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絶世佳人,古今國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薑"。當然這是小說傢言,有些誇張。但文薑的美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麽好處。為什麽呢?兩大原因。一是在周禮的精神裏面,女子不在乎其美,而在乎其德。《詩經》裏面雖然屢有形容女子美豔的詩作,但那多有寄托。因此,如鄭公子忽幫助齊國擊敗了戎敵,齊僖公主動提出把文薑嫁給他,他卻傻乎乎地拒絶了,可見,那時的人並不在乎文薑之美。二則,歷史上,文薑並不是以美而流傳後世,恰恰相反,倒是她的淫亂或亂倫而留名史册。文薑就是這裏要出場的"女一號"。
  齊僖公世子就是諸兒,後世有人稱他為酒色之徒,可除了他與"女一號"的曖昧關係外,歷史上找不到他與別的女人有什麽瓜葛的證據。諸兒與文薑是同父異母兄妹,比文薑大兩歲,兩人從小就比較親,等到文薑出落成少女,不想兄妹倆竟做下了為中原諸國以及後世所不恥的亂倫之事:兄妹通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